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鼎炉”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
2019-02-12赵宣
赵 宣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因文人雅士的参与而被赋予极高的文化素养,极大地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紫砂壶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作者个人情感和审美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播着人的思想,紫砂壶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发展,在不同时代下,紫砂壶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描绘着所处时代的风俗和风貌,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理想、信念和思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有的古朴敦厚,有的含蓄典雅,有的激进张扬,受到艺人自身个性和时代的影响。紫砂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形态,紫砂壶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理念,符合现代人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实现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统一转变。紫砂壶“鼎炉”(见图1)以传统鼎炉为原型设计而成,鼎炉,贮火之器,古鼎即炉。铸鼎乃王道之业,禹铸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鼎。鼎炉在古代用于烹茶或者炼丹,鼎炉历史悠久,是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此壶模仿鼎炉设计而成,融入古代青铜文化,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既不失古韵,又有十足的新意。民国紫砂艺人俞国良曾制作“四方传炉壶”,广受好评,“四方传炉”也是以鼎炉为题材的经典作品,被后代广泛继承并得以流传。此壶从传统器型中汲取灵感,融入作者自身的审美和思想进行再创作,赋予作品全新的艺术形式,纵观整壶,此壶改方器为圆器,通身由曲线勾勒而成,线条柔和流畅、一气呵成;身筒圆润饱满,呈半圆的碗形;底部以三足支撑,三足均匀分布于壶底,挺拔有势,拔高了身筒,中和了壶身的敦厚;壶颈内收、转折明显,轮廓清晰,给人以刚正有力之感;壶盖为压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完美契合,通转流畅,盖面向上隆起自然的弧度,与壶身浑然一体,形成饱满的张力;壶钮位于整壶制高点,扁柱钮给人以庄重敦厚之感;壶流从壶身胥出,根部平添身筒,而后向上呈45度角立起,转折清晰明朗,蓄势有力,出水流畅,给人以爽利之感,气势十足;壶把呈耳形,向上匀势而起,弧度自然柔和且充满力量,流、把相辅相成,提携了整壶的气势。在泥料上,此壶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紫泥是紫砂泥中产量最高的品种,其颗粒感足、泥色厚重紫润,较易泡养,使用越久越显温润油亮,深受人们喜爱,紫泥沉郁的色调奠定了此壶古朴雅静的氛围,给人以浓郁厚重的历史感,契合鼎炉的造型。整壶造型比例协调,各部位搭配和谐、结构精巧,泥料与造型相辅相成,大气天成,让人不知不觉沉静下来,给人以开阔豁达的心境。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要给人以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鼎炉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18岁成名的贾谊,认为天地就是一个炉子。贾谊在《鵩鸟赋》中感叹:“天地是炉,造化是匠;阴阳是炭,万物是铜。聚散生灭哪有一定?”鼎炉是道教中炼丹所用的重要器具,中国的道家认为,金木水火土可生成万物,东西南北中可构成—切,鼎炉集天地灵气,炼制各种长生不老或求生飞仙的丹药。某种程度上,鼎炉是古代人们对天地自然崇拜的一种象征,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体现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企望。此壶以鼎炉为原型,紫砂壶作为茶的载体,古有“饮茶以延年”之说,将鼎炉与紫砂结合,更是凸显了延年益寿的主旨。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为本,鼎炉与道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欣赏紫砂作品“鼎炉”,让人不知不觉联想到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人在社会节奏快速加快,过于追求物质的今天回归本真,以自由的精神去探求自我,发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的热情。
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可获得无穷的情趣。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用紫砂壶泡茶,看茶叶在水中漂浮沉淀、翻卷舒展,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壶要历经岁月才显神韵,人生也要历经磨炼才能坦然。同时,以紫砂壶天天泡茶,朝夕相处,抚摸摩挲,日久养出内敛的光泽,好似壶与人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以发自本质的美感来回报主人的厚爱。一把好壶,一壶好茶,一器一物,足以收获一方心灵的安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