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不礼貌言语行为角度解读王熙凤的调侃

2019-01-16刘陈艳

关键词:凤姐贾母礼貌

刘陈艳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0 引 言

小说的人物话语,是作者用来抒发人物的言辞,表达其思想,塑造其形象,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受到小说家的重视。[1]与西方小说注重内心描写不同,《红楼梦》善于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情感。“一百万零七千字的《红楼梦》中人物对话占四十一万零三百四十六字,占全书总字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2]1-2

沈天佑认为《红楼梦》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创造性成就在王熙凤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曹雪芹通过‘毒设相思局’ ‘弄权铁槛寺’和‘害死尤二姐’等描写,将王熙凤的凶狠、贪婪、狡诈等特点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使人们不得不对她产生出又气又恨的感情。……王熙凤也并不是一味的凶狠、刻薄,犹如个凶神恶煞那样,在日常生活里,不少场合她显得平易近人、谈笑风生,有时甚至还很通情达理。……从而得到了他们的赞赏、信赖。[3]这一点从小说中不同的人对凤姐的评价可见一斑。第四十四回中凤姐生日却因鲍二家的与贾琏闹别扭,贾母数落贾琏“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的可怜”[注]本文所引述《红楼梦》内容均来自[清]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下不赘述。,戏谑时又称其为“泼皮破落户”; 第四十五回中姑娘们因结诗社,跟凤姐讨银子,凤姐挑理,素日一向恬淡的李纨也不由说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 贾琏的仆人兴儿跟尤二姐介绍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李希凡、李萌[4]183评价凤姐“真可谓变幻莫测,一人千面”! 以前对凤姐的研究中,孙志鸣[5]从人物心理探讨凤姐如何善用攻心术的,并对其性格做了全面分析。林方直[6]从王熙凤的文化“基因密码”讨论其能指与所指。本文则从假意不礼貌的调侃为切入点探讨凤姐是如何善用调侃方式达成其语用目的的。

1 调 侃

礼貌现象的研究从始于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后来又从礼貌现象转为不礼貌现象。顾曰国[7]虽然基于汉英文化差异提出适合中国文化的礼貌原则,然而大多研究依然主要以西方英美礼貌范式为参照,国际语用学会现任主席Sachiko Ide指出,应当将单向追随西方语言理论转变为多向的学术争论和探讨,从观察本国的自然语料出发,“从既定的研究框架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世界各国语言的语用现象及其研究成果,形成新的研究范式”[8]。为倡导“语用学解放”的思想,加强针对本土文献的研究,本文以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为语料,探讨不礼貌现象在汉语言中的实现方式及语用功能。

1.1 调侃的界定

Leech[9]144-145提出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的时候就注意到字面不礼貌和实质不礼貌之间的不匹配现象,又提出反讽原则(Irony Principle)和调侃原则(Banter Principle)作为补充。他认为调侃就是“为了显示与听话人关系密切, 说话人说出某种事情:(i)明显不真实; (ii)明显对听话人不礼貌。此类话语将导致如下理解: 既然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说话人的话对听话人是不礼貌的, 因此显然是不真实的, 所以,说话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对听话人是礼貌的, 因而是真实的”。Culpepper[10]根据不礼貌的性质将不礼貌分为内在不礼貌(inherent impoliteness)和假意不礼貌(mock impoliteness) 。他指出“假意不礼貌,也称调侃,是表面上的不礼貌,因为听话人了解其目的并不是有意引起不快或冒犯”。从上述两个定义中我们发现,调侃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是不匹配的,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礼貌的、友好的,但是信息意图却是不礼貌的。这种不匹配话语的解读取决于:①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识别,这种识别的基础是双方的关系,这种关系与其说是社会距离、不如说是心理距离; ②说话双方交谈时共有的语境信息。

