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2019-01-15黄珍辉
黄珍辉
[摘要]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阅读课堂学生思维僵化、边缘化、浅化等现象,教师要对症下药:把握时机,巧妙点拨;引发争议,撬动思维;顺水推舟,点燃思维。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教学;思维发展;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09-0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下面主要就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问题一:问题浅化,思维僵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需要在真问题中引领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碰撞,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形式,而忽略了思维的本质。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为例,有位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题目之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问:“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带刺的朋友在干什么?”教师在学生提完问题后,并没有对这些问题予以评析,而是直接对学生说:“你们很会提问题,那么接下来大家自己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吧!”从这个课堂片断来看,教师虽然注重质疑,但纯粹是为了问而问,学生思维僵化,教学质量不高。
对策一:把握时机,巧妙点拨
学生提出真问题以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巧妙点拨。在《带刺的朋友》一课的教学中,有些问题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参与,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提问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共同就“偷枣事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质疑。这样,同样是就课题质疑,有学生就会提出“刺猬明明在偷枣,作者为什么还称它为带刺的朋友”这种高质量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就“偷枣”和“朋友”这两种明显的冲突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
问题二:学习捷径化,思维边缘化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这样不经过认知冲突的学习是很难撬动学生思维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很难得到提升。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是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会采取直接告知的方式展开教学,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教师问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用什么方法,当学生回答出“可以借助注释先理解字词,再来阅读”的方法以后,教师就采取了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学,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思维却被弱化了。
对策二:引发争议,撬动思维
学生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适当点拨。在《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读完这篇文言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大致谈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困惑点。然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可以把课文插图的顺序打乱,让学生借助文本中的语言到插图中寻找对应的画面。由于文中有五幅图、六句话,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争议。顺着这种争议,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就学生的疑惑处给予恰当的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再游离于表面,而是真正走向了深处。
问题三:忽略意外,思维浅化
在阅读教学中,虽然教师做了精心的预设,但还会有各种“意外”生成。如果教师对这些“意外”置之不理,那么也就失去了深入引导的契机,将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真正得到提升。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时,教师正在引领学生学习除了老牛和野鸭,还有谁来卖泥塘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学生突然说:“后面来买泥塘的朋友都特别没有礼貌。”由于学生提出的话题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只是以“这个问题我们等会儿再来讨论”一句话匆匆带过,直至课堂结束也没有再提起这个话题。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自然难以得到真正发展。
对策三:顺水推舟,点燃思维
当有学生发现除了老牛和野鸭,其他动物都没有礼貌的时候,教师就要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进程,把节奏放慢下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发表意见,学生就会发现老牛和野鸭在买泥塘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很婉转,而其他动物说话的方式不容易被青蛙接受。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不过……要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教学,顺水推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制造矛盾冲突,及时捕捉课堂意外,并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过程予以必要的点拨与引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樣才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