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产业空间集聚研究
——以肉鹅产业为例

2019-01-16雷惊涛刘灵芝

家畜生态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肉鹅产业布局基尼系数

雷惊涛,刘灵芝

(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引起了鹅产业布局的巨大变化,进而引起产业结构转变和市场波动,并会给产业内外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鹅产业布局变动趋势与机制对降本增收、稳定市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刘雪芬和王雅鹏[1]提出,水禽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对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的依赖,向技术更先进、资本更雄厚的后天资源优势区域转移;佘德勇等[2]提出,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使肉鹅产业做大做强。技术革新和资本的运作使得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得以推广和运用。一种观点认为,养殖模式的改良或革新也能突破自然、人力资源的桎梏从而使肉鹅产业的布局更加合理。吴瑛[3]对现有养殖模式的优劣势做了比较,认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对产业布局的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疫病防治与环境保护已成为肉鹅产业乃至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拦路虎,有观点认为肉鹅产业生产格局应该首先考虑疫病防治和环境保护。何桦[4]认为肉鹅防疫体系不完善是阻挠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黄泽颖和王济民[5]指出肉鹅产业的规模与环境污染同步递增,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疫病爆发的危险。戴孝悌[6]从整个农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梳理了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由分散到集中的变化历程。鹅的饲养离不开粮食、饲料,邓宗兵等[7]从粮食生产布局的角度,通过对全国31省(市、区)的实证分析指出,中国粮食的生产重心向水资源缺乏、经济欠发达的北方粮区转移。闫建伟[8]则利用数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鹅产业分布与区域水资源、经济、科技、产业化等因素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鹅产业分布变动及其趋势最好的方法是将上述视角进行归纳并整合,对比分析产业聚集化发展趋势及其机制。文章以鹅产业空间分布变动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多重指标测算2010~2016年间产业布局变动趋势并剖析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原因,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优化鹅产业结构、稳定市场供求平衡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需鹅产业数据由2010~2016年团队调研、统计及年度FAO数据[9]整理获得,地理信息数据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库[10],测度指数利用stata 12.0编辑计算得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生产集中度来反映产业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将生产集中度作为测度指标绘制成空间分布图能够更加直观的梳理产业布局的变动状况;同时测算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率来实证分析肉鹅产业布局的变动趋势和机制。

1.2.1 生产集中度 以生产集中度作为测度指标,用不同颜色把全部制图按省份做出划分,来表示肉鹅产业活跃度的差别。

APij表示i省份的j年度生产集中度,TPij表示i省份的j年度的鹅产业产值,Qj表示j年度的全国鹅产业产值。将各省的生产集中度作为指标绘制到经济地图空间分布图中,AP_ij值越大则经济地图中区域颜色越深,代表该省份肉鹅产业越活跃,反之,APij值小,经济地图中区域颜色越浅,产业越不活跃。时间序列下连续的经济地图则能直观反映产业的布局变动状况。

1.2.2 基尼系数 最初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后来延伸到衡量样本变量间的不均衡状况,现在逐渐成为综合考察区域间产业差异状况的指标,用以体现产业整体的空间聚集程度。虽然基尼系数不能直接显示哪里分布不均,但因其能客观、直观反映产业的空间散、聚变化趋势并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而被各界广泛认可和采用。将全国肉鹅主产省按肉鹅产值由高到低排列,划分为省份数相同的n组,算出从第1组到第n组的产值占全国肉鹅产值的累计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G表示肉鹅产业分布的基尼系数,Wi表示从第1组累计到第i组的产值占全国肉鹅产值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数值基于0和1之间,越接近0表明肉鹅产业分布越平均,越接近1则意味着极度的集中。

1.2.3 产业集中率 可以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衡量肉鹅生产靠前的省份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用以体现产业的空间聚集程度。

式中CRn表示鹅肉产量最大的n个省份占全国鹅肉总产量的比重,Wi为排名第i的主产省的鹅肉产量占全国鹅肉总产量。CRn的值越大表明肉鹅产品生产空间布局的集中程度越高。

2 肉鹅产业布局变动与趋势分析

在传统农业生产时期,中国鹅饲养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再加上山东、河北和东北地区,这些地方都有许多共同点:平原开阔、江河湖泊众多,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性资源是鹅养殖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因此,中国鹅产业早期的分布的特征十分明显——依托自然资源条件分散养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随着自动化、机械化的逐步推广,也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现今的鹅产业的养殖分布格局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区域内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本对水禽集中养殖的支柱作用正不断得到凸显。

