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的临床经验探析
2019-01-17朱含子
朱含子
712000咸阳八方医院,陕西 咸阳
胸痹是因多种病因导致心脉痹阻而出现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觉到胸部闷重隐痛,呼吸不畅,重者则感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眼前黑矇、晕厥[1]。其中心血瘀阻型胸痹为胸痹中的主要证型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瘀阻型胸痹占其所有证型比例为22%[2]。收集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273例,通过分析症状与病史,辨证施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观察病情转归与预后,总结患者特点。发现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症状,故特此整理材料如下。
历史沿革
关于胸痹症状及病因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心病者,胸中痛,……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脉痹不已……内舍于心[3]”其中瘀血为其主要病因。而后世医家以“瘀血”作为本病的主要病因记载也颇为多见,《金匮要略》中云“病人胸满,唇萎舌青,……但欲漱水不欲咽……为有瘀血[4]”,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指出瘀血上焦,则见胸背肩膊疼痛等证[5];而《医林改错》首创“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脉瘀阻型胸痹,并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对于现代祖国医学治疗心脉瘀阻型胸痹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瘀血既是胸痹的主要病因,也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可由其他因素诱发,如:一外感冷、寒之邪,内结胸中,阴寒弥漫,以致阳气受损,则气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久则化为瘀血,如《素问·调经论》云:“寒气积于胸中……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二情志所伤,多以喜怒、忧思为患[6],喜为心志,“喜则气缓”“过喜伤阳”,气虚则血瘀;怒为肝志,损伤本脏,肝病多气滞,气滞则血瘀;忧思伤脾,脾脏受损,则津液不归正化,津血同源,津多而血少,血少则瘀。三饮食所伤,平素喜多肥甘厚味,伤及脾胃,痰邪内阻,痰湿不得以化,病久则化生脂液,侵犯血脉,脉络受损、气血不通而成血瘀。四年老体虚,脏腑功能下降,气血运行缓慢,久则气血虚或气滞[7],则可见血瘀。总之,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病因均可导致心脉瘀阻,不通或不荣则痛,发生胸痹心痛之症。
方药论治
血府逐瘀汤最早见于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其药物组成: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全方共11味药。王清任在书中论述,此方可用于多种病症,即“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其共同特点为瘀血证可据。瘀阻心脉型胸痹,此病机在于瘀血内结、阻于脉中,如《素问》云:“结者散乏,留者攻之。”故治疗必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方中因脉中血液运行不畅,久则瘀血暗结,故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以活血祛瘀;配伍当归、生地黄以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治瘀必先理气,气行则血行,故用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牛膝不仅可破瘀通经,又引瘀血下行,使上焦血府得以清;桔梗载药上行,可使药力同聚于血府,发挥药效;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特点:①攻补兼施:活血祛瘀与养血生血相配伍,可使邪气祛,而正气不伤;②气血同调:气为血之帅,两者同调,可使瘀血立消;③上下相兼:牛膝下行,桔梗上行,两药相合,上下相通。
验 案
患者,男,48岁。主诉:胸部刺痛、气短9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8 d。一诊:患者9个月前在活动中出现胸部刺痛、气短,夜间不能平卧,活动后加重,休息及端坐位缓解,伴心慌、下肢水肿、咳嗽咳痰,量多色暗红泡沫状易咯出,上症多夜间加重。8 d前因受凉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现患者自觉胸部刺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双下肢水肿甚。食纳差,夜休差,小便1~2次/d,量少,大便正常。面色晦暗、口唇轻度发绀,舌象:舌暗,苔白腻,舌边有黄豆样大小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象:细涩。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86次/min,心音稍低钝,律齐,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6%,淋巴细胞百分比18.6%,CRP 21mg/L,凝血六项:PT 6 s,D-二聚体12 mg/L,尿常规、心肌标志物、心肌酶等结果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86次/min,Ⅰ、aVL、V4-6导联ST-T段改变;胸部X线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符合炎症改变。结合患者病史及舌苔脉象,辨病属于胸痹,辨证属于心血瘀阻证,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拟方如下:桃仁15 g,红花12 g,当归12 g,生地12 g,牛膝15 g,枳壳10 g,赤芍10 g,川芎10 g,地龙10 g,枳壳10 g,柴胡6 g,桔梗6 g,泽泻12 g,益母草15 g,茯苓12 g,白术12 g,薏苡仁10 g,甘草6 g,14剂。
二诊:患者胸部刺痛、双下肢水肿症状明显改善,偶咳嗽咳痰,仍胸闷、气短、乏力,夜间尤甚,食纳差,夜休差,小便4~6次/d,量较前增多,大便正常。舌质暗,苔稍腻,舌边有绿豆样大小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涩。在上方基础上减桃仁、红花、泽泻、茯苓、白术各10 g,益母草9 g,加柴胡12 g,桔梗10 g,木香6 g,黄芪20 g,党参12 g。7剂。
三诊:患者诉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效不更方,连续服用1个月。
按语:在诊治过程中发现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活动量较少,性格较内向。《玉机微义》中言:“气血虚损及劳作羸弱……易患心痛。”《古今医统大全》中言:“七情不舒,……变病多端。”患者因工作压力,久耗心血;运动量不够,则气血不畅;患者平素内向,肝气不舒,易发气滞,上述因素相和,日久则气滞血瘀,加之不慎外感寒邪,寒主收引,脉凝泣而色变,故使脉道不利,气血不通,君主失养,故发为胸痹。一诊重于活血祛瘀、利水渗湿。二诊重理气疏导、健脾培本、兼顾后天。
结 语
笔者在诊治中发现此型患者,年龄多在45~65岁,男性多于女性,但女子过“七七”后,患病率显著上升,与男性持平。若不积极就诊治疗,预后多为不佳,可发展为“真心痛”“猝死”等疾病,故应重视。血府逐瘀汤为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的主方,从创制之时就广泛用于临床当中,对于疾病之瘀血证者,每施之均可收良效。
人干细胞“年轻化”蛋白被发现 骨关节炎或可用基因治疗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首次鉴定出人间充质干细胞“年轻化”蛋白CBX4。该蛋白具有稳定人干细胞核仁异染色质结构、维持细胞年轻化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小鼠模型中,基于该蛋白过表达的基因治疗可显著缓解骨关节炎的病理表型。相关论文3月26日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
据了解,骨关节炎是退行性骨关节病,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中国40岁以上群体骨关节炎患病率近50%,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和耗竭被认为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诱因之一,揭示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将为有效干预骨关节炎提供线索和靶标。
CBX4是PRC1蛋白复合物的组分之一,作为转录抑制因子,其在机体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表观调控作用。这项研究发现,CBX4是维持人间充质干细胞年轻态的重要分子开关。在衰老的人间充质干细胞中,CBX4表达量显著下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敲除CBX4,可导致人间充质干细胞加速衰老。
刘光慧介绍,在机制方面,CBX4通过与核仁及异染色质蛋白的相互作用,可确保rRNA适度转录,防止蛋白质过度翻译,从而维持细胞的年轻状态。在细胞水平,过表达CBX4可延缓人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在组织水平,向骨关节炎小鼠的关节腔中注射CBX4过表达慢病毒能降低衰老细胞比例、抑制炎症反应、刺激软骨再生,从而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
刘光慧表示,该研究首次从概念上证明了通过基因导入干细胞“年轻化”因子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行性,为衰老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老年医学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