1.2 相关研究

鉴于调侃的表达及解读过程的复杂性,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少。虽然Leech早在1983年就提出调侃原则,但是他认为调侃原则是较高层次的原则,是次要的,不如礼貌原则那么重要。在其著作中除了简单介绍概念外并没有做进一步探讨。Culpeper[10]的研究主要针对不礼貌的定义、分类及不礼貌现象的语境因素进行了阐述,认为不礼貌是“旨在引起社会负面影响,即社会不和谐的策略的使用,这些策略是为了攻击听话人的面子”。他的研究侧重内在不礼貌而言,主要关注的是军队训练和文学戏剧这两个场景中的不礼貌现象。就假意不礼貌而言,他认为听话人不能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说话人的调侃,要想成功地解读调侃,听话人要意识到并解读在特定语境下说话人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之间的不匹配,解读的同时要考虑到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一些副语言因素,诸如微笑、大笑、以及其他夸张的表情等。Culpeper的研究开启了不礼貌研究的先河,为不礼貌的理论发展和现象研究奠定了基础。

涂靖[11]探讨了调侃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提出用亲情图式、框架冲突和框架重构来识别和解读调侃话语。后来他与自己的一些学生也发表相关论文探讨调侃的表现形式、深层结构和语用推理等。[12-14]总体而言,上述研究致力于调侃的理论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是这些研究局限于词和句子的层面,没有结合具体的语境,尤其缺乏对中国本土现象的研究。

在礼貌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中,顾曰国[7]提倡从《周礼》《礼记》以及《仪礼》等先秦以前的典章制度寻求解释。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调侃,表现形式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是以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沟通为目的的,小说中对话的功能却不仅限于传情达意,还要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等。《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占去了约一半的篇幅,是以本文选择凤姐语言中的调侃,讨论调侃在塑造凤姐人物形象中的实现方式,分析调侃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功能。之所以选王熙凤,是因为“在《红楼梦》‘生活全景’般的艺术世界里,创造得最为活跃、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当是王熙凤”[4]1。

2 调侃在《红楼梦》中的实现方式

调侃是借助表面的不礼貌表达礼貌,其形式是不礼貌的。Culpeper[10]提出九种不礼貌的实现方式,Bousfield[15]126-132又增加了四种。参考他们的分类,我们发现凤姐的言语行为中调侃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五种,包括:正话反说、昵骂、双关语、轻蔑语或鄙称,甚至一些歇后语、俗语、惯用语等习语。

2.1 正话反说

凤姐与贾母这样的长辈之间往往使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变相地夸奖和讨好贾母。

例 1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贾赦要强娶鸳鸯为妾,鸳鸯不乐意,当着贾母等人的面起誓,并铰了头发,贾母气得浑身乱战,骂了众人,经探春提醒,发现错怪了王夫人等。正在大家都身处尴尬时,凤姐为了哄贾母高兴,欲扬先抑,先批评贾母:“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亟待大家询问根源时再补:“谁让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这会子呢。”不仅显示出凤姐有眼光、有胆识,在老太太盛怒之下,还敢派老太太的不是,也显示出她说话高人一筹的语言艺术,夸得恰到好处,又有效地缓解并逆转了当时的紧张气氛。

2.2 昵 骂

凤姐与平儿、鸳鸯这些平时相厚的丫头调侃时则使用诅咒活、谩骂等禁忌语,表面看起来有些不尊重,其实要传达的是他们之间关系亲昵,不拘小节,是一种“昵骂”。

例 2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平儿帮着凤姐在贾琏面前打掩护,凤姐听了笑道:“我说呢,姨妈知道你二爷来了,忽喇巴的反打发个房里人来了?原来你这蹄子肏鬼。”[16]624

除去本回,凤姐还多次将平儿唤作“小蹄子”,事实上人人尽知平儿是凤姐的左膀右臂,两人关系在整个贾府算来也最亲厚,不仅同为贾琏的妻和妾,而且是凤姐从娘家带来的,他拿例钱放债的事也亏得平儿打掩护才瞒的住贾琏以及贾府其他人。这“小蹄子” “蹄子”每次出现必与“笑”不分家,是一种昵称,而“小蹄子”的由来据说是因为满族人是游牧民族,和动物的关系(特别是马、牛、羊)非常密切,所以用“蹄子”来指代小孩或年轻的人,其中含有贬义的成分。所以,公开场合用来骂人,私底下表示亲昵。

2.3 双关语

凤姐与宝黛调侃,往往一语双关,表明她关心和在意宝黛的生活,同时又起到插科打诨、缓解气氛、调节关系的作用。

例 3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玉打趣宝钗反而遭来宝钗讽刺,同时宝钗又敲打宝黛二人的往事,宝黛均有些不自在。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16]207

