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2019-01-17利小华王未寒杜晓马颜俊华徐静萍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诊室针刺动态

利小华,王未寒,杜晓马,颜俊华,徐静萍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利小华1,2,王未寒2,杜晓马2,颜俊华2,徐静萍3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金华市中医医院,金华 321017;3.金华市婺城区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华 330700)

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于早上8:00—11:00时段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随访及3个月随访时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24 h平均血压、24 h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24 h平滑指数、夜间血压节律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和达标率。治疗后、1个月随访和3个月随访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平滑指数、夜间血压节律变化均优于治疗前(<0.05)。1个月随访和3个月随访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4 h平均血压、24 h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24 h平滑指数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不同服药类型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刺疗法能平稳调控血压,并保持良好的降压效果,具有近期及远期疗效作用。

针刺疗法;原发性高血压;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压监测,动态

高血压病是医生诊疗中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持续偏高的血压将对患者的心、脑、肾靶器官造成损伤,如何调控好升高的血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针刺疗法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血压,但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且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病近期及远期疗效的文献报道极少。笔者运用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创立的“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治疗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价针刺治疗后对患者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心病科和婺城区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6~72岁,平均(52±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8年,平均为(14.0±5.3)年。参与观察的患者中20例有高血压家族史;15例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21例服用一种降压药物,12例服用两种降压药物,有4例服用三种降压药物。经针刺治疗的患者中,未达15次的有8例,针刺次数在31~40次的有6例,针刺次数在41~50次的有14例,完成针刺60次的高血压患者有32例。将针刺治疗超过30次的52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在终止针刺治疗后及针刺治疗结束1个月及3个月各行1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ABPM诊断标准[1],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物≥1周,24 h平均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高血压的ABPM分级标准(24 h)[2],轻度为130~149/80~89 mmHg;中度为150~165/90~99 mmHg。

1.3 纳入标准

①必须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高血压病,选择在连续针刺治疗30~60次之间的高血压患者;②年龄18~78岁;③患者的血压值属于轻度或中度;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近1个月内患者常有头晕、头痛、失眠且需服用药物才能缓解者;②轻、中度高血压伴有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疾病者;③重度、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④嗜好烟酒或重度肥胖者;⑤有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不能坚持连续治疗者;⑥对针灸有畏惧感的患者;⑦依从性差,针刺次数未达到30次以上者。

2 治疗方法

选用0.30 mm×50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患者平卧位静息5~10 min后项部垫一个小圆枕,高度约6~8 cm。人迎,缓慢进针1~1.5寸,当针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后,施用石氏捻转补泻第二定义,即频率大于120转/min,幅度小于90°;合谷、太冲直刺0.8~1寸,行石氏捻补泻第一定义之泻法,即捻转时作用力方向离心,幅度大于180°而小于360°,频率为50~60转/min;曲池、足三里均直刺1~1.5寸,行石氏捻转补泻第一定义之补法,即捻转时作用力方向向心为补,幅度小于90°,频率大于120转/min。以上诸穴操作持续时间为1~3 min,留针30 min[3]。每日早上8:00—11:00针刺,每周治疗5次,3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

患者取坐位,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HEM-7200)测量并记录每日针刺前后的血压值(诊室血压值)以及家庭血压值(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

3.1.2 24 h动态血压

对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随访及3个月随访分别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Meditech- ABPM-05)进行监测,左上臂佩带袖套,设置清晨6点至晚上10点为白天血压监测时间,每30 min测量1次,夜间监测时间为晚上10点至次日早上6点,每1 h测量血压1次。白天和夜间血压监测血压的次数必须达到80%以上,即白天26次和夜间6次以上才为有效读数[4-5]。观察24 h平均血压值、24 h血压变异性(24 h血压的波动情况,一般以标准差反映变异的幅度)、昼夜血压负荷、24 h平滑指数及夜间血压节律变化。

3.2 疗效标准

3.2.1 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

有效:治疗后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

无效:治疗后血压值无明显改善。

3.2.2 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疗效标准[7]

显效: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即收缩压<130 mmHg和舒张压<80 mmHg。

有效: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即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但低于治疗前。

无效: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下降,反而上升。

当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动态血压三者疗效评定结果不一致时,将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作为参考指标。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3 达标率

