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患者静疗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
2019-01-16蒋红英于秀鄢小宁杨淑娟何丽
蒋红英 于秀 鄢小宁 杨淑娟 何丽
静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常用的侵入性操作,正确选择静疗工具能把对患者的伤害风险降到最低。我院在2017年3月的静疗工具使用情况调研中发现钢针使用率达到40.2%,质量改进迫在眉睫。PDCA循环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PDCA循环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PDCA循环的使用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利于工作合理有序的运转。对此,遂宁市中医院自2017年3月将PDCA用于降低静疗钢针使用率的持续质量改进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进行质量改进活动的338名护士,根据职称分为护士100名,护师133名,主管护师62名,副主任护师28名,主任护师15名。质量改进的重点是运用PDCA管理方法降低静疗钢针使用率,护理部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对全院护士开展静疗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再次对全院住院静疗患者使用静疗工具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PDCA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切实降低了静疗中钢针的使用。
1.2 方法
自2017年3月起,护理部成立专门静疗质控组,大内科护士长任组长,各科护士长为小组长,每个科室另选2名主管护师及以上骨干护士为组员,以便整个质量改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1.2.1 计划阶段(P) (1)寻找问题,分析原因:通过质控成员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查找原因。①护士的原因:A: 护士观念没有转变,仍处于传统的静疗操作模式。B: 静疗标准未掌握,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C: 护士、护师级护士占的比例较大,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及穿刺技术不高。D: 护士主动干预能力不够,健康教育不到位。E: 导管冲、封管不规范,留置时间短。②患者的原因:A: 传统意识强,不愿意使用。B: 患者缺乏对钢针用于外周静脉危害的正确认知。C: 治疗结束后,留置针影响生活和工作。③管理的因素:A: 护理管理者重视不够,静疗标准未全面贯彻落实。B: 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使护士与患者沟通时间不足,在导管冲、封管维护时未按规范落实。④材料的原因:A:一次性钢针穿刺成功率高,经济上更便宜,患者更容易接受。B:一次性钢针不易发生静脉炎。(2)制定计划。全面分析出静疗中钢针使用率过高的原因,静疗质控组针对突出科室和重点问题制定相应的周计划,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1.2.2 实施阶段(D) (1)护理部组织分别于6月5日和8日分层次对全院护士进行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观念的转变、国家静疗标准的解读、患教技巧及健康教育等内容。培训老师为护理部正、副主任和静疗组长。(2)6月12—16日,由科室护士长及科内静疗小组质控人员对上述内容进行再次培训,大科护士长巡视检查培训落实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予以上报护理部。同时护理部与宣传科沟通,每个病区安置患者健康教育栏上墙。内容包括静疗中使用一次性钢针的危害、留置针的优点及患者对导管的自我管理等相关知识。(3)6月19—23日,由静疗质控组中选出的穿刺能手20名,在大科护士长的安排下,到临床对全体护士进行分组培训,人人动手,要求人人过关。培训内容为外周静脉穿刺时血管的选择、静疗工具的选择、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血管穿刺的技巧以及导管冲、封管的维护。
1.2.3 检查阶段(C) (1)由护理部牵头,静疗质控组充分讨论后,制定检查表格,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接受调查科室,当日接受静疗的总人数,使用钢针人数(符合行业标准的使用钢针者不纳入此人数)、使用钢针的原因、护士是否积极干预,使用留置针的留置天数,导管维护(是否正确冲、封管,患教是否到位)等几个方面。(2)6月26日,对全院60名静疗质控组成员进行检查标准的培训,尽量做到同质化,保证结果的准确性。(3)6月27日9时,确立检查组成员,对当日我院接受静疗的患者静疗工具使用情况进行交叉检查。具体操作如下:由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别担任大内科和大外科检查组组长,另外将60名静疗质控组成员按本身所在的大内科和大外科进行分组后,从两组里面各随机抽取15名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叉检查。
1.2.4 处理阶段(A) (1)6月28—29日,对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分析。①外科系统改进特别明显,全部在10%以下,其中还有5个科室钢针使用率为0。分析其主要原因:A: 护士长足够重视,加强了科内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督导;B: 外科系统手术患者多,必须安置除钢针以外的其他静疗工具。②内科系统改进相对缓慢,特别是针灸康复科(57%)和老年病科(81%),其他科室在15%~25%。主要原因:A: 护士长不够重视,对科内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督导力度不够;B: 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认为自己不需要使用留置针;C: 回家干家务或者上班,留置针不方便;D: 护士主动干预不积极,让患者自己选择静疗工具;E: 与外科系统相比较,内科系统患者血管偏细、弹性偏差,留置针留置时间更短;F: 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不知道如何维护导管,从而选择简单快捷的钢针。(2)6月30日召开全院护士大会,对结果进行通报,并安排下一步工作。①对钢针使用改进效果特别好的科室进行表扬,请护士长在大会上做经验交流,当月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分加2分,待整个活动结束后予以经济奖励。对钢针使用率还在20%以上的科室进行批评,扣当月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分2分,并且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作为重点改进对象,由护理部副主任和静疗组长亲自到科室检查督促改进情况,每周两次。②因全院调查结果为21%,距离目标还有差距,巩固改进成果,其他科室也进入质量持续改进中,并定于3周后进行第二次全院静疗工具使用情况调查。
