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推广中的角色定位与路径选择
2019-01-15申永丰王昕伟
申永丰 王昕伟
[提 要]
红色主题阅读是高校阅读推广的核心内容,是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推动立德树人实践的重要抓手。充足的文献资源、强烈的阅读需求、庞大的学生群体、丰富的组织经验,形成了高校推广红色主题阅读的独特优势。高校要把握媒体融合发展机遇,回应大学生阅读融合发展需求,精选红色主题阅读的读物,拓展红色主题阅读的形式,优化红色主题阅读的服务供给,构建多元互动的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格局,推动红色主题阅读的交流分享,建立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完善红色主题阅读的效果评价体系,努力让红色主题阅读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红色主题阅读;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申永丰:湘潭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王昕伟: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阅读是教育、学习、信息传播、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参见:陈颖,陈杰,章望英.高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研究——以湖北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4):697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并将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出版供给和阅读需求的契合度日益提高,大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出版物不断涌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盛的精神盛宴。不少地方、单位广泛开展了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党史新中国史等学习与传承为主题的红色主题阅读活动,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认识。高校是全民阅读的风向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沿阵地,在高校推广红色主题阅读,让红色主题阅读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培养时代新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书香社會的有力实践。
一 红色主题阅读是高校阅读推广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使命——十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N].湖南日报,20180808(01).高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广红色主题阅读不可推卸的使命,具备推广红色主题阅读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红色主题阅读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进而筑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
(一)红色主题阅读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02).红色主题出版物从多个视角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有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形成的优良传统、铸就的伟大精神、孕育的光辉思想。这些,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根本动力,对于我们赓续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红色主题阅读,引导大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从经典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可以有效增强他们对革命传统的认知,更好地“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N].人民日报,20190801(02).,进而在内心激发红色情感共鸣,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红色主题阅读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价值的引领者、创造者和践行者,做好“小麦灌浆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自觉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工程、未来工程。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参见:新华社评论员.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19090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存在,任何思想和理念,都必须通过特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其“精神的力量”的作用,才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现实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一系列载体向相应对象进行的影响与引导的过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能够建设好相应载体。红色出版物记录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华彩篇章,书写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教材。红色主题阅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邃的思想性、强烈的教育性、独特的文化性,同时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持久的影响,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红色主题阅读,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搭建广阔平台,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围绕不同专题自觉阅读红色经典,自觉接受红色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三)红色主题阅读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讲道德有品行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大学应该把政治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人才培养的精神要求、外化为人才培养的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红色主题阅读凝结着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形式。推广红色主题阅读,用红色养分滋养“拔节孕穗季”的大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坚定理想信仰,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自觉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实践途径。
二 高校具备推广红色主题阅读的独特优势
