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项目耦合的常州旅游业演替分析
2019-01-17其日格夫
其日格夫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0 引言
自1996年《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正式实施以来,常州在构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历史文化名城” 的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充分展现了经济活力。根据《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7年《常州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 6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1%,总量在全省的位次升至第5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超过14万元。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1%,服务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持续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作为常州重要产业之一的旅游业,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53.7亿元,较上年增长14.4%,国内旅游收入936.8亿元,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增长17.7%,接待总人数6 600.4万人次,增长9.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 582.7万人次,增长9.9%,入境过夜旅游者17.7万人次,增长21.4%。
常州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省内同类城市相比,常州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的开发和运营相对缺乏有效关联和耦合,总体上与常州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不相匹配。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州旅游业需要积极应对旅游市场的动态发展,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通过文化要素的系统性整合和开发,弥补旅游业的产业短板,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旅游业。
本文通过对常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分析,试图探究常州旅游业基于文化项目耦合的演替路径。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总体来看,国外近年来研究重点由文化旅游经济影响研究逐步转向文化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国内文化旅游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对文化资源的开发思路上,整体上对文化旅游进行系统研究有所不足。
1.1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Chhabra等[1]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有形开发包括考古遗址、历史建筑、博物馆等,无形开发包括当地民族风俗、社会习惯、文化庆典等。Xie等[2]研究了流行音乐hip-hop作为旅游吸引物发展创意旅游的可能性。Skinner[3]认为地方美食是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Pine等[4]、Zukins[5]则从体验旅游的角度,对迪士尼给予了极高评价。
2) 文化旅游者与市场研究。
一是文化旅游者动机研究。Janina等[6]对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进行了划分,一类是文化活动的参与或观光旅游者,另一类是被称作“真正的文化旅游者”的旅游者,他们的旅游动机就是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学习异文化。二是文化旅游者行为研究。Poria等[7]分析了文化资本与文化活动吸引性对文化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将文化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进行了分类。三是文化旅游对文化旅游者的影响研究。Ark等[8]认为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者体验、学习异文化的过程,文化旅游者通过文化旅游增长见识,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是经历文化困惑和文化震惊的过程。
3) 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
一是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Carmen等[9]认为,对影视旅游善加开发,引入形象战略,评估目的地形象,可以提升电影对目的地形象的积极影响。二是文化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影响的研究。Park[10]认为节庆旅游可以促进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O'Sullivan等[11]提出节日旅游的发展无形中对本地节日文化起到了保护作用,对节庆内涵的传承也起到了积极影响。
1.2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的文化旅游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李萍[12]认为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已进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深入发掘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文化品位,是旅游产业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张鸣、纪月华[13]认为当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和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需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向更高层面深度融合。郜捷等[14]认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是新时期旅游产业循序发展的需要。实现文化产业开发与旅游项目建设的有机联系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共繁荣的必然之路。阚如良等[15]基于城市产业演进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认为文化旅游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新的驱动力,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业进行系统整合是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王毓梅[16]分析了在人文旅游和旅游文化产业之间实施联动发展的可能性及两者之间联动发展的措施,认为联动发展将成为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鲍洪杰、王生鹏[17]通过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的分析,总结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与系统协同性的关系,认为在旅游目的地地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能够有效提升旅游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当地旅游经济、地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志勇、郭雅琪[18]对文化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做了较为详尽全面的研究,认为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内容的研究重点各有侧重:国内学者重点研究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国外学者侧重于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2 常州旅游业的发展背景及路径选择
旅游业作为一个有着高关联度的复合型产业,旅游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产出具有乘数效应,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受到旅游业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部门多达58个,因此需要从宏观经济视角,观察和研究旅游业对常州社会经济的相关影响,既要考虑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也要考虑旅游业供应链系统对社会经济的间接影响,从而获得文化项目与常州旅游业耦合状态的有效判断。
2.1 旅游业对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影响
1)2006—2017年常州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数据来源于2017年《常州统计年鉴》和《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常州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常州国内生产总值中旅游总收入所占比重波动较大,2010年达到23.9%,2017年为14.4%,相差9.5个百分点, 贡献率不稳定,2010年至2015年占比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向,2016年、2017年有所回升,无论是直接贡献还是其乘数效应,对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有所减弱。
《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7年《常州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游客在常州的旅游消费支出中,近90%用于饮食、住宿、出行、游览、娱乐、购物这6大方面,直接刺激了零售、餐饮、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 444亿元,增长1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4.6亿元, 增长14.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9.8%;铁路、公路、水运的客运周转保持平稳发展,全年营业性客运量6 398.3万人,比上年下降11.2%。以上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旅游业对常州相关行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2)截取2008—2017年常州GDP及旅游业有关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观察常州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
为直观地观察旅游业对常州经济社会的相关影响,用 GDP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国内游客增长率及海外游客增长率4项指标数据绘图,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于2017年《常州统计年鉴》和《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图2可以看出,常州旅游业的主要指标(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与经济总量相关性较为明显,对常州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2.2 常州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旅游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对常州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影响作用的同时,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常州经济社会应有的总体影响力。
图2 常州旅游业主要指标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较