2.1 肉鹅产业布局的变动状况

带入数据计算出2010~2016年各省的鹅产业占全国鹅产业产值的比重,并制作成2010~2016年鹅产业生产空间分布变化饼状图(图1)。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每个省市的鹅产业产值占全国鹅产业总额的比重,将产值较少的省市进行合并。

资源禀赋、技术与资本、市场调节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交替作用驱使肉鹅产业的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动,肉鹅生产格局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范围在2010~2011年,这一阶段肉鹅生产格局南北较为平衡。2010年广东省商品肉鹅出栏6 500万只、鹅产业产值达69亿元,辽宁省商品肉鹅出栏3 411万只、产值达71.6亿元,除此两省外,全国其余省份生产集中度都低于0.1,这意味着这些省份肉鹅生产不足全国的10%且多数省份不足1%。2011年,在全国技术与资本投入差距较小的情况下,气候适合、平原开阔的黑龙江、吉林两省肉鹅分别出栏4 482万只、3 000万只,肉鹅生产均超过全国的10%,而剩余多省的肉鹅生产量不足10%甚至1%。

第二阶段是在2012年,这一阶段市场的调节作用也更加明显,肉鹅的生产格局开始发生重大转变。201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肉鹅出栏量共计1.04亿只、产值超49.8亿元,北方其余省份生产集中度不足0.001;相反,随着资本与技术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消费能力更强、市场更为活跃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共有14个省份的肉鹅的生产集中度达到0.01,其中东部的山东、安徽肉鹅出栏量分别为2 500万只、4 135万只,肉鹅产值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22.4%和11.1%,中部的湖北肉鹅出栏944万只、产值超40亿元,达到全国的11.5%,南部的广东肉鹅出栏6 500万只、产值达65亿元,占全国的18.4%,此时南方鹅产业生产规模较为明显的高于北方。

图1 2010~2016年肉鹅产业生产空间分布变化图

第三阶段在2013~2014年,这一时期资源禀赋影响力已十分微弱,技术与资本的作用成为主导,加上环境政策对北方部分地区肉鹅养殖的限制,“南进北退”的变动情形进一步加剧。此阶段东北三省的鹅产值均不足全国的1%,而东部的江西、山东、江苏、安徽四省和南部的广东省都超过全国鹅总产值的10%。

第四阶段是2015~2016年,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大,在南方整体与北方拉开差距的同时,受环境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的四川异军突起,2015年四川商品肉鹅出栏达到8 000万只,产值超58亿元,一举达到全国总产值的17.2%,赶超广东57.7亿元的生产总值。2016年在鹅产业生产南方多于北方的大格局下,南方生产布局也愈发均匀,除广东省肉鹅出栏8 700万只、产值超108.8亿元,以占全国29.7%生产总量高举榜首外,其余省份均在1%~10%,差距不大;同时,东部与西部也基本与中部持平。

总体上看,除广东省外,其余各省份生产集中度是在逐渐分散的。中国鹅产业的生产布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北向南的纵向转移和由中部向东、西的横向扩张。

2.2 肉鹅产业布局集中化趋势分析

肉鹅作为水禽的三大产业之一,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的规律也基本与其他水禽相似,拥有聚集化发展的趋势。分别取2010~2016年间商品肉鹅出栏量最高的前8和前4省份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的产业集中率,绘制成折线(图2),以及代入数据计算的2010~2016年肉鹅产业分布基尼系数,绘制成折线(图3)。

2010~2016年中国肉鹅产业集中率CR8、CR4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图2)。CR8在2013年达到最大为0.86,意味着产量最高的8个省份产量占到全国的86%,2013~2016年缓慢下降至0.83;CR4同样在2013年达到最大的0.66,即产量最高的4个省份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2013~2016年降至0.5。

图2 2010~2016年肉鹅产业集中率

图3 2010~2016年肉鹅产业分布基尼系数

从2010年至2016年,肉鹅产业布局的基尼系数呈现前期波动后期平稳下降的特点(图3)。2010~2012年,基尼系数在0.56~0.69间波动,自2012年至2016年,基尼系数逐渐降至0.52。

不论是产业集中率、还是基尼系数均显示,在2010~2016年中国肉鹅产业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特征。当自然条件、劳动力资源对产业的发展占主导地位的时候,肉鹅产业处于较分散时期。当技术、资本等后天因素对产业发展推进作用变强后,肉鹅产业逐渐趋向集中,再往后,技术、市场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又受到环境政策的影响,产业发展又逐渐出现差异化趋势。

