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五四运动及五四精神的新思考

2019-01-16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精神

谭 壮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纪念日。这场发生于北京,斗争形式多样,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不仅在近现代思想文化领域翻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发出了“时代最强音”,还激励着一代代青年脚踏实地,努力奔跑,勇做实现青春理想的“追梦人”。

一、五四运动简述

第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一战后,以陆征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与了所谓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议案不仅被拒绝,就连最关键的山东主权问题也未能得到圆满解决。在此危亡情势下,北洋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沆瀣一气,意欲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少年中国学会”和“巴黎通讯社”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信息封锁,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最先传向国内。向往着“恢复主权,收回青岛”的中国民众一时间群情激奋。

第二,五四运动的领导和先锋。毛泽东曾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回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同志》一文指出,“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李大钊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参与斗争,领导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与胡适被认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罗家伦、许德珩、傅斯年和张国焘等青年知识分子作为运动先锋以彻底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思想的态度,为中华民族向现代化艰难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五四运动的阶段与形式。北洋政府为镇压学生爱国运动而发起的六三逮捕是五四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六三逮捕后,中国工人阶级在上海举行了首次大规模政治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反帝浪潮很快席卷全国。这时,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至上海,工人开始发挥了主力作用。

第四,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张作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等官僚的职务被罢免。五四运动更深远的意义在:政治变革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干部储备;社会经济方面,“抵制日货”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民族资本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40多个文艺社团和一批文学巨匠,文艺发展呈现小高峰。

二、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

由五四运动孕育的,以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为代名词的五四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家国危亡,反帝反封建斗争激烈的时代。五四时期的时代先锋将五四精神创造发扬,留给了每一代中华儿女独特的时代记忆与精神财富。

(一)爱国是五四精神的源泉

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相继开展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的爆发也具有历史必然性。北大校长蔡元培最先向北大学子、《国民杂志》的许德珩和《新潮》的罗家伦通报了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专使欲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1]以北大学生为主的社会各阶层义愤填膺,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天安门广场前,发表了誓与国家共存亡的激昂演说。“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将北京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路,在黑暗中寻光明的爱国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北京学生爱国示威后,上海学子也予以声援。青年学生的罢课运动很快带动了工人罢工与商人罢市,全国形成了爱国自救的新高潮。五四时期的商人邵力子积极配合学生运动,呼吁麻木不仁的商人开展罢市运动,并针对运动形势发表《一致讨贼》、《商人何以雪耻》等文章,以自己的爱国热情推动“三罢”斗争取得胜利。

(二)进步是五四精神的本质

五四运动中最具有进步性因素的是:这场群众爱国运动由青年人发起、青年人带领和青年人参与。五四运动前夕,有三大历史事件为这一进步性因素提供了“进步因子”。

第一,辛亥革命。1912年,在清政府日渐衰弱、革命党反清运动和立宪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作为近代最伟大的革命,辛亥革命宛如洪流,使封建思想受到冲击,开辟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走向与新的思想解放浪潮,思想文化领域的创造力更加富有生机。

第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之逆流。先进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想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必须要冲破封建僵化的思想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阶段重在批判封建制度与纲常伦理,提倡思想自由;第二阶段“新”在开始宣传十月革命的实践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运动方向,让知识青年们看到了思想解放的光明前景。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向世界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类翻开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传向世界。1918年,我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文中,他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强烈认同与对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三)民主和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有效推动了新思想与新浪潮的传播。在中国,封建帝制存在千年,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和等级观念的束缚长期存在。五四青年在“民主”旗帜的引领下,提出了:个性解放、性别平等、言论自由和教育普及等主张,将民主内涵提升到了新高度,民主的范围也更加广阔。知识青年大力宣扬近代科学,推崇“无神论”,反对迷信封建,主张“以科学说明真理”,号召大众“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

三、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五四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其科学内涵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日渐深刻。新时代下,广大青年要将五四精神熔铸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展新面貌,获新成就。

(一)牢记爱国情怀

祖国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生存发展本就是“命运共同体”。五四先驱用自己的行动凝聚起无穷力量,为黑暗的国家指明了光明的发展前景;青年习近平用七年时间在陕北延安插队,再到正定、宁德、厦门……一路走来,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家国情怀始终未变……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为个人幸福提供了广阔舞台;个人也要投身社会,将所思所学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二)树立远大志向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2]100年前青年们的奔走呼号,“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声音嘹亮,目光坚定;1981年,北大学子又提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担当。“绝世奇才”左宗棠,心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不到17岁的毛泽东风华正茂,书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言壮语。人贵立志,志向既是引导又是动力,广大青年要站位高、头脑清、眼界宽,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三)坚定理想信念

青年应深刻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更好地体悟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之不易。在市场经济和西方分化势力的冲击下,国人信仰缺失的情况愈发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员干部“德不配位”、“捞取政治资本”和“权力观异化”等信仰缺失情况的出现,中央“打虎、猎狐、拍蝇”绝不手软。“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3],强化“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更加自信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精神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虎虎生威见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