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成像序列在脑梗死并发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2019-01-16林汉斌
林汉斌
脑梗死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溶栓方式,或者机械取栓复合抗凝为主要方法[1]。在医学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该疾病的治疗有很不错的进展。但是,该措施在使用的过程中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问题,多发生在治疗的1周左右,因此,关注并发症,做好疾病检查准备具有现实意义。作为独立、危险的因素,早期进行并发出血的检查,有利于规避不良事件,能够帮助患者进行预防。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并发出血的患者为讨论的对象,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对比MRI、CT和SWI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实际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并发出血的患者为讨论对象,入选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为(68.5±8.4)岁;此外,患者多数伴有心脏病(34例)、高血压(22例)以及糖尿病(26例)等基础疾病。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可分为平扫,增强扫描和造影扫描,在CT扫描中,需要关注的值有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图像特点来判断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在人体组织中,CT能够很好的针对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进行解剖成像,效果值得肯定。其次,部分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分析,在凸显获取之后与磁矩图像相结合。磁共振成像属于断层成像,通过对人体中的电磁信号的获取来重建人体信息,其可以得到多个方向的断层层相,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四维的。该技术能够利用原子核自旋的运动特点,在经过计算机信息的处理之后得到相应的结果显示。从具体特点上看,具有灰阶特点,对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颜色显示,在检查过程中效果最佳的则是颅脑,因此适合应用于脑梗死的检查。最后通过磁敏感成像序列(SWI,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扫描,对脑梗死并发出血的表现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对静脉血管、血液成分等进行较为敏感的反馈,能够对肿瘤、出血性病变进行检查,能够在脑梗死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发挥自身的效果。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在评价标准上可以对微出血的病灶分析进行判定。在诊断标准上分别根据CT、MRI和SWI的标准进行。需要观察不同检测方式中患者脑梗死灶内是否出现出血问题,以及出血灶的实际数量。在SWI扫描中,首先需要关注强度图像和相位图像,随后根据相位图像在适当频率滤波下产生的相位蒙片,最后得出最小密度重建的SWI图像。
表1 不同扫描序列之间的检出率结果比较(例)
表2 不同扫描序列之间病灶出血数的检出率结果比较(例)
图1 患者检查结果影像图分析
在SWI的检测方法中,判定的主要内容如下:其中A型的主要特点是边界清晰、直径在2~5 mm,为点状或者圆形[2],是非脑沟区低信号区;而B型的主要特点是边界并不清楚,且形态具有不规则形,为小斑片状,其直径通常大于A型,最大直径不超过10 mm[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观察不同序列检查方式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梗死的诊断需要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脑出血多需要MRI和磁敏感序列检出,表现为小范围(直径<10 mm)的圆形信号丢失,周围无水肿发现,表现为多发性微小的MRI信号丧失,目前认为好发部位以皮质—皮质下区域为主。脑梗死发病24~48 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在50例患有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患者中,共检查出脑梗死并发出血病灶数169个,其中,A型的有107个,B型的有62个。从A型情况上看,主要是位于患者的基底节区,以及侧脑室附近,形状以圆形、卵圆形为主,并且边界清楚。在B型情况上,其主要以不规则的小条片为主,多发生在梗死的病灶内部。上述结果由资深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将苍白球区钙化影以及大脑血管流空影排除,然后对每例患者出血部位及出血的个数进行统计。
其次,在检出率结果方面,以SWI的检出率更高,有50例,而其他检查方式中,MRI有42例,CT则有31例,均低于SWI。不同的扫描序列的检测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2所示。
从检查情况上,进行了以下几组图片形式的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
3 讨论
SW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磁共振新技术,是一种可以反映组织磁敏感属性的对比度增强技术[4]。SWI序列所显示的静脉血管的多少反映了局部脑氧化代谢率和脑血流速度的比例[5]。据相关学者的报道显示[6],SWI序列可以敏感地检测出常规MRI序列所无法显示的微出血病灶,微出血往往提示细小血管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缺血再灌注时更容易发生出血。SW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病变、异常静脉血管性病变、肿瘤及变性类疾病的诊断及铁含量的定量分析。CT是创伤性颅脑急症诊断中属于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脑挫裂伤。MRI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
从实验对比中看,该疾病通过CT或者MRI诊断,多有漏诊的问题,特别是在B型的检测上,继而导致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佳。而通过磁敏感成像序列可以更好地完成疾病的检测,能够对溶栓、抗凝治疗进行指导,提供建议,并且有利于防范其他并发症问题。在A型中的脑梗死并发出血通常具有直径小的特点,边界清楚,且无水肿情况。而这一问题多见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血管脆性增加。从病例上看,在实验中有31例患者在常规的检查中并没有出血的情况,但是在SWI的检查中则发现了一些小片状的脑梗死并发出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支持,有助于避免更多的危险情况。除此之外,有相关资料提出[7],微出血多与脑梗死的数目相关,其数目越多,则说明患者病变情况越多,产生颅脑出血率则更高,在常规治疗下改善难度较大,病情危重,需要重点关注。
脑梗死的治疗措施需要以溶栓治疗为基础,从而改善微循环问题,解决脑部组织存在的缺血、缺氧情况[8]。但是颅内出血作为其常见的并发症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从相关资料中,得知SWI对于出血过程中的脱氧血红蛋白较为敏感,因而可以对隐匿性的疾病进行显示[9-10]。本文通过对SWI的出血性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去辨别微出血。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通常是对微出血的病灶数目进行关注,但是却忽略了分型情况,以及预后指导[11-12]。
综上所述,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的方式能够检查出脑梗死并发出血病灶,能对该疾病的分型进行具体情况的分析,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期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