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钠碱法在船舶尾气脱硫处理中的应用探究

2019-01-16张飞宇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传质硫含量尾气

张飞宇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 214400)

船舶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港口经济的繁荣,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数据,船舶运输业每年向大气排放的SO2约为1620 万吨,占全球SO2排放总量的16.36%左右。这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也会对沿岸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有必要对其处理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1 船舶尾气硫化物限制排放要求

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对船舶燃油的硫含量作出了限制,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为对该规则作出了进一步修正,明确要求在公海中行驶的船只,燃油中的硫含量不能高于3.5%。在排放控制区域,船舶燃油中的硫含量不能高于0.1%。目前排放控制区域包括波罗的海、北海、加勒比海、美国沿海、五大湖区域等。我国较早的船舶排放限值规则包括香港的《空气污染管制(远洋船只)(停泊期间所用染料)规例》等,要求船只燃油中的硫含量不能高于0.5%。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针对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空气污染控制制定了限制标准,还有针对船舶燃油控制的《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制和测量方法》等,都对船舶燃油作出了具体限制要求。在此情况下,船舶尾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受到了重视,目前已经得到多种处理技术方法,各有各的优点。

2 船舶尾气脱硫技术分类

船舶尾气脱硫技术主要包括低硫燃料技术、干式脱硫技术和湿式脱硫技术等。其中,低硫燃料技术主要是通过采用硫含量较低的燃油,从源头控制船舶尾气排放。应用较多的是LNG 双燃料技术,主要采用液化天然气(LNG),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相比于普通船舶燃油,该技术可降低20%~25%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90%的氮氧化物排放,且几乎不会产生硫氧化物及固体颗粒物。但是该燃料只能应用于LNG船只,在其他船舶的应用需要对船舶动力装置进行改造,会产生新建成本及维护费用等问题,推广难度较大。此外低硫燃油技术可以在燃油炼制过程中额外设置脱硫过程,降低燃油中的硫含量,但产品价格也远远高于普通燃油,对动力系统也有较高要求。

干式脱硫技术主要采用氢氧化钙吸附剂,吸收船舶尾气中的SO2,通过与SO2反应生成硫酸盐,达到脱硫目标。其特点是干式脱硫系统不会产生废水,能耗也较低。但是由于气固反应速率低,所需的停留时间较长,导致干式脱硫装置体积较大,会增加船舶占用空间,成为其推广应用的局限性。湿式脱硫技术主要采用碱性物质吸收船舶尾气中的SO2,又称为尾气洗涤技术,通过与SO2发生中和反应,达到降低硫氧化物排放量的目标。目前湿式脱硫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闭式系统、混合系统三种类型。开式系统采用海水作为洗涤剂,利用海水的天然碱性进行脱硫,经过处理后的SO2以硫酸盐的形式排入海水,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闭式系统则包括钠碱法、镁法等,利用这些碱性物质进行脱硫,然后对废液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后排入海洋,基本不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混合系统则是开式、闭式系统的结合,可以灵活切换模式,但建设成本也更高。

3 循环钠碱法在船舶尾气脱硫处理中的应用

3.1 钠碱法的脱硫反应原理

循环钠碱法在船舶尾气脱硫处理中的应用,主要采用钠碱法的反应原理,使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气体。其扩散形式是以涡流扩散为主的对流形式,即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形式的叠加。在利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时,两相间的组分传质分离主要取决于两相的平衡关系,利用NaOH溶液溶解度的不同,达到脱硫目的。其中,气相的反应机制主要为SO2(g)→SO2(aq),O2(g)→O2(aq),液相的反应机制主要为SO2(aq)+H2O(l)→HSO3-(aq)+H+(aq),HSO3-(aq)→SO32-(aq)+H+(aq),SO2(aq)+H2O(l)+SO32-(aq)→2HSO3-(aq)。

在洗涤吸收过程中,需要采用数学描述方法中的传质理论计算式,通过试验检验,确定传质过程的速率。主要采用双模理论对其传质过程进行简化,将其看作一个经过两相膜层的稳定扩散过程。假设气相和液相间存在稳定界面,在相界面两层分别存在一个薄膜层,即气膜和液膜。由于两个相界薄膜层非常薄,溶质会以扩散方式通过膜层,且在相界面处达到两相平衡。由于两相薄膜层外的主流区流体湍流剧烈,所以传质速率较高。此外,实际工况对SO2吸收速率的影响主要包括发动机尾气温度、流量、压力、SO2浓度和吸收液活性成分浓度等。通过提高传质推动力、增大传质系数、提高两相间有效传质面积等,都可以提高SO2的吸收速率。

