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2019-01-16刘倩倩
刘倩倩
【摘 要】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和娱乐APP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人戏称社会已进入“微时代”,一些学生沉溺于这些APP之中,家长和老师视其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然而,换一种思路,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可以借助这种新颖的内容传播和互动方式,“微作业”这一概念由此应运而生。本文由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入手,探讨“微时代”和“微作业”的特点和意义,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学;微作业;参与;互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除了练习之外,更需要积极调动学生“动脑”,努力思考。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调查结果也显示,数学学习存在困难的小学生中,对于数学缺乏兴趣的占大多数。由于缺乏兴趣,这些孩子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听课效果较差,不愿与老师互动,也不愿动脑思考,而课后又不愿多花费时间在数学学习上,导致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吃力。
2.难以集中注意力
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5分钟。小学生正处在这个年龄段,这一生理特征导致他们很难长时间坚持看书做题。在处理作业半小时左右,孩子们往往就会感到疲劳、无趣,思想开小差,即使拿着书本作业,心思也早已不在学习上面。因此,课后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来处理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
3.情感体验较差
有调查发现,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受老师称赞”占极少数,而“没有受到过称赞”的比例将近50%;与此相对应的是,学习困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不愉快的与有时心情不愉快的所占比重较大。可见,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焦虑、压抑的情绪。这种情绪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抗拒,难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导致数学成绩变差,而老师和家长往往会加以批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可见,较差的情感体验及情绪对于学习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4.“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在课堂之外,无论学习好坏,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各种手机APP都运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微信、微博以及最近较为火爆的抖音短视频等,对于学生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魔力。
分析可知,这些APP有着以下共同特点:首先,表达方式新颖,大量运用幽默搞笑的图片和视频及动感的音乐,对于各个年龄段都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小朋友更是难以自拔;其次,单次分享的信息量较小,占用时间短,内容可能只有几句话、几幅图,甚至十几秒的短视频,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告知你感兴趣的信息;再次,极为便利的互动方式,朋友们可以随时点赞、评论你转载的内容,让你时时刻刻都能将感兴趣的信息与朋友分享。
由此可见,在当今这个“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就是碎片化和社交化。如今已逐渐走入我们视野的“微作业”正是借鉴这些APP的特色,甚至直接借助这些APP平台传播,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二、“微作业”的创新及意义
1.灵活多变的形式
区别于传统作业对于“课后练习”的重视,“微作业”的重心并不局限于做题,而是着眼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如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定理之前,可以布置相关的“微作业”,让学生去寻找该定理被发现的背景、发现者的生平事迹、发现的过程及定理的影响,也可以分享甚至制作相关的小文章、短视频,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实际上却能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该定理的热情。课后,鼓励学生运用语音、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结合知识点,分享自己对于该定理的理解或者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处。这样灵活的作业形式,在没有加重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短小精悍的内容
“微时代”的APP的特点在于“微”,这种碎片化的形式便于人们阅读和传播,而“微作业”区别于传统作业的特点也在于此。首先,老师要从“微作业”的量上强调“微”,以此缓解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心理抵触和压力。对于复杂的知识点,则可借鉴碎片化的思想,将其分割成数个小知识点,每次“微作业”仅针对一个小知识点,尽量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以保证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将其学到的精华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杜绝长篇大论,而是以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自由平等的互动
“微作业”强调互动性。首先,发布“微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开放性,尽量避免传统作业中那种固定解题思路和答案的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能更多地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对于学生完成的“微作业”成果,要做到评价多元化,不能以老师的评价作为标准,而是提倡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同学和家长看到,接受更多人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更加客观的了解,同时,鼓励也会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再次,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微作业”题目,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之中发挥个人特长,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养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习惯,往往比个人完成作业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微作业”作为与时俱进的教学产物,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增加教学互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微作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其练习量较少,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印象;知识点的碎片化也不利于学生对整体的理解;过多的互动可能分散学生精力等等。如今“微作业”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对传统作业的补充,如何能做到既补充传统作业,又不会为学生增加更大的负担,需要教学工作者对于“微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任玲.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和学习兴趣的关系[J].教书育人,2013(10):59-59.
[2]盛爱玲.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2(1):84-85.
[3]张伟亚,马冬,王恩国.浅析学习困难者的情绪障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230-230.
[4]韩露,杨正强.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碎片化學习现状调查研究[J].发现,2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