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明初龙泉窑烧造官瓷之事实与瓷品特征
2019-01-16罗诗彬
罗诗彬
浙江龙泉市诗彬青瓷厂
明代龙泉窑烧制官窑瓷器的历史,曾经众说纷纭。早期甚至有人认为元末明初的龙泉窑已经衰落。幸好,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配合龙泉窑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订,联合龙泉青瓷博物馆对枫洞岩窑址进行了发掘,从而揭开历史的真正面目,也揭开了中国青瓷史上的一个亮点。本人有幸和考古专家们一道,参加金村、小梅瓦窑垟等系列考古工作,也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枫洞岩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一、明代枫洞岩窑场为皇家依样制作瓷器的定性是不争的事实
从发掘的重要瓷器遗物来看,龙泉窑从是北宋时期生产的厚胎薄釉刻划花产品的第一个高潮开始,南宋的薄胎厚釉青瓷掀起了第二个高潮,而元末明初生产的厚胎厚釉青瓷就是龙泉青瓷史上的第三个高潮。从窑址发掘出土的瓷器与清宫旧藏中的龙泉窑瓷器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器型、质量、风格、甚至装饰手法都是相同的,这说明了元明时期龙泉枫洞岩窑址的瓷器进入了皇宫;与同期为皇宫烧造瓷器的景德镇窑场的同类器比较,其中碗、盘、执壶、梅瓶等造型完全相同,甚至纹饰上也是体现出统一的一致性,说明龙泉与景德镇两地窑场都使用了同样的朝廷官样,是按皇家理念要求,精心设计后凭借匠人的手艺制作的。
为皇家烧制青瓷是否几个小窑就能完成?当时的条件下,要烧制精品瓷,成功率恐怕不高,烧制的瓷厂肯定较多。记得小时农村中的老人就说过,龙泉大窑一带古代有一百座青瓷窑,其中大窑36支,小窑72支。大窑田垟一带连绵十里下雨都不需要带雨伞,因为每个窑场的厂房连成了长长的一大片。直到后来的正统年间,朝廷督窑官顾仕成还在龙泉烧制青瓷。当地的顾氏祠堂就是其后人在这里兴建的。
二、历史文献提供龙泉窑烧制皇家瓷器有力证据
从宋人庄季裕《鸡肋编》记载看,龙泉窑从为钱氏烧制贡瓷开始,至宋代“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从明代洪武年间的《格古要论》(1387年成书)记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盛产”指出了明初的龙泉窑的繁荣情况。《大明会典·陶器》中记载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规定中提及两点,一是烧造供用器皿,须要定夺制样,二是“行移饶、处(龙泉)等府烧造。”这说明当时供奉皇宫、贵人用的器皿仍按旧制,是在龙泉设立窑场专门烧造的。从历史文献看,那年代的皇宫烧瓷,也会有断断续续的,皇家如果备货充足,则会叫下面停止。例如在《明实录·英宗实录》里我们发现,宣德十年(1435)正月壬午条记载:“各处……采办梨木板及各处烧造器皿,买办物料等件,悉皆停罢。其差去官内外官员人等,即便回京,违者罪之。”再看《明史》卷八十二又记载,英宗病逝后成化帝入继大统,其即位诏书中就有停止在龙泉烧造瓷器命令。“明天顺八年(1464):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官差内官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家”。从以上文献史料看,龙泉窑与景德镇窑是当时皇宫烧制瓷器的两个重要的中心区。
三、明初龙泉窑烧制宫廷官器的瓷品特征
制作工艺上,明初龙泉窑瓷器与元代一脉相承,造型雄浑粗犷,制作工整精细,胎体较重,釉层肥厚,釉质成熟。明初龙泉窑官器造型较为统一,形体制较为硕大,式样中规中矩。清宫旧藏中有211件明代龙泉瓷器,大体以洪武、永乐、宣德三朝的瓷器为主,正是龙泉窑依朝廷式样烧制的宫廷瓷器,是明初龙泉窑瓷的很好样本。明初龙泉窑官器常见的器形有玉壶春、梅瓶、执壶、碗、盘、罐、砚、烛台等。其中玉壶春瓶高度32厘米左右,梅瓶高度达到38厘米左右,明初的碗,有墩式碗、菊瓣碗、小口碗等式样,大多口径都比较大,有超过38厘米口径的大碗。
明初官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胎色淡白,有少量瓷器呈白中泛灰。有些器物底部胎体特显厚实,口沿处却稍薄。一般大器胎体厚重,瓶壶类胎体稍薄。明初瓷器釉色凝重滋润,釉面均匀,色调虽不如宋代粉青和梅子青那样青翠,却也保持了龙泉窑釉色淡青泛灰、明艳沉着、凝重沉稳、玉质感较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研究价值。好些瓷器和瓷片的颜色与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一样,呈青翠色,也有粉青或灰青。如台北故宫馆藏的《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这类略略显黄的瓷釉较为少见,也是比较成功的佳作之一。从施釉情况看,一般器物表层施釉较厚,内壁施釉较薄,偶有流釉痕迹。从釉烧情况看,明初窑工的烧窑技艺比较成熟,窑内还原气氛控制相当好,烧窑技艺之精湛。
装饰技法上以刻、划花为主,也有模印、镂雕等,纹饰有弦纹、回纹、竹节、鼓钉、瓜棱、花卉纹、蕉叶纹、缠枝花、八宝、八卦、云纹等;龙、凤、鱼以及吉祥动物纹较少。明代官器的刻花装饰工艺也有了新的发展,看似刻工随意,却凸显自然雅致。例如现藏于英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初《龙泉窑青釉暗刻花卉纹盘》,其刻工之娴熟,刀法之流畅,体现了炉火纯青的熟练刻花技艺,精美处体现了鬼斧神工、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而且有主有次,其主线刀痕刻划特别宽,似有工笔画的韵味。如枫洞岩出土的明永乐执壶。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明初窑工们能将刻花装饰与施釉的厚薄进行恰到好处的融合,使得瓷器在烧成之后能够突显图案的精美华贵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