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9-01-16彭上观林天伦熊建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坊师范生

彭上观 林天伦 熊建文

摘要: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是当前教师培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强化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指导,基于“互联网+”技術,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指导,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相结合、教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预设指导与问题驱动相结合”的“五结合”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实践表明: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为探索师范生教育实践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样例,形成了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实习生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记录了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轨迹,汇聚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建构了创生性资源平台,对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师范生;混合式教育实习;工作坊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33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2—0143—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兴国必先强师”,[1]可见,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师范生发展教书育人实践性知识、练就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认同、养成良好师德师风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师范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如何保障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长期以来是师范院校在不懈努力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将从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提出、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模式的实施效果、模式的创新、模式的应用前瞻等展开阐述。

一、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提出

华南师范大学从1999年首次提出并实施的多学科混合编队实习模式,[2]已得到广泛推广和较大范围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150所师范院校采用该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3]:一是每科的实习人数少,对中学教师的影响较小,受到了中学的普遍欢迎;二是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主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的主体精神;三是充分相信中学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四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实习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有效地发挥学科之间的互补优势;五是中学帮助高师院校指导实习,高师院校为中学指导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经过近20年实践,混合编队实习模式的一些不足逐渐凸现:一是没有真正发挥大学教师的学科指导功能,二是中学教师指导力量参差不齐,三是大学与中学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

为了克服混合编队实习指导的不足,切实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从2015年开始提出、研制师范生混合式教育实习方案,并于2016年正式启动实施混合式教育实习新模式,该模式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的技术力量,基于Moodle平台,融合“互联网+工作坊”的优势,开发了砺儒教育实习工作坊平台,[4]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工作坊”的师范生混合式教育实习新模式。

二、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解决了以往混合编队实习中指导不足的问题

以往实习中,大学仅仅是派出带队老师,而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学科指导,中学的指导教师指导力量参差不齐,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没有形成指导的合力。[5]

(二)解决了教育实习中缺少系统的过程性评价问题

以往实习中,缺少过程性评价的平台。[6]利用互联网+工作坊平台,能有效记录师生在实习指导的互动过程中的成长轨迹,为评价激励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记录师范生学习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三)解决了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协同发展的问题

以往的实习,更多的大学向中小学校单向度地安排实习,中小学校的积极性不高。在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中,在大学和中学分别聘请优秀的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师范生,以问题驱动,三方同心同向,齐心协力,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协同发展共同体,促进各方的互动合作共赢。

(四)解决了教育实习资源分散、平台不统一的问题

以往实习联系,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资源过于分散,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师范生整体的交流,不利于资源的共建共享。依托互联网+工作坊平台的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能将师生在互动指导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创生性的资源有效汇聚,利于师生共享。

三、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本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指导,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采用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坊主引领与专家指导相融合的方式,依托“华南师大—普通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基地学校、网络研讨等虚拟平台,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相结合、教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预设指导与问题驱动相结合”的“五结合”新模式。开发和整合教育实习的优秀资源,有效提升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水平。

具体来说,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工作坊”的砺儒实习工作坊,解决实习资源分散、平台不统一的问题;通过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解决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协同发展问题;通过科学设置指导内容、创新实习指导方式,解决混合编队实习指导不足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解决教育实习中缺少系统的过程性评价问题。

(一)构建实习工作坊平台,汇聚共享优质实习资源

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构建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坊平台——“砺儒实习工作坊”,涵盖三大类子平台:一是分学科的学科教学工作坊,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工作坊;二是班级管理工作坊,主要针对班级管理、心理咨询、教育管理等方面设置的工作坊;三是根据通识能力设置综合指导工作坊:如教育研究工作坊,课件制作工作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等。

(二)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协同发展

以大学学科教育教师为坊主,同时在“华南师大—普通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聘请一批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名师为副坊主,组建一支兼备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通力合作的指导团队。“华南师大—普通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学校共有160多所,遍布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等地的知名中小学,主要为示范性高中和省一级学校,汇聚了省内中小学校优秀一线教师、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相互合作,促进了师资团队的协同发展。[7]

(三)设置系统性的指导内容,强化实习互动针对性

从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实习后期分学科、分类别、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各种类型各门学科实习工作坊的指导内容,并实时跟进实习指导过程中的师范生提出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专题研讨或者个别辅导的形式,达到有效引领和答疑释惑的目的。平台技术支持团队,对师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操作问题,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师生各种技术障碍,让师生更安心、更舒心地开展教育实习的相关活动。

(四)创新实习指导方式,提升实习指导有效性

创新性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相结合、教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预设指导与问题驱动相结合”的五结合指导模式,以教师主动引领与学生自主提问相结合,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方式,多方式、多渠道引领和支持学生多专业成长。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融合结果与过程评价

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信息,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实习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与成长的轨迹,便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8]: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面对面评价与远程评价相结合,大学教师评价与中学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以多元评价促进实习生的成长。

四、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主要成效

(一)学生受益面广

本模式于2016—2018年连续3届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师范生的多专业混合编队教育实习中实施,参与辅导教师达382人次(其中,大学教师129人次,中学教师253人次),师范生受益面达4842人次。涉及全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相关的师范生。

(二)学生实践教学技能水平高

通过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得标志性成果,如在教育部和东芝公司联合举办的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保持届届获奖,成为4所保持届届获奖的师范大学之一。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师范技能竞赛中,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以2018年为例,在15个学科组的54名一等奖中,我校占18名,占全省的1/3。

(三)兄弟单位赞赏

本模式的主体内容,作为《四年与四十年: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成果展》的一部分,在2018年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上展出,受到参会的49所全国师范大学校领导、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领导高度赞赏;此外,本模式内容还入选《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成果汇编》。在校内外得到认可,并得到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的好评。兄弟师范院校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取经,譬如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前来学习交流。

(四)获得省级课题立项资助

随着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的不断实施,研究也跟着深入推进。该模式的研究被立项为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模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其应用范围和推广效果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五)荣获远程教育优秀案例

本模式的主体内容以《华南师范大学依托“大学生实习工作坊”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实习模式》为题,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助组组织的“2017年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案例奖,受到远程教育同行的推介。此外,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的相关成果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五、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主要创新

(一)模式新: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五结合实习指导新模式

基于Moodle平台,建立分学科分类别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坊,建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相结合、教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预设指导与问题驱动相结合”的五结合实习指导新模式: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该模式解决了以往混合编队实习中专业教师指导不足的问题,切实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教育实习从“混合编队实习模式”走向“混合式实习模式”的新阶段。

(二)机制新:通过工作坊机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通过工作坊,凝聚了大学学科教育的专家教授、重点中学的名师、师范生——未来的准教师等三方面的力量,就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能促进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生互动学习,构建了三方协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9]成为三方实践学习、提高的便捷平台和学习的精神家园。

(三)平台新:建构创生资源平台,汇聚优秀的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通过互联网+工作坊这个平台,“实习资源的丰富与更新,使实习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实习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自动化”。[10]一方面,师生在指导与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好想法、好做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档、图片、视频材料等,为师范生培养,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鲜活、真实、有效的素材资源。另一方面。还可整合优秀校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年轻骨干教师、师范生等各类竞赛获奖选手视频、优秀实习生授课视频、优秀教学设计等资源,这些都是实习生、新教师学习的好素材、活榜样。

猜你喜欢

工作坊师范生
在教师工作坊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延边州教育学院“培训者”工作坊开展研修活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