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炎舒解汤加红花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

2019-01-17黄炜铭

福建中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肝胃气滞萎缩性

黄炜铭

(闽清县中医院,福建 闽清 3508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为特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1],治疗上西医主要采取抗Hp、保护胃黏膜及对症治疗,中医针对肝胃气滞型CAG患者,常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临床阻断及逆转病变疗效很不理想。有学者认为CAG患者胃镜下见黏膜粗糙、颗粒增生或病理见上皮内瘤变改变,应加活血化瘀治疗[2],因而我们在运用“胃炎舒解汤”治疗CAG肝胃气滞证时加入活血化瘀生新的红花,取得较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 上海)》[3]中 CAG 的诊断标准,胃镜特征:黏膜红白相见以白相增多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病理活检: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共识意见(2009 深圳)》[4]中肝胃气滞证诊断标准,主症:① 胃脘胀满或胀痛;② 胁肋胀痛。次症:① 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② 嗳气频作;③胸闷不舒;④ 舌苔薄白;⑤ 脉弦。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 年龄35~66岁;③ 自愿参加治疗并能坚持如期复诊。

1.4 排除标准 ① 有心、肺、肝、肾、消化系统等重要脏器基础疾病及糖尿病患者;② 因精神因素不能正常采集症状资料者;③不能遵照医嘱正常服药及坚持治疗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门诊就诊,近3月内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患者68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和Hp感染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男 女Hp(+)34 34 24 23 10 11年龄/岁50.3±8.3 51.5±7.7 9 8病程/a 6.6±1.7 5.6±1.9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院内协定方“胃炎舒解汤”,药物组成:柴胡 9 g,白芍 9 g,枳壳 9 g,延胡索9 g,川楝子9 g,木香6 g,甘草6 g。加减:胃痛较甚者加槟榔12 g以加强理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加半夏6 g,旋覆花9 g以顺气降逆;呕酸明显者加煅瓦楞子15 g,海螵蛸15 g以中和胃酸;口燥咽干少苔者加石斛15 g,麦冬15 g以养阴生津;食积纳呆者加麦芽30 g,谷芽30 g,神曲9 g以消食化积。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口服250 mL,早晚各1次,疗程6个月;前3个月每周7剂,后3个月每周5剂,以增加患者依从性。

2.2 治疗组 在胃炎舒解汤中加用普通红花9 g,用法、加减、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2.3 2组中伴Hp感染者均予阿莫西林1.0 g,1 d 2次;克拉霉素 0.5 g,1 d 2次;奥美拉唑 20 mg,1 d 2次;枸橼酸铋钾0.3 g,1 d 4次。治疗2周。2组在治疗期间均嘱饮食宜规律,清淡饮食,避免煎炸、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控制烟酒,保持良好情绪。2组均治疗6个月后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 天津)》[5]拟定。

3.1.1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① 治愈: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或消失,胃镜复查见胃黏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病理活检见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基本消失或仅有非萎缩性炎症改变,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② 显效: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胃镜示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范围明显缩小,病理检查见胃黏膜萎缩程度明显减轻,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明显减轻。③ 有效:主、次症减轻,胃镜复查黏膜萎缩性病变范围缩小,病理活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④ 无效:症状、胃镜、病理检查均无好转。

3.1.2 胃镜及病理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胃镜复查见胃黏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病理活检见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基本消失或仅有非萎缩性炎症改变,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② 显效:胃镜示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范围明显缩小,病理检查见胃黏膜萎缩程度明显减轻,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明显减轻。③有效:胃镜复查黏膜萎缩性病变范围缩小,病理活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④ 无效:内镜、病理检查均无好转。

3.2 2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综合疗效比较

3.3 2组胃镜及病理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胃镜及病理疗效比较

4 讨 论

CAG临床上多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嗳气、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属于中医胃痞、胃痛等范畴。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众多,有饮食劳倦、七情不畅、外邪所伤、素体脾虚等。现今社会生活工作快节奏,心理压力大,心情紧张,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横逆犯胃。《沈氏尊生书》曰:“胃病,邪干胃脘也,唯肝气相乘为最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从五行生克理论而言,木能克土,指失于疏泄之肝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多会克犯脾胃,因而有肝木乘土之说,故临床上CAG属肝胃气滞证型患者比例较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前人有云“治肝可以安胃”“理胃必先调肝”,因此临证要考虑肝胃气滞是脾胃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对于CAG肝胃气滞证应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治之。然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而气滞日久常影响血络通畅,而至血瘀胃络。临床上慢性胃痛多兼有血瘀,既“久病入络”“胃病久发,必有聚瘀”[6]。纵观现今中西医临床对CAG的治疗,对于黏膜受损、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黏膜的修复、逆转效果不理想,这是临床治疗CAG的难点和重点。许多专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瘀血阻滞是重要的病理因素,也是CAG发生发展甚至恶变的关键环节,这也是共识[7-9]。虽然肝胃气滞型CAG从临床症状和体征尚未出现血瘀征象,在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祛瘀生新的红花,表面上看与中医辨证施治不符合,但胃镜明确见到黏膜粗糙、颗粒增生或病理上见上皮内瘤变改变,微观辨证应属于血瘀状态。从中医治未病理念来看,在临床出现血瘀症状与体征之前即应该加用活血化瘀治疗。我们加用红花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维,说明现代中医临床应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西为中用,以取得临床最佳疗效,因而中医治疗CAG应考虑瘀血的因素。笔者认同CAG患者胃镜下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表现为白相增多为主,黏膜变薄,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此为胃络血瘀,血行不畅,血供不足,黏膜失养所致,符合气滞日久,必生血瘀的中医理论,故加入活血化瘀药红花能化无形及有形之瘀血,祛瘀生新,促进黏膜上皮修复再生。

笔者在多年治疗CAG患者中体会到活血祛瘀药中尤以红花祛瘀生新之力尤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花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及刺激平滑肌作用,红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10],对于临床症状改善及受损黏膜的修复有很好功效[10]。上述诸药合用,对CAG肝胃气滞证治疗的近期、远期疗效均较满意,坚持服药6个月或更长时间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胃脘疼痛、胀满、嗳气、胸闷不舒、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胃镜下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范围变小,程度减轻或消失,白相减少,病理检查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减轻或消失,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减轻或消失。本临床研究表明在肝胃气滞型CAG患者应用“胃炎舒解汤”基础上加用红花能有效改善CAG的临床症状及受损萎缩的胃黏膜,提示CAG治疗应重视瘀血因素,加强活血化瘀,这应是临床治疗CAG研究方向之一,其内在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肝胃气滞萎缩性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木蝴蝶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