达标:患者治疗前未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后血压值降到正常值以下,药物减量或者停用降压药。

未达标:患者的血压值未降到正常值以下,服用降压药物未减量,或血压值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

达标率=(达标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诊室血压值与家庭血压值

针刺期间前3 d,针刺后的诊室血压低于夜间家庭血压(<0.05)。针刺期间后3 d患者诊室和家庭血压值均优于针刺期间前3 d(<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针刺时间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比较 (±s,mmHg)

注:与夜间家庭血压比较1)<0.05;与针刺期间前3 d比较2)<0.05

3.4.2 不同时间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比较

治疗后、1个月随访和3个月随访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24 h平均血压值、24 h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24 h平滑指数)均优于治疗前(<0.05)。1个月随访和3个月随访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1)<0.05;与治疗后比较2)<0.05

3.4.3 不同服药类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未服药的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服1种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为100.0%,服2种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为83.3%,服3种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3。

3.4.4 不同服药类型高血压患者达标率比较

由表4可见,未服药的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为73.3%,服1种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为76.2%,服2种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为41.7%,服3种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为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4.5 不同时间夜间血压节律变化比较

治疗后、1个月随访和3个月随访夜间血压节律分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5。

表3 不同服药类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4 不同服药类型高血压患者达标率比较 (例)

表5 不同时间夜间血压节律变化情况 (例)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为92.3%;患者在针刺后的诊室和家庭血压值均优于针刺前(<0.05);在针刺后及近期(1个月)和远期(3个月)的两次随防中,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较针刺前改善(<0.05),说明针刺有近期及远期疗效,其中1个月、3个月的24 h动态血压随访提示其平滑指数均较针刺后减少(<0.05),但高于针刺前(<0.05),表明针刺降压疗效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和持久性;患者夜间血压节律的变化情况与针刺前比较,勺型血压增加,超勺型血压、非勺型血压和反勺型血压均减少(<0.05);服用1种降压药和未服用降压物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后,其降压疗效较好,其次为服用2种及3种降压药的患者,总的达标率为63.5%。针刺后19例患者未达标,但在治疗观察期间,血压趋于平稳,仅有4例无明显疗效,余患者血压的质与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诊断及降压疗效评估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和避免“白大衣现象”出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英国政府于2011年规定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之前,要先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予以确认[2]。研究发现动态血压可进一步了解血压在夜间的下降情况及晨起的升高情况,以及对一个昼夜中血压变异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9]。24 h动态平均血压值与外周血管阻力密切相关,其平均血压值减小,外周血管的阻力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减少了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0]。本研究中,纳入的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期间均无异常现象出现。血压变异性一般以标准差(主要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作为参考指标,其与血压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程度有关,与动脉僵硬指数(AAS)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呈较强的相关性,减小24 h血压的变异性,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11]。研究发现,患者的收缩压标准差较舒张压标准差变化明显。血压负荷值是影响患者机能的又一项重要指标,正常人的血压负荷值一般小于20%[12],本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负荷值从治疗前至第二次随访,呈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预示心脑肾靶器官受到的损害程度在减轻。平滑指数是在服用药物治疗或者其他降压方法后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其数值越大,治疗效果就越明显且平稳性越好。从结果中可见患者在接受针刺疗法后,平滑指数值逐渐增大。高血压患者在诊室内所测得的血压值一直被看成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被认为是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但患者受到环境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后,降低了其诊断的准确度。若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13]。晨峰血压及夜间血压变异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又一重要因素,故加强对昼夜血压节律变化的管理,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监测简便[14],ABPM比较适合高血压的初次诊断和评估。本观察将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值综合分析,真实地反应了针刺治疗后的疗效。