王熙凤的善解人意从上面谈话中可见一斑,他并不知道宝、黛、钗三人之间具体的谈话内容,却能语带双关,用“吃生姜、辣辣的”来影射三人之间的不自在,正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不仅帮宝玉解了围,而且让众人只听到了声,却没听懂音,并未察觉到三人之间微妙的小矛盾。

2.4 禁忌语、轻蔑语或鄙称

凤姐和贾蓉这样的小辈之间常使用威胁、贬损轻蔑语或鄙称,一方面显示彼此之间关系不同与他人,同时又显示自身身份高人一等。

例 4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凤姐去宁府,碰巧秦钟去看他姐姐,凤姐要见秦钟。贾蓉笑道:“他生的腼腆,没见过大阵仗儿,婶子见了,没得生气。” 凤姐道:“凭他什么样儿的,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再不带我看看,给你一顿好嘴巴。”[16]410

该对话中就使用了禁忌语“放你娘的屁”和威胁语“再不带我看看,给你一顿好嘴巴”。不仅对听话人不尊重,也显得说话人自身的粗俗,但是其结果是“贾蓉笑嘻嘻的”,显然并没有将凤姐的威胁和贬损当作恶意。如果再看后文,凤姐初会秦钟,平儿是备了见面礼的——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凤姐犹说太简薄等语,可见其初衷是好意。在第十六回又用了一次“放你娘的屁”来骂贾蓉,是同样的作用。

2.5 习 语

习语在汉语中有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其形式简练、表现力强,也比较符合王熙凤的特点——读书不太多,但语言能力却极高。

例 5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玉黛玉二人正怄气,只见凤姐跳了进来,笑道:“……也没见你们两个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鸡眼呢!……” 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要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哭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 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16]110

上面的例子中,凤姐去给宝玉黛玉劝和,先用“乌眼鸡”打趣两人吵架时的样子,回来对贾母又使用歇后语,说两人“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哪里还要人去说合”。这样的表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比喻宝玉和黛玉闹了别扭之后重归于好,恰到好处又引人入胜。另外小说中使用了其他的一些俗语,如“没脚蟹”等。

上述分析证实了Culpeper[17]提出的调侃解读的两个必要因素:①在特定语境下说话人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之间的不匹配; ②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一些副语言因素,诸如微笑、大笑、以及其他夸张的表情等。除此之外,交谈时共有的语境中的社会因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上面的分析中发现:在具体语境信息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和调侃的实现方式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权势关系与实现方式对应图

仔细观察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虽然听话人与凤姐的权势关系跨度比较大,从长辈的祖母到平辈的小叔子、小姑子,再到晚辈的侄子,从贾府主子(贾母、宝玉)到丫头(平儿、袭人),但是他们都是在各辈中凤姐力图或讨好或拉拢的人。除此之外,权势关系成为决定调侃实现方式的依据,对权势关系高的长辈使用了正话反说、对权势关系低的晚辈及丫头使用了昵骂和禁忌语、轻蔑语等,而对权势关系相对对等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平辈则使用了双关语、歇后语和俗语等。

3 调侃的语用功能

Methias[18]认为,交际主体之间存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况时,更容易发生不礼貌的现象,其中主要是由较高权力的一方引发。处于强势身份的交际主体正是通过不礼貌言语来有意凸显自我的强势身份,以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图。仔细研读王熙凤的逗乐调侃的情节,我们总结出调侃在塑造王熙凤这个人物与人交谈过程中的语用功能,具体表现为:协调人际关系、构建个人身份、凸显人物性格。

3.1 协调人际关系

Leech[9]144-145认为语言具有不同的功能或意义,诸如概念修辞(ideational rhetoric)、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和语篇修辞(textual rhetoric),而人际修辞包括一系列原则:礼貌原则、反讽原则、调侃原则等。这些原则的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协调人际关系。调侃主要是说话人借助表面不礼貌的话语拉近和听话人之间的距离,意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因此即使(说话人)使用一些在旁人看来不礼貌的言语也不足以让我们之间生出嫌隙,反而证明我们之间有一定的默契。

