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动脉瘤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2019-01-16陈纪欢
陈纪欢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被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神经重症、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医师尽早共同来治疗。为了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可能,处理动脉瘤是治疗时的首要任务。所以探索脑血管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显得非常重要。从1991年首次应用可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以来,介入材料和技术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项技术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国内外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实验中表明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为首选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对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的100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100例,男性为38例,女性为62例;年龄在17~87岁,平均年龄在(55.34±13.29)岁。Hunt-Hess分级:I级为43例,II级为9例,III级为11例,IV级为20例,V级为17例。动脉瘤的位置:劲内动脉处20例,后交通动脉处38例,前交通动脉处27例,8例在脑中动脉处,6例在椎基底动脉位置,1例在大脑后动脉位置。宽颈处25例,窄颈处75例。
1.2 方法
100例的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都采用了全身麻醉,全身的肝素化处理,使活化凝血的时间在200~350 s。使用0.9%生理盐水注入全部的导管系统内,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和排除多余的空气。通过将6F导引导管穿过颈内部的动脉和载瘤动脉到达高位颈段,塑形微导管和微导丝引入动脉瘤腔,使用可解脱弹簧圈合适的栓塞动脉瘤,时刻观察栓塞有效才解除可解脱弹簧圈,保持载瘤动脉的顺畅,即刻有效进行造影评测手术的治疗效果。如果是宽颈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非常困难,但是实行双微导管技术辅助栓塞动脉瘤,也可以使用支架来辅助,但使用支架则要300 mg阿司匹林和300 mg氢氯吡格雷,手术后进行抗血栓治疗。介入栓塞后,视现场情况而进行腰椎穿刺、腰大池引流和脑室外引流,并且用甘露醇脱水等药物的治疗。
1.3 观察标准和效果的评测
栓塞的效果[1]:依靠Raymond栓塞分级标准来进行栓塞效果分级的评测,一共分为3级。动脉瘤腔和瘤颈部无对比剂充盈为完全栓塞;动脉瘤颈残留和部分瘤颈有对比剂为次全栓塞;动脉瘤腔内出现造影剂为不完全栓塞。生活质量采用WHO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开展评价,共包括24个条目,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2]。
1.4 随访
进行4~25个月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测定包括了DSAMRACTA检查的情况,用来评测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情况以及新的动脉瘤出现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栓塞的效果
宽颈动脉瘤要低于窄颈动脉瘤次全栓塞和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的情况
支架辅助在急性期中使用的栓塞宽颈破裂动脉瘤8例(8.0%),无抗血血小板治疗引起相关的并发症,手术中支架血栓形成1例(1%),没有病例死亡。
2.3 随访的结果分析
随访期间没有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情况,动脉瘤复发6例(6%),其中4例(4%)选择介入治疗,2例(2%)选择随访,都没有不良的临床预后。
2.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本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血栓栓塞事件是目前常见的介入栓塞治疗手术中的并发症[3]。介入栓塞治疗的操作中发生了血栓或者血管壁发生了血块脱落并且因此形成栓子而造成脑梗死,在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时。胡苏华等[4]研究了60例宽颈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期破裂的动脉瘤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是有可行性的,并以抗血小板进行治疗。研究的60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25%),因为抗血小板治疗而引发的再出血3例(5%),致死脑出血1例(1.7%),本次的研究是在急性期破裂的动脉瘤使用支架辅助栓塞15例,抗血小板治疗没被采用而引发的出血的相关术后并发症[5],术后1例形成了血栓(6.7%)。所以在急性期破裂的动脉瘤使用支架辅助栓塞需要医护人员的慎重决定,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全身性的肝素化治疗,保持缓解注入操作系统内,有效的降低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发生[6]。成熟的治疗技术球囊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但是手术后也不用抗血小板治疗,因为可能会出现血栓栓塞以及弹簧的弹出。王晓东等[7]研究了230例患者使用球囊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治疗宽颈动脉时,18%的概率会形成脑部血栓,而窄颈动脉瘤发生血栓形成的比例(7%)明显更低,所以此次并没有使用球囊辅助栓塞治疗方案。
表1 瘤腔的栓塞效果n(%)
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治疗前 100 65.03±8.22 62.17±7.43 62.64±7.15 64.64±6.85治疗后 100 73.94±8.19 68.63±7.31 72.65±7.01 70.62±6.02 t值 - 7.679 6.198 9.997 6.557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复发情况对比外科的手术治疗方式较高。动脉瘤的复发病理有很多解释,巨大的动脉瘤、宽颈动脉瘤、部分栓塞动脉瘤和长期随访是动脉瘤复发的主要原因[8-9]。不同的研究中心依据自我的治疗效果经验来对动脉瘤复发进行评测,并判断是否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有关文献指出,动脉瘤的复发手术治疗的是动脉瘤内部造影剂充盈的患者。患者再次进行手术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也可以选择介入栓塞治疗[10]。本次研究的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复发6例(6%),其中4例(4%)选择介入治疗,有关的研究表示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完全栓塞和次完全栓塞的比率达到了98%,并且复发的比例为15%,再次手术治疗的发生率为9.5%,ISAT实验的报道中再次手术治疗的比率,介入栓塞治疗高于外科手术[11]。这些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都没有出现临床并发症。
避免造成动脉瘤二次破裂大出血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目的。通过介入栓塞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均可使二次破裂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影像学定时的随访可以有效的使动脉瘤复发或新生动脉瘤被发现,使大出血的风险降低。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本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表明了患者对比治疗前生活质量有提升[12]。影像学定时的随访可以有效的使动脉瘤复发或新生动脉瘤被发现,使大出血的风险降低。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本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表明了患者对比治疗前生活质量有提升。
综上所述,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疗效令人满意,手术中所形成的创伤小,并且安全,预后都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