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平衡指数法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膳食质量状况
2019-01-16张小庆蔡嘉慧王荣花曹春晖
刘 燕,姜 红,张小庆,蔡嘉慧,周 园,王荣花,曹春晖,马 乐,张 玮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安 710061;2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西安 710021;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 710061;4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 710061)
Tfichopoulou等[1]研究显示,良好的膳食质量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因此,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延缓其进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冠心病患者膳食质量评价的研究甚少,并且仅局限于传统的膳食评价方法,不能充分展现膳食的复杂性[2]。膳食平衡指数(DBI-07)依据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核心条目来构成指标量化,并结合我国居民的饮食特征制定评分体系[3],能更好地从总体评价膳食质量,发现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并量化其严重程度。DBI在多种人群中被广泛应用与研究[4-8],但尚无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膳食状况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DBI-07综合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膳食质量,为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饮食治疗及相关膳食营养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9],并排除合并感染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者、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和神志不清者。研究所涉及的调查对象均对本次调查内容知情同意。
1.2 调查方法
1.2.1膳食调查 采用自编健康危险因素评估问卷调查冠心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调查人员利用常见食物图谱结合食物频率表以面对面的问询方式对研究对象过去1年内11大类89项食物的摄入情况进行记录。按照用餐人数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1.2.2膳食质量评价 采用膳食平衡指数DBI-07法进行膳食质量评价,该方法共由以下7项指标构成:谷薯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动物性食物、酒精调味品、食物种类及饮水量。每个指标DBI分值是依据平衡膳食宝塔中不同能量水平的各类食物的推荐量来定义。如果摄入量为0或低于推荐量,则分值为负数;如果摄入量达到推荐量,则分值为0;如果超过推荐量,则分值为正数。具体取值参照DBI-07的要求[3]。采用DBI分值的计算方法对膳食调查结果进行DBI分值赋值和计算,主要指标包括:(1)反映摄入不足负端分(Low Bound Score,LBS);(2)反映摄入过量的正端分(High Bound Score,HBS);(3)反映膳食平衡程度的膳食质量矩(Diet Quality Distance,DQD);(4)反映总体膳食质量平均水平的总分(Total Score,TS)。根据LBS和HBS分值水平的不同,将DBI模式划分为9种膳食模式[10],不同的模式分别对应一种膳食状况(表1)。
表1DBI模式定义
模式定义模式说明ALBS≤20、HBS≤10 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均较少,为最优模式BLBS≤40、HBS≤10 摄入过量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不足CLBS>40、HBS≤10 严重的摄入不足DLBS≤20、10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3.1软件平行双向录入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11-12]划分不同能量水平并结合膳食问卷计算获得膳食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问卷回收率为94%,最终纳入207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31人、女性76人。根据不同的年龄将患者划分为3组,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下有70人、55~70岁有95人、70岁以上有42人。
2.1 患者膳食质量分布状况
69.1%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摄入不足状况,LBS分值为 18.47±7.74,其中高度摄入不足占 10%;HBS分值为 9.16±4.66,19.8%的患者存在摄入过量情况;DQD分值为 27.63±9.11,其中 62.8%的患者低度摄入不均衡,25.1%的患者中高度摄入不均衡(表2)。
2.2 DBI各单项指标不同分值段的患者分布情况
51.2%的冠心病患者谷薯类摄入量处于适宜范围(-4~4分),达到或超过推荐量的人数占 64.6%。30%的患者接近或达到蔬菜水果推荐量,44.4%的患者低于-2分。而豆类、奶类的摄入不足状况较为严重,52.2%患者奶类、豆类摄入得分小于-4分,达到推荐摄入量的患者为 11.1%。动物性食品(肉禽蛋鱼)低于推荐量的人数占 88.9%。酒精调味品基本达到推荐量的占 1.4%,64.7%的患者(6分以上)酒精和调味品摄入过量。食物种类的平均摄入水平较好,平均 83.1%的患者分值在-4~0 之间(表3)。
表2冠心病患者膳食质量分布状况(%)
指标分值(x±s)膳食均衡度无问题较适宜低度不均衡中度不均衡高度不均衡摄入不足LBS18.47±7.74—30.959.49.20.5摄入过量HBS9.16±4.660.529.050.714.55.3膳食质量距DQD27.63±9.11—12.162.824.60.5
表3冠心病患者各单项指标各分值段主要食物的患者分布情况(%)
分值谷薯类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动物性食品酒精调味品水食物种类-12~-111.0——1.0—3.9—-10~-91.4—7.75.8—0.5—-8~-71.97.79.225.6—3.92.4-6~-55.811.635.322.7—0.514.5-4~-314.525.122.224.6—10.147.3-2~-110.626.114.512.6—1.032.40~113.529.511.14.81.480.23.42~312.6——1.415.5——4~513.5——1.418.4——6~77.7———14.0——8~94.3———49.3——10~112.4———1.4——1210.6 ——————
2.3 不同性别患者DBI分值比较
