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调查
2019-01-17朱莹莹
朱莹莹
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菌,也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在自然界内广泛分布,不仅感染家畜、人畜,还可间接污染食物,主要通过水源、污染食品经口感染,具有致病力强、易传染等特点,常存在肾脏和胆囊内,可经过尿液、粪便排出,是形成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1]。经研究统计,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是沙门菌主要携带人群,为了保护人们健康,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现对沙门菌携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主要了解沙门菌构成特点、菌型分布情况以及携带情况,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1 000名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人员均在2015年7月22日—2018年7月22日收集。健康人群平均年龄(31.56±3.84)岁,男性545名,女性455名,工作时间(4.58±1.65)年。入选标准:(1)本次受检者均无明显病症;(2)受检者各项资料齐全,且自愿加入;(3)受检者无抵触情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无听力障碍或交流障碍现象。
1.2 方法
样品来源:肛拭子标本来自卫生防疫站门诊区,本次回收率100.00%。试剂:沙门菌属诊断血清;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TSI培养基;WS培养基;SC增菌液。由杭州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TSI培养基、SC增菌液,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诊断血清,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试剂厂提供WS培养基。
实验室检查:(1)分离:保持37℃下培养24小时,将增菌后样品划线接种在WS平板上;(2)增菌:保持37℃下培养24小时,将被检肛拭子置于5 mL SC增菌液中;(3)初步鉴定:可疑菌落主要表现为小菌落和中心呈黑色菌落,无色透明状,将可疑沙门菌放于平板上,并接种在TSI培养基,对可疑菌株进行初步生化反应,保持37℃下进行24小时培养;(4)沙门菌诊断血清进一步鉴定:初步鉴定生化为赖氨酸脱氢酶(+)、动力(+)、硫化氢(+)、pH7.2尿素(-)、靛基质(-)、葡萄糖(+)、乳糖(-)。其均符合上述初步鉴定特性的菌株,用单价因子和多价因子进行血清鉴定,最后进行生化反应证实。
1.3 观察指标
分析携带沙门菌年限分布以及菌群、菌型分布。
2 结果
2.1 携带沙门菌年限分布
1 000名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中,通过各项试验,携带沙门菌的有100名,所占比为10.00%,其中56名(56.00%)在2018年发现,19名(19.00%)在2017年发现,15名(15.00%)在2016年发现,10名(10.00%)在2015年发现。
2.2 沙门菌菌群分布
100名携带沙门菌受检者共有7个血清群,其中4名(4.00%)为E4群,5名(5.00%)为A群,9名(9.00%)为D群,16名(16.00%)为C1群,18名(18.00%)为C2群,21名(21.00%)为E1群,27名(27.00%)为B群。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B群,其次为E1群。
2.3 菌型分布
(1)E4群中的4名实验者均为三夫登堡沙门菌;(2)E1群中的21名实验者,1名为火鸡沙门菌,3名为伦敦沙门菌,1名为雷根特沙门式菌,1名为纽烂沙门菌,2名为明斯特沙门菌,13名为鸭沙门菌;(3)D群中有9名实验者,其中1名为内斯特韦德沙门菌,2名为鸡雏沙门菌,6名为肠炎沙门菌;(4)C2群中有18名实验者,其中2名为科特布斯沙门菌,1名为克雷米尤沙门菌,10名为纽波特沙门菌,5名为曼哈顿沙门菌;(5)C1群中有16名实验者,其中1名为里森沙门菌,1名为罗米他沙门菌,2名为新加坡沙门菌,1名为伊桑吉沙门菌,2名为婴儿沙门菌,2名为波茨坦沙门菌,7名为汤卜逊沙门菌;(6)B群中有27名实验者,其中5名为里定沙门菌,1名为埃班道夫沙门菌,1名为圣地亚群沙门菌,1名为彻斯特沙门菌,2名为埃科沙门菌,2名为圣地亚哥沙门菌,6名为阿贡纳沙门菌,9名为德儿卑沙门菌;(7)A群中有5名实验者,其中1名为尼特拉沙门菌,4名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3 讨论
沙门菌存活性较强,可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内,型别较多,属于肠杆菌科较为重要的菌属,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病原菌,不仅可引起人畜食物中毒,还可间接感染食物[2-3],尤其对于饮食行业的服务人员而言,一旦感染,便可呈现为大面积扩散,造成环境、食物污染,成为主要传染源,对此还需加强每年的沙门菌携带的调查,从而加以控制,杜绝传染源[4-5]。
沙门菌可呈世界分布,分析本次结果,最常见的感染菌株为B群,其次为E1群,此项调查与当前报道较多相似[6]。在分析菌型分布时,可发现常见的血清型为鸭型、鼠伤寒、伦敦、甲型副伤寒、德尔卑、山夫登堡等,由此可见,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多样化,且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7-9]。从季节和年份角度分析,可发现随着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沙门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主要与服务行业流动性大有关,在本次研究中,2018年出现沙门菌携带者人员最多,而在陈超等[10]学者报道中,发现沙门菌的传播和生长也可受到环境的影响,外界过于干燥不利于沙门菌传播和生长繁殖,其常存在寒冷、潮湿环境中。为了避免沙门菌的广泛传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沙门菌污染严重场所的卫生设施管理,如禽类、肉类工厂,从而在根源上避免沙门菌污染[11];(2)做好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3)定期对托幼保健人员、饮食管理人员、出售人员、制作人员、食品加工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携带者,从而加以管理和治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12]。
总而言之,饮食和服务行业人员发生携带沙门菌率呈逐年上升,以B群最为常见,其次为E1,为了避免大型传播和感染,还需加强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