红色主题阅读是高校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高校依托自身红色阅读资源,在红色主题阅读推广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一)充足的文献资源夯实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物质基础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拥有充足的文献资源。一方面,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地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思政课、通识教育、养成教育等密切相关的红色主题出版物,一些高校图书馆还收藏有丰富的地方党史文献、革命文献和口述史文献资料,配备有丰富的红色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能够为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提供全面、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实体书店作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校园文化空间的重要延伸,是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高校实体书店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连接功能,承载了不少大学生的红色阅读记忆。近年来,一些高校校园实体书店积极应对网络书店、数字化阅读的挑战,探索出了转型升级、创新服务回归校园的发展道路,出现了华东理工大学陇上书店、浙江理工大学“浙理时光·新华书店”、浙江传媒学院“颜品·998”书咖等特色鲜明的网红实体书店,为数字时代校园实体书店的发展积累了经验。2019年7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校园实体书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朝着“集图书销售、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校园文化活动场所”的目标阔步前行。丰富的红色文献,擦亮了校园文化的鲜亮底色,奠定了高校红色主题阅读深入推广的坚实基础。
(二)强烈的阅读需求营造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良好氛围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心理塑造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书香校园提升大学生的品位,浸染大学生的品格。从身心发展特征看,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天然的红色情结,这就催生出浓厚的红色主题阅读需求。红色出版物的人物、故事和情节,内含着丰富的英雄气概、斗争气魄、奉献精神、人民情结和家国情怀,让人感动,催人奋进,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促使大学生养成理性成熟、向上向善价值观的鲜活养分,在高校推广红色主题阅读恰逢其人、适得其所、正当其时!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纳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紧密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积极营造更加浓厚的红色主题阅读氛围,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庞大的学生群体筑牢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群众基础
大学生是“书卷气”很浓的“书生”群体,这是一个需要读书、热爱读书也能够读书的群体,是书香校园的源头活水,是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201720181学期湖南大学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下学期,该校本科生生均入馆次数27.94 次,有87.20% 的本科生到过图书馆,有 44.95%的本科生外借过图书。根据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研究生培养单位815个,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如此庞大的求知群体,是红色主题阅读最为稳定、最为可靠、最有潜力的读者群。学生背后是家庭,家庭背后是社会。高校是一个有着极大社会影响力的特殊组织,大到各行各业,小到千家万家,无不受到其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建设书香校园是建设书香社会浓墨重彩的环节,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推广也具有典型的滚雪球效应,能够带动千家万户,能够在全社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毫不夸张地说,给大学生一个红色支点,他们就能掀起全社会红色主题阅读的新浪潮!
(四)丰富的组织经验搭建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广阔平台
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不少高校通过大量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影响深刻的阅读活动推广,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广大学生读马列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读“国情”之书、“基层”之书、“人民”之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四个自信”。比如,由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举办的“大学悦读·阅读大学”系列活动自2014年启动以来,广大高校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高校出版社精品图书巡展、主题读书分享与交流、图书漂流、作品征集、建设图书专区等系列活动,为广大学生烹饪了一顿顿精美可口的文化大餐。2019年上半年,“原中央苏区高校图书馆联盟”联合开展的“不忘初心,红色文化伴我行”阅读活动、嘉兴地区8所高校举办的“追梦·奔跑——培育时代新人”主题阅读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彰显地方红色文化特色與发挥校际文献资源互补优势的有力探索。这些鲜活的案例,是高校红色主题阅读成效的集中展示,发挥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高校乃至全社会红色主题阅读活动的深入展开。
三 让红色主题阅读成为大学生生活习惯的实践探索
让红色主题阅读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是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高校要把握媒体融合发展机遇,回应大学生阅读融合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红色主题阅读的示范效应,用红色出版物激活书香校园的源头活水,让经典在校园绽放,让红色成为校园文化的基本底色,让红色主题阅读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一)精选红色主题阅读的读物
读物是阅读推广的基本载体,“读什么”是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的首要问题。出版以内容为王,内容是读物之本。高校推广红色主题阅读,首先就要对阅读内容进行严格把关,要组织和发动大学生认真研读红色经典,用承载最先进思想、最真挚情感、最美好表达的出版物滋养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思想的魅力,读出真理的味道,增强其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校应加强与政府部门、出版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的互动,跟踪红色主题出版动态,优选红色经典出版物,为红色主题阅读提供优质原材料。同时,要加大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思想健康、立意高远、反映新形势下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精神、激发新时代中国人民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精品力作的推介力度,让红色主题阅读紧跟新时代,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师资、平台、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努力打造红色文库,为红色主题阅读提供更多鲜活养分。比如,湘潭大学充分发挥地处毛泽东故乡的优势,整合全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专业力量,组织师生集体攻关,推出了《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与抗日战争》《毛泽东指点青年成才之路》《毛泽东文物图集》《毛泽东诗词笺析》《韶山:中共特别支部》等上百种红色主题图书,建立了“经典研读”“理论授课”“红色体验”等课程模块,让校本红色出版物走近学生,学校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经验和成效被教育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作为典型在全国推介。
