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作品“和莲壶”的创作感悟
2019-01-16罗顺华
罗顺华
在传统紫砂花货的形体塑造中,造型的样式和变化受到当时占据社会主流的文人的阶层的影响,是历代文人审美艺术体现的一部分。这种融入人文情怀,将生活中所具有美学价值的部分有机呈现,并同时还具有实用功能的塑造,成为了传统紫砂形态的主流。所以在历代的紫砂花货创造中,与文人文化生活相关的如“松、竹、梅、菊、莲”等等出现的频率要相较于其他题材更为频繁。这些作品为了使文化韵味与实用造型之间形成一定的平衡,多会采取一些形体上的妥协,其中很多手法都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影响紫砂壶艺术形态传承的因素之一。作品“和莲壶”就是基于传统的文化情怀中关于荷塘月色的情景再现,通过紫砂壶的形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牵绊,并在塑造成形的过程中再加以简化,使之深度的融入到紫砂壶的造型之中,让装饰与形体结合几乎合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
作品“和莲壶”在制作的过程中借鉴了部分紫砂雕塑的制作手法,运用了捏、雕、镂、塑的技法工艺,让整体的茶壶造型显得生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形象的表达并非是传统紫砂花货中侧重仿生的一类造型,而是在原有的仿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做出简化,并以此为基础塑造了出一幅静谧荷塘中的一景。传统文艺塑造中重写意而轻写形,这一点在绘画艺术中十分普遍,即便是写实,也由于传统水墨无法像西方油画那样描绘出足够的细节,所以更多是会做出突出主题的侧重,在这把壶上也遵循了这一传统美术表现中的原则,将原本荷叶复杂的肌理变化,通过轮廓的覆盖使之淡化,同时这种淡化以后的荷叶装饰又可以顺势与茶壶的整体结构相互融合,让观赏者更加简便的通过意趣来进行思想情感层面的探索,从而反映出作品自身的艺术魅力。
从整体造型装饰来看,作品“和莲壶”的壶身敦厚圆实,各个部位的衔接颇为紧凑;圆圈壶把,同壶身一色相接,与壶肩延伸出的贴塑荷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壶把的边缘与荷叶的贴塑之间的处理让整体的形象更为紧密,突出了荷叶本身的饱满肉嫩的质感,壶身的下半部分则完全不采用任何装饰,这种大面积的留空有着特殊的意味,结合壶流以及壶钮的设置,就会发现,这件作品实际上塑造的并非是真实纯在的一杆荷叶,而是荷叶生长在水中的倒影,当明白这一点以后,原本奇特的形体装饰布局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而壶身下半部光润的壶面则可以顺势的被解读成天空的倒影,在同一个壶身中,既能够通过荷叶感受到其生长环境到处有“水”的存在,同时也由于作品本身塑造的便是“倒影”借用反向的思维方法,则还可以从壶面上感受到天空的广博,虽然整体的形象并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没有繁复的装饰,甚至仿生的造型也有所简化,但形体与装饰的组合,让人看到了其营造出的广阔的虚拟空间,这种延伸的创作思维让观赏者的心灵可以获得澄空的感受,结合“莲荷”本身高洁的意蕴,产生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契合感,从一个全新的方向设计了整体的视觉和内涵表达。
作品想要有感染力,力求与人达成共鸣,那就需要创作者本身曾经深切的感受,不同的视角产生完全不同的精神感悟,而这就是这件作品“和莲壶”创作的源泉。
结语:紫砂艺术创作固然有着丰富的传统题材,但重复并非是延续的本意,想要将紫砂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我们创造的并非是形体本身,而是精神的流露,童年的回忆,少年的梦想,青春的足迹,世间的种种都可以成为艺术主题形成的元素,重要的是如何以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它,去组合它,并最终很好的展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