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是中国画造型的主体

2019-01-15何兆容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
关键词:物象用笔线条

摘 要:中国画造型包含了很多元素,如:点、线、色彩,从工具上来说还包括了笔、墨、水、纸等。本文要论述的中心论点便是线是中国画造型的主体,通过各个元素在中国画造型中的作用来说明,在这些元素中起支撑作用的是线。中国画用线讲究骨法用笔,具有书写性和写意性,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线作为中国画造型的支撑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线 骨法用笔 写意性

一、中国画造型包含的的主要元素及其作用

中国画造型包括了很多元素,如:色彩、墨、水、纸、用笔(线)等等,这些元素在构成中国画造型的过程中都起到它们自己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而“五色”一方面指浓、淡、干、湿、黑,另一方面也指墨的焦、浓、重、淡、清的五种不同状态,这些都是在说不同墨色的运用而产生的丰富变化,使得画面饱满、多变。墨色,因为有墨,所以使得画面有了“颜色”,通过不同墨的运用使得画面有深浅、浓淡,层次丰富。不同的墨色给人感观不同,淡墨清透明亮,重墨浓厚深沉,焦墨干枯老辣,宿墨枯润苍茫,因此用不同的墨塑造物形的时候其显现出来的质感也就不同。而要想使墨千变万化,只有水才能让其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李鱓说:“水为笔墨之介绍,用纸得法及凝于神。”而黄宾虹、傅抱石等大师对水法的运用更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黄宾虹更是提了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来谈墨色的运用,更是指水的泼法等手法。傅抱石的泼墨法因为对水量的控制得当,使得画面水气氤氲。前面种种都说明无水不能施墨,无水更无法彰显墨的千变万化,墨遇到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得墨产生微妙的变化,墨遇到水便活了。石涛也曾说到画中有三胜:“一变于水,二运于墨,三受于蒙。水不变不醒,墨不运不透,醒透不蒙则素,此三胜也。” 说明水很重要,画要有水的加入才显得生动有变化。而水在宣纸上的这种晕化,也承载着画家内心的自由情感,水一旦被带到宣纸之上,在宣纸上留下了痕迹,便有了一种不可操控性,这种不可操控性除了包含画家的主观情感便是使用工具的偶然性,所以水在中国画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想要发挥出水和墨的效果,必须在宣纸上完成这一任务,它们的融合离不开宣纸,离开了宣纸就施展不了自己的作用。宣纸一入笔就晕开的效果,使得画面更有趣味性和不可预测性。虽然中国古代早期绘画没有宣纸的加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宣纸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一张好的宣纸,所以宣纸也显得尤为重要。毛笔作为纸和水与墨之间的媒介,使得水、墨与纸很好的协调在一起,并且毛笔自身作为一种媒介,它本身具有弹性的功能和属性,它的这种功能和属性使得在用笔的时候,画出来的线条变态丰富,很多时候我们说用笔往往都会和用线联系起来,笔一触纸,通过运动、行走而成线,所以用笔即是用线。上述种种的元素,在一起运用,构成一幅完整的中国画,缺一不可,线条在这些元素中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它支撑起了中国画的造型,是中国画造型的主体。

二、线是中国画造型的主体的表现

(一)、中国画线的特征、作用

中国绘画的传统历数千百年而不变,而这种传统便是对线的运用,它支撑起了中国画的造型。中国画之所以能保留这种绘画传统我觉得其因有二,一是中国传统绘画和写字工具使然,二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并且中国画是独特的,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和西方绘画在“线”上的区别,西方绘画用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外部形状,而中国画是以线条来造型。以毛笔为介,通过变化万千的用线方式,画出无穷变化的线条。它能通过不同的编排组织,表现物体的造型和特征,通过它的粗细、疏密、曲直、长短变化来对应自然规律和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层次感、量感、韵律感与节奏感,通过用笔的不同,来表现线条的曲直、长短、干湿浓淡和疏密变化,以此来显示物象的质感和肌理。通过线的强弱、虚实的布置显示物象的空间感。通过线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表现物象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对线条的不同运用、组织和安排,使其和谐地融于一幅画之中。其中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轻重缓急、疏密、明暗、快慢的对比,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使得画面更具有形式趣味。

使用不同的線条来造型,其画面效果完全不同。例如中国画中的工笔画,工笔画以白描线条为基础,在以白描线条为框架的条件下,再加以着色,使得画面效果细腻、逼真,视觉美感强烈。工笔画中的线条连贯性强,讲究一气呵成,用线平稳、圆滑、用笔扎实,所以画出来的画造型严谨,且写实,从而更充分地表现物象的姿态。而写意画中的线条,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以物象为提示的一种主观情绪的宣泄,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象的神韵,也能更直接地抒发画家的情感和感悟,与工笔画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和不同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是在以线为基础的条件下完成的,它支撑起了整个画面。画家对线条的运用和理解的不同,其画出来的线条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顾恺之的绘画线条传神,唐代吴道子的绘画线条笔迹磊落随恣意于壁。北齐画家曹仲达用线号称“曹衣出水”,其线条稠密贴体。西方绘画历史中也有线的成分,但是跟中国的线是绝对不同的。在西方的绘画中,线条仅是以铅笔为媒介起形的手段,画面中也仅是用于表现物象的轮廓。而中国的线条是一幅画的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物象的形状、疏密、明暗全需要线条的塑造来完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无线者非画也”。通过线在中国画中的特征和作用来看,其主要地位不可忽略。

