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思政“金课”的“高精尖”经验
2019-01-15吴付来
吴付来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政治大学,历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早在1937年,学校就开设了中国革命运动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于1996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两个所的基础上成立的。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出台以后,分布在其他各个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开始根据方案要求陆续归并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精神,担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使命,努力打造“高精尖”的思政“金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成为思政“金课”的初心使命。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时间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准备开设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面向全校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吸收了最前沿的内容,集中了各个学科最优秀的教师,举全校之力打造这门“金课”。这门课一经推出就受到了2000多名本科生的追捧和热议。2019年,
更是进一步将其细分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两门课程,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大纲,充分吸收了学校课程建设经验,并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进行全面推广。
第二,通过“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确保思政“金课”实现“八个相统一”的质量内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学校进一步深化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积极探索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推动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形成研究型、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两翼”,并努力推动“一体两翼”教学模式不断升级转型。这一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扎实、视野前沿的独特优势,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活起来了。
具体而言,一是在学理深度上做文章。强化“三位一体”协同效果,力图将理论问题讲清楚讲透彻。专题教学优化模块设置,广泛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授课,实现优势互补。实践教学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品牌活动——千年百村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探求新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60多个行政村,每年组织一两千名学生深入农户,挨家挨户进行问卷调查,相关成果供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决策使用。二是在教学资源上做文章。及时梳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强调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课题。以讲好课程必答题为研究导向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攻关,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当今香港局势等问题,研究推出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既解渴又明理。三是在信息技术上做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长规律,将智慧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显著提升了教学互动的频次和效果,提升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和獲得感。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国人民大学正在筹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教室,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为大学生量身打造全程多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第三,坚持“六个要”的标准,培养思政“金课”的师资力量。学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方面要求,落实到在职教师和后备教师培养的方方面面。一是建强本校教学团队。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参与教案编写、教学研讨、教学疑难问题解析、教学视频和微课录制等工作。统一认识、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将团队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实施“1+X”计划,采取5名特聘教授、6名特级教师与学院的27名青年教师一对多的帮扶模式,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方面,悉心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大家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实现本硕博人才一体化培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储备优势力量。2018年,学校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学术拔尖人才计划,首届招收了20名本科生,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同时学校继续承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为建设高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提供持续性人才支撑。三是辐射带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从2015年开始,学校在师资队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还陆续派出了8位教授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新疆大学、延安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兄弟高校,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院长,支持兄弟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2015年起,学校相继成立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教育部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推出了周末理论大讲堂、名师讲坛、青椒论坛等理论学习、示范培训、教育教学品牌项目,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为7万多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站式教学服务,累计访问量达240万。
第四,压实主体责任,为思政“金课”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中国人民大学历来就有党委行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传统,坚持把打造思政“金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严格实行校级领导听课督导制。一年内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了50多节思想政治理论课。2019年3月,
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之后,学校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制定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出台了政策举措支持解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四报一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考核范畴。
过去学校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各个学院分别上的,现在统一划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有些同学本科、硕士甚至博士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就会总是看到相同的几个老师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新鲜感,就可能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现在开始从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只要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学科的名师名嘴都会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名单,严格按照教学纪律来管理,举全校之力缓解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教学负担和科研压力。同时,学校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重大契机,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命题和重要抓手,在全校上下重温学校建校办学的初心使命,形成举全校之力办好思政“金课”的强烈共识,推动学术资源、教学资源、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汇聚,凝练形成打造思政“金课”的“人大”模式。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