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观视域的新自由主义批判
——基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视角

2019-01-03宋艳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大学生教育

宋艳飞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新自由主义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关注,它最初是起源于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一种经济理论,“主张现代社会要减少国家干预、削减公共开支、提倡自由放任和更多发挥市场作用,不需要国家起任何作用,而应回到亚当·斯密所指的自由放任主义状态”[1]。而后,受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一系列社会主义事业受挫的推动,在世界格局出现大变革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趁机将带有浓厚欺骗性的“自由”“民主”“金融市场化”等思想当成具有普世的、中立地位的价值观念向那些急于摆脱金融债务危机的国家推销,企图以这种方式隐藏在经济背后的政治目的,实现以西方的意识形态一统全球。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要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警惕。面对新自由主义错误思潮的入侵,高校要在态度、语言和行动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决心,做到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

1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我国在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轨迹各方面都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成为新自由主义攻击的前沿对象。”[2]

1.1 经济方面

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的相关理论,极力倡导“三化”。一是自由化,认为自由才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不自由只会限制各经济主体的发展。二是私有化,主张私有制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更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有效支撑。三是市场化,力推市场才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离开了市场,经济将会不复存在,主张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它在中国的传播无疑会削减人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导致两极分化,进而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安全。

1.2 政治方面

新自由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崇尚西方民主。一方面,他们抨击甚至极力反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崇和宣扬西方的宪政民主,认为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和选举制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并将其超历史化和普世化;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西方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人生而平等等政治观念披上“意识形态化”的外衣,试图掩盖其所具有的阶级性、历史性和意识形态性,进而增强其迷惑性和隐蔽性。受新自由主义的蛊惑以及一些另有图谋人士的挑唆,西方的议会分权制和多党制受到国内一些人的推崇,他们甚至无视中国的国情,主张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

1.3 意识形态方面

新自由主义将个人主义作为出发点。个人主义是新自由主义产生的理论根基,以个人自由权利为核心的个人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看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而,新自由主义者极力推崇自由,认为个人是完全自主的,不受外界约束的,享有一种可以自由支配的自由。主张人人生而不平等,鼓励个人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取更多的社会利益。在新自由主义看来,社会主义中国带有人性化和兼顾性特色的分配方式,无疑是对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否定,其最终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限制经济发展。新自由主义甚至“通过宣扬个人主义和人的主体精神的观点,宣称个人主义是人类挣脱束缚和获得自由的‘光明大道’,而集体主义则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3],进而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

2 从人生观的角度审视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侵害

2.1 理想信念模糊,人生态度消极

人生态度作为人生观最直接的表现和反映,它主要回答的是“人究竟该怎样活着”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但是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入侵,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三化”理论对思想意识尚未成熟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迷惑,使他们形成了诸多错误的认知,甚至丧失了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信心。具体表现为:第一,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了错误认知。受新自由主义“三化”理论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心存怀疑,甚至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建立私有制; 第二,对改革开放形成了错误认识。虽然改革开放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成果上的喜悦,但是改革所暴露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使得他们深感迷惘。外加“新自由主义污蔑社会主义是上演‘懒-穷-垮’ ‘现已经破产’”[4],致使当代大学生将改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归纠于社会主义体制,主张改革要全盘吸收西方模式,这样不仅能解决国内出现的问题,还能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第三,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形成了错误的认同。新自由主义以其标榜的“三化”内容成功捕获了部分大学生的心,使他们对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盲目崇拜,并认为中国的改革方案应趋于西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失去了信心,也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缺乏足够的信心。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折射出新自由主义正逐步消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使当代大学生滋生盲目的社会否定心态,进而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

2.2 责任意识缺乏,人生目的不明确

人生目的作为人们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伟大的奉献精神应是他们追求的永恒的人生目标。

由于新自由主义鼓吹个人主义,崇尚个人自由,致力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社会道德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无疑给思想未成熟的当代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助长他们自私自利的品行,进而导致其责任意识缺乏。在思想上,有些大学生认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理所应当的事,因而他们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社会责任感缺失,集体意识淡薄,奉献精神缺乏; 过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团队合作的力量,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忽略了与权利相统一的义务关系,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在行动上,更是有少部分大学生无视道德、纪律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一味地追求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并产生了我行我素的不良心态。“他们将个性自由作为自己信奉的‘绝对真理’,将学校视为单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认为‘学校无权干预学生的个人行为’”[5]。因而,诸如旷课、早退、夜不归宿等此类的现象在高校都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大学生自杀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这不仅是对生命不尊重的表现,更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大学生作为子女,承载着父母寄予的无限期望;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承担着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重任。这些都是需要他们直面现实的重大责任。新自由主义标榜的个人主义观点,会淡化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模糊其人生目的,进而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2.3 价值取向错位,人生价值功利化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其中社会价值是衡量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所做贡献的重要价值尺度。

