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创新漫谈

2019-01-15李春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方法

李春江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力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演绎法、情境创设法、训练拓展法,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动力支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53-02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实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演绎法、情境创设法、训练拓展法等,都属于课堂常用教法,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应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要树立教法意识,深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探索,以提升教与学的和谐度。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选择性,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给不同群体的学生匹配不同的教法。

一、案例分析法,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包含大量生活方面的案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发动学生展开案例剖析,使文本和生本思维顺利对接,让教与学真正发生。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利用多种教辅手段,对这些案例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进行客观分析。生活案例内容极为丰富,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给出引导策略,让学生调动其生活认知展开学习体验。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的难处》时,教师课前让学生对父母的难处展开调查,看看父母到底有哪些难处。学生依照教师的布设展开家庭调查,收集到不少生活案例。经过一番筛选,教师发动学生展开案例分析:“小米的父母都是工人,家庭收入有限,每月交了房贷,所剩无几。最近小米的爷爷病了,需要一大笔医疗费,这对小米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大难题。请大家结合这个案例,分析小米该如何做才能给父母减轻压力。”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有的认为:“小米家的经济问题,小米是无法解决的,什么也做不了。”有的认为:“小米是家庭的一员,要为父母分担压力,帮父母想想办法,如向亲友借向银行贷款、向政府机构求助等,解决父母的燃眉之急。”

教师选择学生生活调查中的小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当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自然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身为家庭成员,应该勇于担当家庭的事务,不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可行,这种经历都能够启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角色演绎法,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

学生对课堂演绎有特殊的情结,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角色演绎活动,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豐富的感知体验。课堂演绎活动有鲜明的角色性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饰演角色时,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让学生结合角色展开思考,以便形成心理触动,并在演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启迪。演绎活动更为直观立体,促学效果更为显著,深受学生青睐,是理想的教法应用。

教师在设计演绎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并给出必要的方法指导,确保演绎活动顺利展开。如教学《我来做市长》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给学生布设一个课堂演绎活动:“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市长,一人扮演记者,由记者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向市长提问,市长要给出解决的方案。”学生听说要进行角色演绎,兴奋不已。课堂演绎正式开始,学生自觉进入状态。饰演记者的学生提问:“城市基础建设关系到市民的安居乐业,我市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建设?”饰演市长的学生从容地回答:“城市基础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如城市道路、文化设施、城市规划……”

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堂演绎活动,将学生参与热情调动起来。学生进入角色之中,从角色饰演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认知和体验。

三、情境创设法,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生对直观学习情境有特殊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准备多种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活讲解、故事展示、案例解析、实物展示、游戏发动、辩论组织、问题激发等教学方式,以及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材料,都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的教学成长点。教师要精选情境创设方法,展开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生活实验、信息收集等活动,都可以给学生形成多重心理冲击。

教学《法律护我成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提出思考问题:“视频中的孩子受到了家庭暴力的伤害,是谁拯救了这个孩子?”学生看过视频后,纷纷展开热议。有的学生说:“这个孩子的继母居然用皮鞭抽打孩子,周围邻居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报警,多亏警察赶到救了孩子。”有的学生说:“不是警察救了孩子,是法律。通过法律程序剥夺继母的抚养权、监护权,这样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有的学生说:“法律要对伤害孩子的成人给予一定的处罚,不能让这类事情再度发生。”教师深入学生的互动讨论之中,对学生的个性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机会。对学生形成了更强烈的冲击,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没有意气用事,而是从法律角度展开理性讨论,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成功的。

四、训练拓展法,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在设计品德与社会训练活动时,教师要接轨教材相关内容展开创新实践和探索。生活实验、案例解析、课堂辩论、走访调查、数据处理、反思总结等,都属于课堂训练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教师不妨为学生布设一些信息化训练内容。自制电子作业,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讨论互动,利用微课视频展开翻转课堂教学等,都能够形成崭新的训练契机,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需求。品德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有很多接轨点,教师对此要有观照意识,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度。

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在设计教学训练时,要考虑训练任务的适合度。如教学《南湖游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对这些图片进行详细解析。为了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认知,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南昌起义》的影视片段,然后给学生布设训练任务:“南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南昌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以书面形式解读,然后参加小组展示活动。”学生拿到训练任务后,回顾视频内容,自发进行集体讨论。经过一番准备,学生顺利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深入小组之中,对学生的个性回答给予纠偏评价。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外训练任务: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收集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如图片、故事、视频等,并及时传递到网络交互平台。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课下积极行动起来。

教师为学生提供视频观看机会,并针对性地布设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观看视频,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冲击。特别是为学生布设课外信息收集的任务,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对学生形成的触动更强烈,教学调度效果也更突出。

总之,教学方法是制约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教师,要对制约课堂的多种因素进行全面思考和整合,并做出明智的选择,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正如巴普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因此,教师要有创新调度意识,重视教法创新改进,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活力和激情,这样才能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