(二)拓展红色主题阅读的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导致了娱乐化、碎片化和社交化倾向,让阅读呈现“浅阅读”“指尖阅读”等特征,这是当前阅读推广不能回避的话题。高校在推动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时,应紧密结合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并存的现状,改变过于关注线下纸质书籍阅读的惯性思维,积极搭建阅读平台,借助各种传统或现代的阅读形式,引导大学生研读红色经典,赓续红色血脉。一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校内平台和易班、学习强国、红星云等校外平台,推送红色经典内容和文献,推出名师领读、解读、导读红色经典系列活动,方便大学生线上感受红色经典的魅力。二是将线下组织的讲座、论坛、书展、书友会等阅读活动信息,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传播、宣传,引导学生阅读从线上走向线下,实现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的有机结合,达到“浅阅读”下进行“深思考”、“指尖阅读”下“埋首经典”的效果。三是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现实与虚拟场景相结合的阅读引导,用身临其境的阅读达到场景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增强红色主题阅读的感染力、鼓舞力和教育力。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漂流阅读、移动共读小组等方式,也可以成为丰富红色主题阅读形式的有效探索。
(三)优化红色主题阅读的服务供给
运用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阅读服务方式与手段是保障红色主题阅读效果、提升红色主题阅读参与率、优化红色主题阅读氛围的重要工具。当前,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阅读的新时尚。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看,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超过半数的成年国民更加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于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于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高校应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为数字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为纸质阅读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一是进一步盘活图书馆资源。高校图书馆要强化品牌建设意识,完善阅读推广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调政治性,重视知识性,兼顾趣味性,提升读者关注度与体验感。同时,加快图书资源网络化建设,打造数字场馆,为大学生平等、快捷享受网络阅读资源提供物质保障。二是加大校地、校际、校企合作力度。通过共同开展阅读活动、共同建设网络阅读平台等途径,实现高校与地方、高校与高校之间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彰显特色,盘活阅读资源。三是加强教师引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阅读推广中具有天然的身份优势,容易与学生交流互动,容易为学生所信赖和亲近,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校要将自身丰富的师资资源同阅读服务结合起来,积极组织那些品格高尚、学识深厚、善于表达的教师参与全民阅读特别是红色主题阅读活动,充当红色主题阅读的引领者、践行者,让大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感悟红色经典和革命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四是注重网络阅读引导,结合当前手机阅读迅速发展的现实,拓宽“互联网+”的阅读之路,实现精准推送,特别是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红色出版物和相关的讲读视频推荐到读者的手机平台,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插上信息翅膀。
(四)构建多元互动的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格局
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全民阅读总体布局中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形成高校与政府、社会多元互动、开放合作的大格局。高校应当承担起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组织、实施等责任,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整合资源,扩大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的参与面,增强影响力,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和阅读效果的提升。同时,要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将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的经验、做法、成效等辐射到家庭和社会。政府主要是扮演好红色主题阅读政策供给者、资源保障者、活动引导者等角色,重点做好红色主题出版规划与组织、红色主题阅读引导与效果评价等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将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书香校园建设搭好台,服好务。2015年9月,在第25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展示的《周读书系》系列丛书,就是湖南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回应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坚持“轻”“便”理念,提升读者体验度,对湘版优秀出版物的版本形态、装帧设计形态等进行积极创新,既彰显纸质经典的书香与质感,又顾及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的方便与快速,让读者能够通过整合碎片化的时间获取高质量的阅读信息,进而培养其深度思维阅读习惯。当前,阅读逐渐趋于社交化,选书、荐书、阅读分享等随着社交平台以及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正以多元的途径、多样的方式对读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力量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支持,注重与新闻媒体、文化单位、数据企业、公益组织等的互动,聚集更多社会资源,形成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强大合力。同时,切实发挥自身文化高地的优势,向全社会传播红色主题阅读的好声音,传递红色主题阅读的好经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都需要格外重视校园实体书店建设,鼓励、引导、支持校园实体书店做好转型升级这篇文章,在经营模式、服务模式方面不断创新,激发内生活力,满足师生不斷增长的多样性文化需求,提供阅读学习、展示交流、专题培训、文创休闲等文化综合服务,成为新时代高校红色主题阅读新的文化地标。参见:江南.实体书店不可缺席校园[N].人民日报,20190106(05).