男性患者的HBS高于女性,而TS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BS、DQD在男、女性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冠心病患者的总体膳食质量均处于低度失衡状态(18 表4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DBI分值的比较 指标总体对象(207)男(131)女(76)t值P值LBS18.47±7.7417.67±7.3319.84±8.27-1.950.052HBS9.16±4.669.68±5.058.25±3.732.340.021DQD27.63±9.1227.37±9.2528.09±8.92-0.550.582TS-9.19±8.65-7.81±8.01-11.59±9.222.980.003 5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的摄入不足最低(LBS=16.75±7.61),其总体膳食摄入平均水平也最低(TS=-7.17±8.29)。3个年龄组的T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5~70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的总分均高于55岁以下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总体膳食质量接近或处于低度失衡状态(18 表5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DBI分值的比较 指标~55岁(70)55~70岁(95)70~岁(42)F值P值LBS16.75±7.6119.42±6.6719.19±9.682.650.07HBS9.24±4.359.52±5.078.21±4.111.160.32DQD26.00±8.3128.93±9.1027.40±10.132.130.12TS-7.17±8.29-9.91±7.52*-10.97±10.90*3.190.04 注:与~55岁组比较,*P<0.05 该研究中约 46.4%患者的膳食模式为模式A,所占比例最大;模式B约占24.2%;模式C、E、G和模式H的患者比例均较低,分别为 0.5%、3.9%、2.9%和 2.4%。符合模式D的人也较多,达到 19.8%。本研究对象中不存在模式F和模式I(表6)。 表6不同的膳食模式冠心病患者各类 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单位:g/d 模式人数比例(%)谷类蔬菜水果豆类奶类肉类鱼类蛋类油盐A9646.43276813951441867622305516B5024.229744224698533142111125C10.51 02957333211800588D4119.86578553481561617017417520E83.96033921516318144914024G62.99151153289252186303692012420H52.4746623455672690212716323 从表7中可以看出,符合模式A的女性患者比例最大,占 51.3%;符合模式A的男性和模式D的男性比 表7冠心病患者性别、年龄与膳食模式的关系 膳食模式性别年龄(岁)男女<5555~70>70A57(43.5)39(51.3)34(48.6)41(43.2)21(50.0)B+C26(19.9)25(32.9)12(17.1)27(28.4)12(28.6)D31(23.7)10(13.2)18(25.7)16(16.8)7(16.7)E7(5.3)1(1.3)4(5.7)3(3.2)1(2.4)G5(3.8)1(1.3)2(2.9)3(3.2)1(2.4)H5(3.8)——5(2.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例较多,分别为 43.5%和 23.7%。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膳食模式之间男性和女性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以下患者中,符合模式A的人最多,为 48.6%;其次为模式D,为 25.7%。在55~70岁患者中,符合模式A的人最多,为 43.2%;其次为模式B+C,占 28.4%;在70岁以上患者中,符合模式A的人最多。不同饮食模式下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表明,与短期的膳食摄入情况相比,长期膳食对于慢性病的膳食质量评价更有意义[9]。本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膳食质量不理想,处于低度失衡状态,同时存在着低度摄入不足和低度摄入过量的问题,这与一些研究[14]的结果相同。 从总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TS值也在不断增高,膳食摄入不足更加严重,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老年人食欲减退,食物量摄入减少。女性的膳食摄入过量程度要低于男性,此结果与全国[15]也较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外出就餐的比例高于女性[5]。因此,需要对高年龄段、男性患者给予重点营养干预。 在膳食结构方面,该人群食物摄入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大部分人的蔬菜水果、豆类奶类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16],水果蔬菜达到以及超过推荐量的人仅占到 29.5%,这可能与老年人对蔬菜水果的营养认知不清楚,或者老年人咀嚼功能下降导致其食用量减少有关。豆类、奶类达到及超过推荐量的人仅占11.1%,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多数患者对奶类的营养价值认知不足,或与口感不佳及乳糖不耐受等原因有关[6]。豆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且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17],冠心病患者应增加其摄入量,从而延缓疾病发展。此外,该人群动物性食物和谷薯类食物摄入较不平衡,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并存,其中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比例较大,这可能是患病后健康意识更加强烈,了解相关营养知识后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大部分患者摄入油、盐及酒精过多,该结果与何定留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长期过多的摄入油和盐是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需要对患者进行“低盐少油”宣教。冠心病患者食物种类平均摄入的情况较好,大多数患者的食物种类较为丰富;大部分患者水的饮用情况较好,充足的饮水量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对冠心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8]。 在膳食模式方面,该人群的主要膳食模式以A、B、D三种模式为主。其中膳食模式A所占比例最大,其膳食摄入状况较好,存在的问题最小,为最优模式,但也存在蔬菜和豆类摄入严重过量,奶类、鱼类摄入偏少的问题。膳食模式B占比相对较多,其中谷类、蔬菜、水果、豆类、奶类、肉类、鱼类、蛋类均明显低于膳食模式A,说明膳食模式存在的摄入不足情况是随着摄入不足程度增加各类食物摄入量均下降。其次占比较多的是膳食模式D,该模式摄入不足问题较少,主要反映膳食摄入过量的问题,谷类、蔬菜、豆类、蛋类、油、盐摄入量均明显高于膳食模式A,而水果、奶类、肉类、鱼类明显较模式A低。膳食模式C、E、G、H 中主要问题是膳食失衡,随着失衡程度的增加,各类食物摄入量趋向于极端,且油的摄入量严重过量。不同性别的患者在不同的膳食模式中有差异,说明性别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膳食结构的一个因素。大量研究调查显示,女性的膳食质量较男性的膳食质量高[19-20]。这可能与女性更注意饮食摄入有关。不同膳食模式下年龄分组结果显示,55岁以下人群轻度摄入不足所占比例最大,55~70岁人群存在轻中等程度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问题严重。因此,在进行冠心病患者膳食指导和宣传时,要着重注意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的不同膳食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宣教。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膳食存在明显结构不合理现象,相关部门及相应工作人员应加强营养宣教,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谷类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增加奶类、豆类食物和鱼类食物的摄入,食用一些易于咀嚼的蔬菜水果,同时减少盐和油的用量以改善疾病风险。◇2.4 不同年龄患者DBI分值比较
2.5 患者膳食模式结果分析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