新自由主义以其魔性的主张正逐步地消解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使他们越发地表现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倾向。由于新自由主义以理性自利的“经济人”作为理论主体,过多地强调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其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这与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全面人才观是相违背的。在此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把功利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习上,只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认为学习只是在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上大学更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而大学生比较偏爱于那些就业前景乐观、将来能带给自己巨大经济效益的专业,“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几乎不再是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变成了一句口号”[6]。除此之外,更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功利主义色彩相混合,把入党看作是为以后找工作提供的一个筹码。在生活上,自私自利、急功近利。一些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将是否对自己有利放在首要位置,根本不考虑是否志趣相投,完全埋没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不仅最终使自己物化,更让自己丧失了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正因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养成构成方方面面的威胁,所以批判新自由主义自然显得尤为必要。

3 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

3.1 以明确的态度表明立场

当下,新自由主义在高校校园内大肆传播极具迷惑性的思想理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于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当代大学生思想不成熟,辨别能力差,很容易掉进新自由主义的陷阱,蒙蔽和蛊惑。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个人自由理论,美其言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抨击集体主义价值观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而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又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无疑会受到他们的追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侵害,在态度上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向,做到立场坚定。为此,高校各级部门、组织和工作者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以明确的态度表达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反对,积极主动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学生在主流价值观的渲染下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侵害,只有这样,才会摧毁新自由主义者的阴谋,解救出更多受其迷惑的人。近年来,高校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揭穿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面纱做了不少的努力,并寄希望于用鲜明的态度和明确的理念来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与之相配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还不够系统完善,因而态度上的抗衡显得很无力。

3.2 以确切的表达揭露真相

一方面,最初以经济理论面貌出现的新自由主义,还包括政治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它的传播不仅会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而且必然会对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因而,新自由主义并不仅仅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其本质是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和政治目标的意识形态理论,代表着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和要求,“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7]。新自由主义所极力推崇的不受限制的自由,不过是企图借助新自由主义理论“向发展中国家兜售其文化价值观念,让这些国家听命于资本主义的安排”[8],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的权益。换言之,新自由主义所标榜的“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平等的市场机制,其实是其有目的的文化渗透,关键在于实现文化霸权,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并将其纳入整个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体系,实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领天下的格局。这才是新自由主义最真实的面目,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所追捧的“三化”理论和主张给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致使他们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缺乏和价值取向错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持走下去。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致力于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新自由主义企图以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主张给社会主义抹黑,宣称“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一样都是极权主义的代表,而只有私有制才是最合理、最完美的制度,是实现自由和公正的基础”[9]。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于弱化人们的政治信仰,干扰人们的政治信念,进而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晰地了解和认识。总之,在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错误本质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以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规律为基础,充分把握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并非故意作为与之相对立的思想主张对其进行批判和攻击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要以明确的态度,确切地表达出其背后的意图,解除大学生的思想迷惑,进而增强他们的识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

3.3 以正确的行动消除侵害

以正确的行动落实态度,是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归宿,更是消解新自由主义侵害的最终目的。为此,高校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丰富教育形式。通过举办理论宣讲、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正能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内心,扩大其影响力,增强宣传效果,最终实现自觉批判和抵制新自由主义错误理论的目标。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要积极贯彻执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工作理念。新时期,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点,因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自由主义通常采用“滴灌式”手法,即借助一件件小事侵蚀人们已有的思想观念,逐渐达到其价值渗透的目的,“针对新自由主义思潮‘滴灌式’的影响,我们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那种轰轰烈烈的‘一过式’教育方式只能达到‘雨过地皮湿’的效果,很难实现教育效果的可持续性。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点滴入微的影响方式,才能使教育效果发挥深层的、持久的作用”[10]。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贯的灌输方式,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主要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改进教育内容,努力做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精益求精,在教育策略上以实现表面效应的“漫灌”和深入效应的“滴灌”为主要目标,将有形教育和无痕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地把“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放在首位,实现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在维护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下,高校以明确的态度、确切的表达和正确的行动来规避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养成的侵害,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作用的坚守,也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批判不良思潮的理性认识。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