中医学古籍中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与肝肾关系密切,为本虚标实,其病因主要由“虚、风、火、痰”诱发“眩晕”“头痛”“不寐”“中风”等不适症。母昌欢等[15]指出高血压病是在不同病理因素作用下,与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有的医家研究后提出降压药物能控制血压,但未能减少血压对靶器官的损伤。针刺不但能降低升高的血压,还可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为石学敏院士在勤求古训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所创立,其核心及精髓在于“既病防变”[16],即高血压患者未发生靶器官损伤或不良事件之前,应该接受药物或者非药物的治疗。石学敏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与“气海失司”关系最密切,《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是卫气、营气、宗气等所聚集的地方,其中宗气能贯心脉而行呼吸,若气海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指出“要知初病伤人何物……所伤者无非气血”,故高血压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调和气血。针刺降压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但缺乏规范化,据此石学敏院士提出了“针刺量学理论”,经实践证明,该针刺降压法临床操作性强,疗效明显。石氏针刺降压法的主穴取“足阳明少阳之会”和“气海”所出之门户人迎穴为主穴,该穴属阳明胃经,在颈前部,针刺可调理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的作用,从而降低升高的血压。曲池、足三里分别为大肠经和胃经的合穴,前者具有泻热潜阳、利气通下之功,后者能调和血脉、补脾胃;合谷属阳经而主气,太冲属阴经而主血,二者配合使用,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沟通上下的目的[17-18]。总之,“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达到气血兼顾、标本同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石院士创立的针刺降压技术选穴少,有明确规范的手法量学标准,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但本观察的样本量较少,相关实验及功能检查缺乏,以及后续如何治疗,均不明确;同时对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其减量依据仍需更多的临床论证。据此,观察针刺降压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还须增加样本量、刺激量,设置对照组,建立更长期随访观察机制,做更多的针刺量学标准化研究,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临床数据,使针刺降压这一非药物的绿色疗法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服务。

[1] 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血压测量与监测工作委员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会.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8):727-730.

[2] Krause T, Lovibond K, Caulfield M,.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summary of NICE guidance[J]., 2011,343:d4891.

[3] 卞金玲,张春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J].中国针灸,2003,23(5):287-289.

[4] 王文,张维忠,孙宁玲,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115.

[5] Parati G, Stergiou G, O’Brien 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 2014,32(7): 1359-1366.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7] 文佳,陈轶愔,李莹,等.24h动态血压在高血压分级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 (10):926-929.

[8] 马秀芬,王义围,冯玉梅,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脉压指数及踝臂指数的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5):2303-2304.

[9] 王继光.24 h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人群及临床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7):614-615.

[10] 王文,张宇清,张学中,等.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非洛地平降低并发症研究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5):439-443.

[11] 李村淑,姚福梅,彭威,等.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 (6):561-564.

[12] 何星球,潘妙君,谢志玲.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4):468-470.

[13] 鹿秀云,樊小农,王舒.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4):44-47,52.

[14] 文佳,陈轶愔,李莹,等.24 h动态血压在高血压分级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0): 926-929.

[15] 母昌欢,陈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舒张压问题[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1):1089-1092.

[16] 许军峰,卞金玲,吕建明.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核心阐释[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1):13- 15.

[17] 常晓波,樊小农,王舒,石学敏.“针刺量学”研究之探本溯源[J].中医杂志,2011,52(5):363-366.

[18] 石学敏.石学敏针灸全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439.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1,2,-2,-2,-2,-3.

1.,300193,; 2.,321017,; 3.,330700,

To observ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rimary hypertension.Fifty-two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received acupuncture during 8:00-11:00 of a day. The 24 h mean blood pressure, 24 h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load, 24 h smoothness index and change in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rhythm were observed by 24 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s well as at the 1-month and 3-month follow-ups.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and qualified rates were compared.After the treatment and at the 1-month and 3-month follow-ups, the mean blood pressure, blood pressure load, smoothness index and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rhythm change shown on the 24 h ABPM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0.05). At the 1-month and 3-month follow-ups, the 24 h ABPM showed that the 24 h mean blood pressure, 24 h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load and 24 h smoothness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qualified rat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patients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medication (<0.05).Acupuncture therapy can stabilize and modulate blood pressure. Its effect is satisfactory in lowering hypertension in both short and long run.

Acupuncture therapy;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hort-term therapeutic efficacy;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mbulatory

1005-0957(2019)01-0030-05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1.0030

2018-05-24

浙江省金华市科技计划公益基金类项目(20174085)

利小华(1976—),男,主治医师,Email:lixiaohua519@126.com

猜你喜欢

诊室针刺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午后的诊室
动态
新开的诊室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