3 肉鹅产业布局变动的原因分析

3.1 水土、气候等自然资源因素分析

水土资源、气候与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鹅养殖的规模和产量,进而影响其布局。在养殖的技术条件得到改善以前,东北地区由于气候适宜,所以不论种鹅、还是商品鹅的存、出栏量都可以占到全国的50%以上。类似的华南、西南地区的气候潮湿、水资源丰富也为水禽产业包括鹅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两者的肉鹅养殖量之和接近全国的40%。对比明显的西北地区相对干燥寒冷、水资源匮乏,阻碍了鹅产业在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3.2 区域经济差异因素对肉鹅产业布局影响显著

由于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极度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也就不再平等,这种不平等给农民的就业选择带来了深远影响,并最终造成宏观层面鹅生产空间布局的演变。这种情形在华北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地区经济发达,非农就业机会充足,许多农民在权衡利弊后大多选择了非农业领域就业,从事肉鹅养殖、生产人员数量出现短缺,最终使得肉鹅产业在华北地区规模不断萎缩,现在华北地区肉鹅饲养量已不足全国的1%。

3.3 科技、政策、机械化水平等社会因素分析

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和机械化水平是鹅生产布局演变的三大动力源。以山东、江苏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凭借养殖技术、机械化优势在肉鹅生产上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继北京、浙江之后,江苏省的肉鹅生产由于受到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限养、禁养区域的逐步扩大,商品肉鹅的出栏量和产值较前些年明显下滑。可以预见,在环境政策逐步向全国推广之后,全国的肉鹅产业乃至整个畜牧行业生产发展都要受到巨大影响。

3.4 消费拉动肉鹅产业增长

对鹅肉的食用量,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高于全国其他地方。南方菜系繁多、口味迥异、食谱广泛,而北方饮食口味相对单一。鹅本身块头较大、肉质较其他禽类又偏粗糙,这就很难在烹饪手法传统、口味保守的北方打开市场;相反,在烹饪手法精巧、口味大胆的南方则如鱼得水。南方容量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拉动周边鹅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吸引这北方传统鹅养殖、加工企业的加入。消费市场的拉扯作用正是鹅产业在北方出栏多却产值落后于南方的重要原因。

4 小结

本文基于生产集中度理论,利用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的年度统计数据,对中国肉鹅产业布局的现状、变动及趋势做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产业布局变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结果表明,中国肉鹅养殖产业除西北地区外都有分布,但主要消费市场却聚集在华南地区;肉鹅产业在空间上呈现纵向上由北向南转移、横向上由中向东西扩展的趋势,整体产业则更偏向华南地区靠拢;肉鹅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受到资本、技术和政策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产业布局呈现出“分散”-“集中”-“分散”的特征。具体来讲:(1)华南、华东、东北为肉鹅主要产区,华中、西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华北的肉鹅产业则在逐渐萎缩;(2)由于的消费拉动,肉鹅产业逐渐向市场容量更大的华南地区转移;(3)随着肉鹅养殖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和消费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环境政策影响范围的扩大,技术、资本、市场对肉鹅产业聚集化发展的推动力减弱,产业的集中化进程放缓。

5 政策建议

本研究表明,相关政策的制定只有更加注重产业技术的提升和市场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政策调整带来的巨大影响,才能维持市场供求平衡,保障产业良好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寻求鹅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避免产业过度集中。无论是为了防止外来品种垄断,还是追求消费需求多元化、地方风味特色化,各级政府都应大力支持中国的鹅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对地方自主化优良鹅品种的繁育予以支持;二是支持地方建设现代化的育种繁殖场所;三是鼓励、引导科研单位与地方企业的交流合作,争取早日培育出高产、抗病新品种。

第二,因地制宜,关注区域市场变化和消费习惯,肉鹅产品才是未来消费的趋势。要让人们对肉鹅产品的消费成为习惯,还有加强各种肉鹅制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今后应继续加强肉鹅产品的营养价值的宣传工作,同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肉鹅制品的加工企业必须善于抓住市场和技术两个关节点,生产出符合现代人群口味的肉鹅制品。

第三,深化产业绿色发展,迎接落实环境政策。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首先,有必要对肉鹅的生产、加工、销售、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将肉鹅制品的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把国内传统鹅肉加工工艺与世界先进禽肉加工工艺结合起来,做到多部门协调、跨领域合作,更好的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肉鹅产业布局基尼系数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肉鹅饲料自制方法
肉鹅短期育肥的要点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提高肉鹅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隆力奇 加速“一带一路”产业布局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