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2019-01-16李晓可
苏 林 李晓可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形象塑造的关系
公共危机事件爆发会使人们的生活受到威胁,并可能导致政府形象和声誉受损。政府在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若没有采取良好措施将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使人们怀疑政府对危机的处理能力。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处理的效果,关系到政府形象塑造的好与坏,只有公众满意,政府形象的塑造效果才能凸显,反之则是雪上加霜,更加失去民心。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感染群众,有较高的号召力,同时群众才能更好的配合和响应政府政策方针,以能大范围的推广实施,提高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一起面对公共危机,并可以高效、准确的组织人员,处理问题,增强人们对危机决策的认同感,稳定人们的不安心理,避免二次恐慌事件的发生。反之,若政府不能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就意味着政府将失去威望,失去民心,政府的方针政策就会遭到群众的反对、抛弃,在历史的进程中,政府垮台、领导人被迫下台的事件屡见不鲜。只有良好的政府形象摆在民众面前和国际舞台上面,才能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得心应手,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的威望性、号召力、凝聚力,都依赖于政府良好形象的存在,这也是高效迅速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基础和前提。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公共危机的事事件的处理中已经吸取教训,得到了许多有效的经验,但是近年来我国进入新时期,而且又是攻坚克难的艰苦时期,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诸如“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红黄蓝幼儿园事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等,都警示着政府要时刻保持理智机敏,但在类似事件的发生时,政府在回应和塑造形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公共危机爆发前政府对自身形象构建的意识薄弱,不能客观认识突发性危机给政府带来的巨大挑战,对政府的国际和国内形象构建缺乏认知和专业手段,政府公关团队的决策失误也会侵害其公信程度。
其次,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危机处理不及时、反应慢,致使危机趋势加速蔓延,导致许多不必要之损失和恐慌。另外若官方给出不真实数据或隐瞒欺骗大众,都是对大众极不负责的表现,在危机发展各环节不公开、不透明,也容易引起人们的猜忌怀疑,引发社会动荡。
最后,在危机处理后对政府形象塑造不够完善,当公众表现出对政府强烈不满甚至是对国家存在诸多抱怨时,政府应该出面解释安抚,积极面对,最大程度的减小危机事件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对政府形象采取一些弥补措施和重塑手段。
三、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危机意识和形象塑造理念
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应树立起危机公关意识,确立政府内部系统的形象塑造理念,每个政府打造不一样的政府形象会产生不同的示范效果,这需要一个理念的支持和指导,一个好的理念必定让政府形象塑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危机发生时,政府领导发言人才不至于“说胡话”、“乱说话”,给政府带来不必要的形象损失,而好的发言甚至会给政府加分。政府发言人应选择最佳的“亮相时机”,保持领导形象平民化,给政府形象带来积极作用。
(二)完善信息系统
在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政府都应对其具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及时公开公布,不应有欺骗大众、隐瞒实情等行为,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会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只有信息公开透明才会使大众相信组织,更能积极主动地响应组织号召,在增强政府在大众心中威望的同时高效解决危机事件。如果公众不了解危机实情,盲目相信小道消息,将会谣言四起,影响社会稳定有序状态,所以需完善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提高危机处理效率
对危机的预警、处理过程、事后安排建立规范的制度,使得危机发生时可以高效迅速地处理,提高效率,也能促进政府处理程序的科学化。由于危机具有极高的危害性,在危机爆发后需分秒必争、如果政府没有一套完备的危机处理机制,做事拖拉,决策犹豫,都会造成效率低下,让政府遭受质疑,在影响政府形象的建构的同时让危机向纵深方向发展,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四)对政府形象进行维持或重塑
对于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应该继续维持,对于负面性的政府形象,政府应当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道歉等形式进行政府形象的重塑,而在这时就需要政府危机公关团队的智慧和决策,只有重塑政府形象,才能挽回民心,利于政府管理和社会稳定发展。政府可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客户端等以更好的传播信息,来还原事件真相和公开处理过程,只有让公众进一步、近一点的了解政府,才能对政府形象重新塑造起到一定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