1.3 观察指标
调查当日全院进行静疗的所有患者,统计钢针使用情况。调查共进行三次,第一次为2017年3月30日,第二次和第三次调查为PDCA循环后,分别为2017年6月30日、2017年7月23日。观察三次调查过程中钢针使用人数及钢针使用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第一个PDCA循环后,我院静疗中的钢针使用率由改进前的40.2%下降到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73,P<0.05);接着实施第二个PDCA循环,第三次调查时下降到13.7%,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73、18.663,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全国静脉治疗专业化得到飞速发展的今天,穿刺工具选择不合理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1]。在国家颁布的静疗规范中,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者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钢针输液[2]。有调查表明,我国西部医院钢针使用率占41.9%[3],而我院调查结果为40.2%,与之相近,所以质量改进迫在眉睫。在输液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团队学习模式有利于静脉输液维护的规范,更好践行静疗规范,促进输液护理质量持续改进[4]。静脉治疗小组的成立能有效提高不同层级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晓率,减少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5]。所以我院护理部立即成立了全院的静疗小组,对静疗质量进行改进。通过有效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和培训,可以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6]。护士对静疗规范的认知在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方面存在差异,管理者需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行业标准的认知教育,对输液工具的选择、维护等方面进行全员强化培训[7]。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技能培训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规范培训不仅提高了操作技术的熟练,也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8]。针对现状,我们分层级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静疗工具选择的重视度,规范的选择静疗工具,并极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的正确维护。静脉治疗工具的合理选择有赖于全面、系统的主动评估[9]。而有研究表明护士主动的行为干预对患者选择静疗工具有很多的影响[10]。一次性钢针作为临床静疗工具之一,已被绝大多数患者所熟知并接受,患者由于传统观念、费用以及当天治疗结束后留置针对日常生活影响等问题而更愿意选择使用一次性钢针。所以加强护理人员主动干预能力的培养,对不配合的患者积极讲解一次性钢针的危害、其他工具的好处以及正确的维护方法,就能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合适的静疗工具。国家发布的静疗标准是我国静脉治疗护理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通过有效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能有效的降低钢针使用率[11]。PDCA循环理论作为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能有效规范静脉操作,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及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率[12]。我院运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工具,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静疗相关培训,严格贯彻落实标准,规范护士静疗行为,降低钢针使用率,保证了静脉治疗护理的安全。通过此项活动,也使我们意识到,我院虽然也是三级甲等医院,但因为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患者,在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和落实国家行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积极改进的重点。
表1 三次调查结果比较
综上所述,在降低静疗钢针使用率中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
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降低静疗钢针使用率,适合于临床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