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2019-01-16陈忠志
陈忠志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辽宁 鞍山 114010)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中国古代哲学则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现今我国经济发展却文化滞后;科技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不繁荣,这个问题必须得到根本解决。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实证、一个是理性游刃世界古今;一个是朴实无华、吃苦耐劳者,一个是具有广阔胸怀、穷思人生宇宙的思考者。自然科学往往是一门学说,而哲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自然科学不断推陈出新,而哲学的创新、突破往往会遇到更大的障碍、难题;自然科学的超越只要公布实验过程、结果即可,而一种哲学思维在人们头脑中有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有些人甚至不想改变。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主要的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补益、增盈,正如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践、理论历程一样,使中国古代哲学优秀思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沉浮的历史分期看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关系
(一)历史的不同阶段、分期,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问题是基石。
以前中国强大,中国古代哲学是主流意识形态。除了两汉传入中国的佛教,中国大多数时期文化发达,许多朝代都以天朝大国自居,容易忽视借鉴其他文明。随着中国古老文明的衰落、闭关自守,到近现代面对西方坚船利炮,中国文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也更容易忽视中国古代哲学的优势,连精华和糟粕一起丢掉了。人们情绪低迷,看不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点,甚至产生怀疑。由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士,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但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原因,人们很容易激进,不能正确对待中国古代哲学优秀思想精华。胡适信奉实用主义,文学巨匠鲁迅也说:中国传统文化一点都不要学,不要读中国书。也许当时的文化先锋们,有他们的当时语境和历史原因,也许并非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这些过激的言行必会对文化素养和辨别能力不高的普通民众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不可弥补和改变的。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的传播,中国人民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理论,但也犯过左的和本本主义的错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缺乏正确的理性重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过程中,也缺乏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的底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我国的政治前提,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偏重学习前苏联经验,而忽视甚至抹煞了中国古代哲学精华。文革期间,人们陷入非理性的狂热,对中国古代哲学一概否定,造成了文化的破坏性影响、学术的倒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开拓,尤其中国进入新时代使人们正确看待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成为可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和频繁,更加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更加需要具有中华文明基因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对外传播。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国家强大和自信的体现。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本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心态。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或迎合大众的口味而随意裁剪古人。不能提倡传统哲学,就什么都好了,要更加理性平和,我们要克服历史思维的惯性。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放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更不好改变这种思维惯性,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各异、深度不一。热过之后是冷清,要耐得住冷清而执着。繁华泛起不是精华,冷静沉淀之后才是精华。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激荡,给中国古代哲学留下了合理、正确的发展空间。
(二)马克思哲学没有穷尽真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40年来我们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没有历史的先知先觉者,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开创的正确道路,是正确看待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先决条件,扬弃后的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社会价值重现。中国古代哲学是世界文明璀璨的一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这是民族的精神血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汲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髓,只有继承和坚持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血脉,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久。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已经作为文明基因植根于人民心中。“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1]中国古代哲学的扬弃和继承是马克思哲学在信息化开放时代中国化、大众化的合理切入点,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实践指导下的中国古代哲学现代化时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靠理论来源和保障。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有中华文明基因的理想信念指引。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地弘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合,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2]对中国古代哲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支撑。
(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各有侧重又各有所指。
“创造性转化其主要内涵有:一是以现实为尺度,按照当今时代要求、现实社会标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进行转化;二是以服务于现实为旨归,力求与现代社会接轨、与民众需求吻合,达到为今天所用为现实所用;三是以创造性为特征,即不是简单搬运移植过来,而必须具有新生新造之韵体现为新蕴含新样式。创新性发展的内涵主要有:一是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基地出发,充分尊重而不是背离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主线和思维特征;二是以回答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紧扣时代需要与民众意愿去创新发展;三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汲取思想养料,在现实条件下致力于哲学的提升与超越。”[3]创造与创新互为表里,转化与发展互为依托。我们要把中国古代哲学精华与新时代思想的发展联结起来,走出中国自己的哲学思想之路。在做这项工作时,我们也要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即复古主义、虚无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一切都是好的,甚至要把儒家学说当成国教。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历史的考察中国古代哲学,缺乏历史的观点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而虚无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全面否定中国古代哲学,没有看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更没有考虑到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我们有着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底气来源,但也要避免功利主义的倾向,真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使之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支撑,服务于世界的思想家园。
二、历史的逻辑需要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带有独特的民族标识与时代使命
(一)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相对滞后,既要吸取外来,更不能忘记本来的创新,这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和灵魂所在。
改革开放当时,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必要性,我们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才发现哲学社会科学落后了,尤其是丢弃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丢失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将国家的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他认为由资源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构成的硬实力,始终是有限的,而真正具有无限张力的动力力量是软实力。他将软实力界定为民族文化、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国民凝聚力等,它有利于国家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性格的养成,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民精神上的自信。“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与改革前期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多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期,以思想文化、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和直接手段。”[4]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它将使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甚至起决定作用。在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支撑,才能真正提升国家软实力。我们在当今时代,要坚持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合理思想,更要挖掘本民族的思想精髓,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历史的逻辑需要思想的整合,却也是以失去某种“生动活泼性”为代价的。
课堂有规矩,学术也不是完全没有边界的。历史的逻辑需要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化与创新,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信念生发出的哲学思想精华,是我们强大的文化支撑。我们一刻也离不开本民族灵魂深处的哲学思维,这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和思想保障。时代需要我们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思想的统一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但有时也会产生某些限制思想活力的合理的底线。尤其是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各种正误信息繁杂、传播广泛,速度极快,加之我国的主要网民大多是普通民众,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起历史的职责,澄清思想的真实,引领意识形态的主流方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整合统一思想,求大同存小异,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着眼。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和继承、创新中国古代哲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个根本原则和思想底线。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价值标准,要突出主流指导思想,深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并赋予其现代的实际意义。
(三)时代的需要、历史的证明,使我们跳出了自身局限目光的困地,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更多的亮点和可以支撑我国文化自信与国家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原动力。
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一概否定,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哲学之路。实现中国古代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继承性和民族性。当然我们也不能关起门来搞学问,要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成果。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更有能力解决世界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更有能力为世界问题提供方法。我们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如果不加分析把国外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那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如果用国外的方法得出与国外同样的结论,那也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2]继承发展中国古代哲学要有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难以有中国特色,也很难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国内学术气氛还是国际大环境,都为我们创新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机遇。我们应顺应历史的潮流,弘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让中国古老文明焕发青春,同世界各民族文明一起指引人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