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2019-01-15陈锋
陈锋
[摘要]小学阶段,美术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为基础,挖掘生活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空间思维、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美术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36-02
美术教育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且《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理念,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阶段性审美的特点,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生活性和探索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审美体验和美术兴趣的培养,密切美术课程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丰富联想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创设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情感和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利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情感,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丰富联想。其次,教师要关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通过动态性的环境改变,不断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花鸟画》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鸟的画法,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精美直观的鸟类画面,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小鸟特征的联想。欣赏完毕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对鸟的认知和情感,并提出问题:“同学们,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每天早上我们总能听到欢快的鸟叫声,看到小鸟展翅飞翔的影子。那么,能说一说你对鸟的印象和特征吗?你可以用画笔绘画出小鸟的影子和它们的生活乐趣吗?”……这样,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明确区分鸟与家禽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帮助学生在绘画时精准把握不同鸟类与家禽的外形、色彩和动作特点,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激活生活经验,增强理解感知
美术是展现风景事物与自然生活的基本形式,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内涵。因此,教师要让美术课堂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感受美术作品中深层次的艺术价值和生活意义。首先,在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美术中的具象事情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其次,在绘制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使学生通过生活化元素的运用,创作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进而感受到作品中的文化魅力。这样可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实现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发现老房子的美》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老房子的美和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设计风格,教师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学习任务——课前通过书本、网络等途径收集不同国家和民族设计的老房子的风格特点资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加深对老房子造型不同风格特点的体验和感受。此外,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还要加强社会人文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了解各民族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特点的老房子造型文化,促使学生在欣赏与感受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老房子造型的文化价值和风格特点。在学生基本掌握老房子造型的结构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设计师”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加深对老房子造型的整体认知。
三、展开生活实践,丰富审美体验
美术教学,教师不仅要展开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趣味化、情境化的学习氛围中充分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建立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让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成为充满文化气息的教育场所。首先,教师要围绕美术课程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动手去完成美术作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相互配合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美术知识结构的完善。
例如,教学《画中的线条时》时,教师用铁丝、树枝、网兜等实物展示线条的不同特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线条的表现,你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象?”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生活中关于线条的体验,很多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都提到了线和风筝之间的联系。于是,教师追问:“同学们,想不想到校内空地上去放飞自己扎制的风筝?”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里,教师通过任务布置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丰富见识、开阔眼界的实践基地。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风筝的制作,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美术生活实践学习中实现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生活语言,加深知识记忆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很多源于实际生活,因此直观的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讲解美术抽象的知识,而且易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美术知识的记忆。首先,在生活化课堂中,教师要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消除学生的困惑,启发学生的思维,让真实的生活与具象的事物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其次,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地向学生讲授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使学生的审美思维可以更好地融入美术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
例如,教学《黄色和蓝色的画》时,学生经常会对同类色之间的深浅认知产生困惑。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色彩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黄色和蓝色:“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是黄色和蓝色的?”“玉米是深黄色,还是浅黄色的?”“天空的蓝和海水的蓝有怎样的区别?”……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具体的事物中感受和认识黄色与蓝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把握生活颜色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以黄色和蓝色来构图,绘制生活的美景,使学生深刻体验到黄色和蓝色带来的不同感觉。
综上所述,在美术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感和美术技能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美术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在积极乐观、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修养。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化学习环境中,实现提高美术素养的目的。
(特约编辑 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