(五)推动红色主题阅读的交流分享
交流提高阅读的效率,分享擦出思想的火花。交流分享是提升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实效的有效途径。电子阅报栏、城市公共阅读空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普及,让阅读交流、阅读分享更加便捷。高校要以积极的态度,走出去、请进来,挖掘自身阅读推广潜能,吸纳外部阅读推广资源,不断完善多元立体的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交流分享模式。一是做好校内交流分享。注意大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与思想交流,做好线上阅读社区建设,通过大学生常用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建立阅读分享群,为大学生交流阅读经验提供空间和平台;做好平台的用户资源、内容资源的积累、经营和维护,使“用户生成内容(UGC)”成为高校红色主题阅读的宝贵资源;同时,做好线下阅读分享工作,通过举办读书会、报告会、主题阅读征文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阅读分享的线下平台,促进相互沟通与交流,促进人际间的认同与激励,实现思想上的共鸣与共振。二是做好校际交流分享。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阅读推广工作,不同高校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在红色主题阅读推广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南京大学“阅读导师”、齐鲁工业大学“悦读沙龙”、贵州大学“书心旅图”等,都是进行校际推广的良好素材。高校之间可以通过图书馆、学生社团等机构和组织,共同开展阅读活动,共同开发、使用阅读资源,构建红色主题阅读共同体,实现互动共进。三是做好校地交流分享。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推广全民阅读,这为高校红色主题阅读推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可以适当开放校园阅读资源,让公众走进校园,感受校园阅读氛围;也可以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的互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共同助力红色经典阅读的合力。
比如,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六部门联合主办的“不忘初心跟党走 激情拥抱新时代” 湖南省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于2018年9月在湘潭大学毛主席铜像广场启动,历时三个多月,在15所高校举办15场落地活动,参与集体诵读的师生有12万多人,另有110多万师生通过手机和网络参与诵读,并与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任弼时故居、芷江抗日战争受降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多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有机联动,真正实现了让红色经典“活”起来,让思政课堂“动”起来,让大学校园“热”起来。
(六)建立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红色主题阅读活动尽管十分重要,但因为不是教学科研那样的硬任务,在一些高校一定程度上存在“一阵风”现象,读书月、阅读周等时间点到了,上级有要求了,就大做特做,过了特定时间点、上级没有明确要求了,就少做不做。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建立可持续的红色主题阅读推广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对全民阅读和红色主题阅读工作的领导,形成校领导牵头、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业务部门主导、院系配合的工作机制。比如,湘潭大学自2015年起,整合全校各类读书、阅读活动,由宣传、学工、教务、团委、图书馆等部门联合组织“悦·读湘大”阅读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在师生中产生了极大反响,成为师生“读你千遍也不厭倦”的品牌文化活动。二是将红色主题阅读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可以探索将红色主题阅读纳入学校选修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对红色文献进行深度阅读;也可以将红色主题阅读与大学生政治学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丰富政治学习内容与形式,提升政治学习效果。三是将红色主题阅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红色出版物的育人功能,重点围绕红色基因的解码与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体活动等主题,精心设计解码红色基因、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等专题阅读活动,开展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知、情、意、行,成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营养剂”。
(七)完善红色主题阅读的效果评价体系
良好的效果评价体系,是助推红色主题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升红色主题阅读效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一些高校在红色主题阅读推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效果评价体系,推动活动出实效结硕果。一是完善内容评价体系。对出版物的精准选择,是评价红色主题阅读效果的起始环节,红色主题阅读应该准确定位读者群体,精心挑选阅读内容,切实提高读者与出版物的契合度。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阅读书目,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深度理解,真正学到知识,受到洗礼,得到提高。二是完善过程评价体系。习惯成自然,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红色主题阅读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才能成为习惯。高校在考核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效果时,既要设置阅读量、阅读率、阅读面等硬指标考核长期性、整体性效果,又要设置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书评等软指标考核阶段性、局部性效果。三是完善载体分类评价体系。书籍、报纸、杂志等传统出版物,承载的信息更加经典、精炼,适合“深阅读”,宜进行整体性考核,重点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同、理解、支持和践行情况。电子图书、网络文献等新型出版物,因其鲜明的分类化、分众化特征,适合“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宜进行个性化考核,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参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