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2019-01-16王艳
王 艳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山西 阳泉 045000)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 一种由肠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的急性传染病。此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A16,Cox A16)和肠道病毒 71 型(Enterovirus71,EV 71)[1]。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其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肤、粘膜出现皮疹、疱疹及溃疡,部分患儿可发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本文主要观察用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5月至9月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6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62例患儿的病情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规定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这些患儿均存在发热的症状,其病程均小于2 d,且均无重症表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1例/组)。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19例,女性12例;其年龄在3.7~8.9岁之间,平均年龄(5.2±3.1)岁。试验组患儿中有男性21例,女性10例;其年龄在3.5~9.1岁之间,平均年龄(5.0±3.2)岁。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让两组患儿做到清淡饮食。若患儿的体温高于38.5℃,使用退热药对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进行治疗。利巴韦林颗粒(生产企业: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50 mg/袋)的用法是:口服,10 mg/(kg·d),分3次服用。为试验组患儿联用利巴韦林颗粒和抗病毒颗粒进行治疗。利巴韦林颗粒的用法是:口服,5 mg/(kg·d),分2次服用。抗病毒颗粒(生产企业: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2 g/袋)的用法是:3~5岁的患儿每次服1/4~1/5袋,每天服3次;>5岁的患儿每次服1/4~1/3袋,每天服3次。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评价其治疗的效果。疗效分级标准是:1)显效。治疗2 d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其口腔、手足部位的皮疹、疱疹消失或明显减少。2)有效。治疗5 d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其口腔、手足部位的皮疹、疱疹消失或明显减少。3)无效。治疗5 d后,患儿的体温未恢复正常,其口腔、手足部位的皮疹、疱疹未减少。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应用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皮疹消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的比较(d,±s )
表2 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的比较(d,±s )
5.91 3.51 5.61<0.01 <0.01 <0.01组别 退热的时间 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 皮疹消退的时间试验组 1.36±0.83 2.85±1.09 2.14±0.66对照组 2.79±1.09 3.95±1.49 3.79±1.53 t值P值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用药期间,试验组患儿中有1例患儿发生胃肠道不适,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儿中有3例患儿(占9.68%)发生胃肠道不适,有5例患儿(占16.13%)发生口干,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81%;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儿遭受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此病的致病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各型病毒无交叉免疫,可先后或同时感染,具有普遍的人群易感性。此病在流行季节可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生活场所造成集体性发病。除EV71病毒外,人们对可引发手足口病的其他病毒均无接种疫苗等主动免疫措施。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发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儿可遗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及目的是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此药在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能迅速磷酸化,抑制病毒RNA多聚酶、mRNA氨酸转移酶和mRNA鸟苷酸,从而可起到抑制病毒RNA及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的复制及传播等作用[2]。使用大剂量的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可导致其发生贫血、胃肠道不适及其他的全身不良反应。朱兰等[3]研究指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其临床症状,缩短其病程,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时疫”、“温病”等范畴。治疗此病应从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祛湿等方面入手。中医将药性寒、凉、功效为清解里热的中药称为清热药。此类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抗病毒、解热等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栀子、黄芩、穿心莲、芦根、黄连、淡竹叶等。现代药理学证实,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病毒、抗菌、抗内毒素、消炎解热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其抗病毒作用尤为显著[4]。此类药物能够直接杀灭病毒、抑制病毒的复制、阻止病毒感染,并能双向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的作用[4]。有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产生杀灭、抑制作用。抗病毒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板蓝根、连翘、芦根、地黄、广藿香、石菖蒲、郁金等药物。其中板蓝根、连翘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芦根可清泻肺热;地黄可生津养阴;广藿香可芳香化浊、发表解暑;石菖蒲可散风祛湿;郁金可凉血破瘀;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祛湿、解毒凉血之功[4]。相关的临床研究证实,用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颗粒治疗手足口病可有效地缩短患儿的病程,降低其并发细菌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患儿联用利巴韦林颗粒和抗病毒颗粒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其病程,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