2017年常州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57.1亿元、3 081.2亿元、3 384亿元、相应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6.7%及9.8%。GDP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为2.4%,都市型农业特征明显。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6.5%。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1.1%,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结构持续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如表1所示。
从产业经济角度看,常州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开始呈现较为合理的结构表征,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但与常州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比较,旅游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旅游业助推常州经济社会发展仍有较大的延展空间。
2)与省内其他同类型旅游城市相比,常州在旅游业的各项核心指标上均处于明显劣势(依据2016年的数据),常州的旅游业面临着省内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如表2所示。
表1 常州三次产业GDP占比变化 %
注:数据来源于2017年《常州统计年鉴》和《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2 常州与省内同类型旅游城市旅游业指标对比
注:数据来源于2017年《江苏统计年鉴》。
3)通过以上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旅游业助推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有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空间。常州旅游业需要进一步挖掘旅游自然资源深度,加强旅游业业态的复合型设计和有效营销,汲取现代旅游业的有益经验,通过文化项目与旅游业的嫁接耦合,推进常州旅游业运行模式的演替升级,实现常州旅游业深层次转变。
3 文化项目耦合应成为常州旅游业升级演替的有效路径
3.1 文化项目与旅游业耦合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型旅游业产生强烈需求。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均 GDP 1 000美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分界线,超过这一分界线,大众消费结构将会升级,大众消费将更加追求因发展而带来的享受型消费,服务业层次须与之相匹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974元,同期国内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 322元。 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出现较大变化,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1%,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超出同期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8个百分点。
《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表明,2017年常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 879元,增长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 955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835元,增长8.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 496元,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 445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 849元,增长7.7%。
经济社会的发展既为常州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对常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文化项目的有效耦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为旅游自然资源的核心要素,自然景观包含多重或特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特殊文化,文化的差异性则构成人文景观,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生命所在。文化项目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的产品形式,基于文化项目耦合的文化旅游是旅游的最主要形式之一,旅游景观是特定情境下文化要素及其文化内涵的综合反映,作为旅游业有形产品的自然景观,应与旅游者的美学倾向和价值判断相契合而获得旅游价值的提升。
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助推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旅游业的一些附带效应,如景区开发、环境保护、服务质量提高,也会刺激文化业的发展。旅游的双向文化交流功能可以促进旅游地的文化与旅游者相互影响。
3.2 文化项目耦合对常州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古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常州的文化建设也获得了显著成果,2015年,常州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在新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强化文化产业的差异性产品即特色突出的文化项目培育。从纵向上看,常州文化产业2010年起快速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常州文化项目的培育已经初具规模,并具有宽广的旅游市场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97%,文化及相关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江苏统计年鉴》及2017年《常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 167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初步具备支柱产业形态,同期常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06.05亿元,占 GDP比重达5.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连续两年位居江苏省第二,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在常州经济社会中的支柱地位开始显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从全国、全省还是常州的范围看,文化及相关产业均有加快发展的态势,由此增长的文化消费无疑将对不同层次旅游市场的需求类型、需求水平及市场容量的有效扩展具有明显地助推作用。
对常州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常州如何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特色城市建设的均衡衔接。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寻找到一个突破口,使文化项目能够向纵深发展,就常州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推进产业关联度较高的文化项目与旅游业的有效耦合,既可以突破常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使旅游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又有利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链接,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促进。
3.3 通过文化项目耦合推动常州旅游业演替升级
1)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激发常州旅游业的资源潜能。
通过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行,有效提升常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彰显常州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质。加强如天宁寺、春秋淹城及恐龙谷等具有传统文化象征的文化项目及设施的维护和品牌提升,强化民国街区、欧式别墅区、中式街区、石库门区、码头等多个景观建筑群的多重保护和系统开发,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文化软项目的运行,进而形成常州旅游业的综合性发展,促进旅游业的演替升级。
2)通过合理甄选文化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常州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在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的维护、建设和运行的同时,开发与培育能够充分展现常州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质的现代文化项目,使文化产业链得到深度延伸及链接。
依托常州在主题旅游业、动漫业、数字娱乐业上的产业优势,系统推进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文化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逐步推进创意产业基地、环球动漫嬉戏谷、春秋淹城、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武进工业设计园、环太湖艺术城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同时推进沿东经120创意文化产业带、沿运河历史文化产业带、沿自然山水生态文化产业带的系统建设,形成不同文化项目的差异化定位。 通过文化园区与现代文化设施的重点建设,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彰显出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品质,从而推动常州城市文化的发掘与整合,促进常州旅游业的发展。
3)通过节庆类项目推动常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文体项目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旅游节的推广,诸如花灯会、天宁寺庙会及天目湖啤酒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项目,吸引旅游客流。节庆活动可以大幅提升住宿设施床位出租率和景区接待量,可以加大常州阶段性旅游旺季持续力度,直接有效地推动旅游发展。此外,还可以因地因时举办各类小型特色节庆,刺激消费者短时短途旅游消费,对常州旅游业的运行产生淡旺季平衡调剂作用。
4)通过公益文化项目弘扬常州的城市形象,扩大常州旅游产品的推广效应。
多渠道强化公益文化项目及活动的推广和普及,可以培养市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塑造文明的城市环境,进而培育和弘扬常州城市文化,对常州城市品牌塑造及旅游业的持续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通过会展项目扩大常州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提升常州旅游的产业能级。
会展经济可以有效地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展示的主题产业有明显的提振效应,按国际综合测算标准,会展经济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会展场馆的收入为1,则相关的社会收入达到9。会展项目全面覆盖消费者衣食住行娱购等多重需求,能够推动旅游业深层发展,是重要的旅游增值点。常州会展经济已初现规模,应将会展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4 结语
在全面梳理国内外旅游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全域旅游的视角,系统观察了常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常州社会经济的影响,认为常州旅游业目前的发展尚未能充分发挥出常州综合性旅游资源的潜能。建议在常州旅游业的升级演替进程中,应树立“文化生产力”的理念,强化以常州特质文化为核心的文化项目的系统性开发与整合,通过多种类型多种形态的文化项目耦合,为常州旅游业植入文化基因,从而真正实现常州旅游业革命性的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