肩三针穴位注射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
2019-01-17谢雪榕姚如婕杨华军郑樱桃陈雪玲
谢雪榕,洪 霖,姚如婕,杨华军,杨 勇,郑樱桃,江 岩,陈雪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肩痛是脑卒中主要并发症之一,研究[1]指出:约有7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4周可能发生肩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因疼痛,导致难以接受康复训练,进展后疼痛加剧,甚至造成患者出现关节囊粘连、肩关节急性损伤、上肢屈曲痉挛等,影响上肢功能及其运动[2]。现将近年来我院收集的30例肩三针穴位注射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1例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3]:偏瘫侧肩、手不同程度疼痛,活动时加剧,肌张力升高,患手肿胀明显。
1.2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70岁;② 无意识障碍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 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等疾病患者;② 其他原因引起的肩手疼痛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7~74岁,平均(58.9±5.6)岁;左侧肩痛15例,右侧肩痛13例,双侧肩痛2例;病程最短 2 d,最长13个月,平均(20.8±4.3)d。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平均(58.6±5.9)岁;左侧肩痛16例,右侧肩痛12例,双侧肩痛 2例;病程最短 3 d,最长 12个月,平均(20.3±4.8)d。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① 选穴 主穴:肩Ⅰ针(相当于肩髃穴)、肩Ⅱ针(肩髃穴前方二寸)、肩Ⅲ针(肩髃穴后方二寸)、阿是穴、臂臑、手三里、外关、合谷。取穴标准按照国家经穴部位标准 (GB90-12346)进行。②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暴露针刺的肢体;采用无菌操作,操作者对施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后取穴,垂直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运针3次,每次约1 min。③ 穴位注射:取针后,选取肩三针为穴位注射点,局部皮肤消毒后,将2%利多卡因4 mL加入2.5%醋酸泼尼松龙2 mL混合均匀后,在上述三穴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药液2 mL。④ 关节松动术:医师位于患者的右侧,患者处于坐位或卧位,一手固定肩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关节松动术手法运用的方向和治疗平面由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程度决定:首先,进行胸锁关节的前后滑动及上下滑动;其次,做手法使肩脚上抬、下降及前伸、回缩运动;再次,完全屈曲下的侧方、前后向、后前向滑动及摆动位置,沿长轴牵引、分离、转动;最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辅助运动或生理运动,同时配合揉、捏、滚、按、点压等按摩手法。⑤ 疗程:普通针刺、关节松动术每日1次,穴位注射5 d 1次,在首次治疗前进行综合功能评定,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休息2 d续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5.2 对照组 除不做穴位注射外,其他治疗及疗程均同观察组。
1.6 观察指标 进行2组疗效比较,以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4](参考简化Fugl-Meyer评分法)、疼痛评分(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肩关节活动度评分[5]评价,评分越高则活动度越差。
1.7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6],①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影响;②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活动功能轻微影响;③ 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①、②标准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2.2 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30 30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疼痛评分 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前12.29±3.92 12.38±3.85治疗后33.25±9.561)2)24.26±7.341)治疗前3.39±0.54 3.33±0.57治疗后0.75±0.651)2)1.38±0.511)治疗前1.83±0.56 1.88±0.67治疗后0.44±0.121)2)0.79±0.541)
3 讨 论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会有患侧上肢肌力降低,甚至软瘫表现,且多数有肢体感觉障碍[7]。患者本人、家属、医护人员精力多集中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进展及预后,对于搬运期间患侧上肢与肩关节保护则未能予以重视,常出现软组织损伤;而且病情平稳后,患侧肢体从软瘫期步入痉挛期,肌力会显著增高,屈曲痉挛则会加重肩关节对位异常等,容易出现疼痛[8]。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十分常见,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肢体运动功能,需加强重视。
肩三针是岭南针灸名家在前人基础上改进的针灸疗法,有文献中指出针对肩部疾病,肩三针相比传统针灸操作更方便,能疏通肩部经气,通络止痛。穴位注射药物中利多卡因能够促进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并缓解疼痛;醋酸泼尼松龙能够消除炎性水肿,使得肌肉兴奋,促进肌力恢复[9];关节松动术可以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及代谢,增加肩关节的延展性,松解粘连,从而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同时可改善静脉回流,减少腕关节屈曲及避免腕关节损伤[10]。两种疗法联合应用可达到协同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改善预后。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与关节松动术结合治疗,相比单用关节松动术治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