3.2 循环钠碱法工艺设计

循环钠碱法属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无污染、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除了船舶尾气脱硫中的应用外,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火电厂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较为成熟的一类脱硫技术工艺。循环钠碱法脱硫工艺通常采用NaOH 或Na2CO3作为吸收剂。硫氧化物对这种碱性化合物的亲和力较强,可以获得较好的吸收速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a2SO3和NaHSO3等物质也可以通过再生循环操作继续使用。吸收液、反应液等化合物均在同一吸收塔内,可避免吸收塔出现结垢、堵塞等情况。

船舶尾气进入热转换器降温后,首先进入于洗涤塔,去除其中的烟灰等固体杂质颗粒,将固体颗粒的质量分数控制在5%以下。经过处理的废弃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剂的作用下进行脱硫。吸收剂与SO2反应生产亚硫酸钠,这种物质具有不稳定性,会继续与硫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钠,逐步去除尾气中的SO2。经过处理的尾气再经过除雾器、引风机、再热器的处理,然后从烟囱排放出去。与尾气中的SO2发生反应后的吸收液则进入蒸发器,对亚硫酸氢钠进行分解再生,得到的SO2富气经过浓缩干燥后可制成硫酸和硫磺等。吸收液经过蒸发和过滤后,亚硫酸钠冷却析出,结晶经过冷凝水溶解后继续进入吸收塔吸收SO2,形成给一个完整循环。

3.3 循环钠碱法脱硫试验

为验证上述循环钠碱法脱硫工艺的可行性,可设计脱硫试验对其效果进行检验。根据《船舶尾气清晰系统试验及检验指南》,设计试验过程。采用MAN 6S35MC 型柴油机作为设计对象,额定功率为4200kW,最小负荷取25%,最大负荷为100%。决定洗涤塔的关键性能参数是柴油机尾气量,分别按照13000kg/h、20800kg/h、28900kg/h 和35400kg/h 四种工况进行设计。尾气脱硫系统由洗涤塔、循环泵组、碱液模块、冷却模块、脱硫控制系统和废液处理模块等部分组成。核心控制器采用PLC 技术实现,可以在检测操作界面输入相关模拟量,并控制设备的运行和调速。为了对脱硫前后的柴油机尾气SO2含量进行采集,分别在洗涤塔尾气进出口处设置一台烟气分析仪,测量进出口处的SO2含量。烟气分析仪的操作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在85%以下,采用多通道测量方法,可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4 循环钠碱法的应用效果

从上述试验检测结果来看,循环钠碱法的脱硫效果主要受负荷、洗涤液pH 值、洗涤塔压差等方面的影响。对SO2的脱出效果可采用洗涤后浓度、脱硫效率、洗涤后SO2与洗涤前CO2浓度比值等参数进行判断。从系统更稳定后的测试数据记录结果来看,塔前SO2浓度即尾气中的SO2浓度,约为3.5%。经过循环钠碱法洗涤后,四种工况下的SO2浓度均非常低,虽然会随着负荷升高而有略微增加,但波动较小,均在7ppm 以内。同理,系统脱硫效率也会随负荷增加有所降低,但能够维持在99%左右,整体效率较高。根据0.1%硫含量排放限制进行计算,燃油含硫量为3.5%的脱硫工艺脱硫效率应达到97.15%,循环钠碱法脱硫工艺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船舶尾气脱离处理技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循环钠碱法的应用具有脱硫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废料污染物少等多方面优势,而且系统内部不会发生堵塞等现象,可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采用循环钠碱法对船舶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脱硫效果,应积极推广这种技术方法的应用。

猜你喜欢

传质硫含量尾气
干熄焦烟气脱硫装置降低硫含量排放的工艺措施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高硫硅钢的硫化物析出行为及其微观组织和电磁性能变化
重石脑油硫含量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神经网络模型模拟旋转填充床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探究
锌—镍单液流电池二维瞬态等温模型
干发酵过程中传热传质研究进展
柴油机尾气中颗粒污染物防治技术
多级进气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微藻培养性能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