在上面提到的例1中,当凤姐听到贾母指名要她说话时,她说“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此话一出,在当时比较紧张和尴尬的场景中听起来很不和谐、不礼貌,但是随后凤姐的解释——“谁让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这会子呢。” ——不仅化解了当时的紧张气氛,还变相地夸奖了贾母,哄得贾母心里高兴,解了众人的围,从而达到协调在座众人关系的目的。

3.2 构建个人身份

不礼貌作为策略性言语手段,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话语,说话人通过此类言语传递交际意图,而身份是影响礼貌与否的重要因素。陈倩、冉永平[19]讨论了有意不礼貌的环境下强势身份、突显身份和情感身份的构建过程,受制于人际互动中和谐-挑战的语用取向,说话人在构建以上身份时会蓄意采用有意不礼貌的语用策略,并威胁听话人的面子及其平等社交权。调侃属于假意不礼貌,其构建身份的过程与有意不礼貌正好相反,是一个遵循挑战-和谐取向的过程,说话人在构建身份的过程中会采用假意不礼貌策略,如在例4中凤姐和贾蓉对话时使用了禁忌语“放你娘的屁”和威胁语“再不带我看看,给你一顿好嘴巴。” 但该策略的使用并非是为了威胁听话人的面子,而是觉得听话人凭借彼此的亲密关系和上下文能够解读出说话人的意图,达到和谐的效果。

陈新仁[20]认为: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应该主要关注身份的交际属性而非其社会属性或心理属性。凤姐通过正话反说讨得贾府地位至尊者贾母的欢心和偏爱(例1),巧用一语双关“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例3)和俗语“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例5)与宝、黛、钗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借用昵称“小蹄子”拉拢了下面的丫头等人(例2)。通过语言构建了一个“八面玲珑”的形象。

3.3 凸显人物性格

李治翰[21]在评点《红楼梦》时说过:“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和流露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以及性格, 由此人物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胜于叙述者语言, 获得更逼真的审美效果。” 调侃这样的语言形式是如何逼真地向读者传递王熙凤性格的呢?如上面的例4中凤姐和贾蓉之间的对话通过使用禁忌语等均可以看出凤姐性格泼辣、爽快的一面。

以前的评点者一般更重视从道德角度评价人物是非功过, 把人物形象的性格刻画程度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这已经成为人物品评的一大特色。[22]如王昆仑[23]159就认为王熙凤是“一个反面人物中突出的典型”; 李希凡、李萌[4]171将他的性格总结为“酸、泼、辣、毒”。但是从调侃的角度分析王熙凤的语言特点却发现其特别善于通过调侃与他人沟通,显示出其性格中受人欢迎的一面。上面例3中凤姐对宝玉和黛玉的打趣,巧妙地缓和了宝、黛、钗三人之间的尴尬,又在众人面前保全了大家的面子。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受欢迎程度依然很高。

4 讨 论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人物塑造方面力求体现作者对人性所有的观察,其笔下人物绝不像一般的小说,对人物进行公式化的描写,贴上固定的标签,而是要读者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仔细体会。对《红楼梦》中着墨较多的王熙凤,读者多注意其性格跋扈、张扬的一面,正如《红楼梦》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中借兴儿的嘴说到王熙凤的性格“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都占全了。”[16]408

但是脂砚斋在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批道:“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惜乎不能谏夫治家,所谓‘人各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如是耶?’”[24]可见,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忌讳“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调侃的使用在表现王熙凤性格的塑造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发现王熙凤性格中善于观察、随机应变、利用具体情况的变化或“正话反说”、或“鄙称”、或“昵骂”、或“一语双关”、或“习语”,很好地协调了众人的关系,在贾母及众人面前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是《红楼梦》情节推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由于调侃的交际目的在于和谐,因此对调侃的分析必定得出人物受人欢迎的一面,这正是以往《红楼梦》人物点评中较欠缺的一面。不过还需指出,王熙凤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对其性格其他方面的揭示还需借助其他礼貌原则,如反讽原则等,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物性格的复杂和多变,反映《红楼梦》人物对话艺术的成就。

猜你喜欢

凤姐贾母礼貌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重识贾母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