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2019-01-16杨永春
杨永春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2)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实践频频发生,对学生个人的学业发展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政府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并建议将课堂教学与心理学知识相结合,在增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危机防御意识。学校社会工作视角的产生,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以新的视角面对高职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学校社会工作的引进能够对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进行推陈出新,促成以现代化、专业化的方法系统的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
二、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和原因分析
本文根据前期的问卷统计结果,对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了统计,发现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五类:1)学习与生活压力问题;2)环境适应与角色转化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许多高职学生在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大学生活,进而导致自我意识缺乏;3)经济压力和物质差距问题;4)恋爱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5)就业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身条件不符合意向就业单位要求、所学专业不对口、工作地点选择性问题、学生个人认识的狭隘性。
造成当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四点:1)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在吸纳优秀文化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渗透进校园,一些无法抵制社会诱惑的大学生就会因此而误入歧途,导致价值观发生扭曲;2)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方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的影响最为深刻,特别是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因为专制型教育方式和溺爱型教育方式等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而逐渐表露出来;3)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因素对于高职学生的影响表现在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管理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4)高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主要包括部分高职学生独立性差、校园生活中理想因素与现实因素差别较大、交往需要和情感封闭之间的矛盾、以及自我认知能力较低等。
三、以学校社会工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一)学校社会工作能够满足高职学生在增强沟通能力、健全人格发展、提高认知能力上的需要。社会工作的展开基于助人自助这个理念,学校社会工作能够基于校园这一大环境,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并有注意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来。学校社会工作强调的是个人在情境中实现自身发展,通过校园隐性教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人格发展。此外,在学校社会工作中,有利于高职学生增强思辨能力,通过理性认识提高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进而让学生从思想上根除消极思想。
(二)学校社会工作和高职管理部门有着相同的工作目标。学校社会工作和高职学生管理有着同样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学校社会工作注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满足心理和社会发展层面的需求;而高职学生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奉献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地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院环境。从这一层面讲,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同一性。
(三)学校社会工作和高职学生管理有着相同的理念认同。学校社会工作提倡高职学生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各类活动,并强调学生的主观意愿是所有活动开展的首要前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实践能力和心理能力的提高,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高职管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相同的,旨在从学校、社会等方面调动资源,更高效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总结
学校社会工作和高职教育管理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能够充分地利用校园和社会环境,为高职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心理健康和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诸多条件,具有实施的必要性。本文对学校社会工作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如何以学校社会工作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上需要持续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