(二)、骨法用笔

(1)、中国传统的“骨气”、“骨象”

“中国画从线开始,审美崇尚骨法用笔”。 中国画为何讲究骨法用笔,因为中国画要写意,要书写。谢赫在“六法”中提到 “骨法用笔”,而何为骨法用笔?“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这里的用笔即是用线。

中国传统艺术中用线讲究“骨气”、“骨象”,时常比喻来说明一个人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骨子里的正直,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的一种体现。对应到中国画和书法中的线条时,这种 “骨法”大多指力量,笔力“骨法”便是“笔法”,便是“笔力”。前人说“以气使力,以力运笔。”这种“笔力”便是一个人内在性格的显现。中国画的文化属性是什么?就是写意,要书写,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文化属性就要求了中国画要写意,因为这些因素都和线条有更准确的对应关系。

(2)、写意性

潘天寿曾说到“草创之始,对于表现之方法等,均为完备,仅以简单之线条以象征之意味,” 绘画之初,对于自然万物,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精简和概括,最终提炼出以线作为与自然界交流的符号,从而以线来表现万物的轮廓和形状,同时也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态和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线除了中国画与之密不可分,再者便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是最典型的线条艺术,中国画的线又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故古人有“书画同源”之说。而这里的“同源”便是指同用线。

线支撑起了书与画的骨架,若是没有线的支撑,那书便不书,画便不画,无骨无形。线既能造型,由于中国画与书法的渊源关系,所以又讲究书写性,又能承载画家的情感。在很多时候书法线条与绘画线条都有着同样的审美意趣和标准,因为绘画与书法的用笔规律相同。汉字的母体是象形符号,其构成的主体便是线,虽然书法艺术的早期形式与绘画早就分道扬镳,但这种相互的影响和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写书法都是在平面的纸上用毛笔去书写,如果我们将这种平面去掉,将其立体化,我们会发现,书法艺术的书写其实是在空间中寻求各种造型,去找各个型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而中国画也是通过线的编排组织去造型。

无论是书法中的线还是绘画中的线,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对艺术的审美。“谢赫在‘六法中,把‘骨法置于‘应物之前,就已经辅垫了书法的用笔作为中国画线的用笔,将提、按、顿、挫应用于线的表现中,其书写性显而易见”。 并且潘天寿先生也说“吾国文字与绘画之组成,以线为主” 。在书法中,行笔的快慢形成了其富有节奏感的韵律美。对应到中国画,其线条的运用的快慢所产生的节奏感带来的是不同的变化。画家在作画之时,也应该掌握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个节奏,使自己的主观情感能凌驾于客观事物之上,不被客观物形所拘束而失去了原有的状态和自己的感悟。

在书法中,线条不仅仅构成了字体的框架和结构。其行笔的快慢,以及提、按、顿、措,都使得线条具有长短、粗细、快慢的对比美。线的构成位置、组织编排,以及在行笔过程中的起承转合,都注入了画家的个人情感和精神内涵。比如我们在欣赏书法中的狂草时,有时并不去看它的具体内容,而只欣赏作者在一笔一线之间流露出的情感。中国画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承载着画家的情感和意境。他们以此为情感寄托,挥洒情绪。“笔墨主观造型关键用笔有度有技巧的笔力,笔一触纸,触点便已连心,然后由心身协调出一根线的快慢节奏”。 所以,心随笔走,画家们的情感在宣纸上任意宣泄。用毛笔以线的方式他们能画出最真实的自然,是自我情感最真实的显现。不管是“骨法用笔”显现人的内在性格,还是中国画文化属性的要求,这些因素和线都有更好的对应关系。所以其写意性是必然。“写意性”,而什么又是“意”?如采用邬建先生的话就是:“我们对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以及主体的理性把握,即主体的思想、情感。” 。而这种意又是以物象为基础的。线不仅仅作为一种绘画的方式,能塑造形体,同时也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修养、气质和精神内涵。画家们通过线的方式,在宣纸上尽情地“挥洒”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对自然界万物的所思、所感、所想,甚至是他们内心的不满,最自由地游刃于可观物象与主观心灵之间。我们现今而知的最早的原始绘画是粗笔型的岩画,按现在的观点看,是属于“意”笔型的。这些早期绘画显得简单、粗犷,但这却是人类尚未认识绘画规律时朦胧的思想印记,它是人们情感的真实反映。因此,线条是画家们最直接抒写胸意,表现个性的手法,其简炼概括而变化无穷。画面上所呈现的线条,不但能够描绘形象,而且还有着不同的美感。“一次性的挥运把文字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是书法艺术的特性,在中国画也将其尊为造型审美之必需。” 林若熹这样说到。

我们常说画如其人,的确如此,因为一幅画能表现画家最真切的情感,能体现作者的修养。清朝的王昱在《东庄画论》中说到“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光明正大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豪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可见画者的人品、修养何其重要。当我们回归现实,用笔用线不仅仅是要去造型,去表现物象,而是当我们抛开具体的物象的时候,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能传达出画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气质,从而体现画家自己的精神气质。所以绘画也成了作画之人气质的一种展示。每个人气质不同,画出的画就不同。

中国画的“写意” 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美学理念。其线条的波折起伏承载着画家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是中国画笔墨意趣的具体体现。中国画的线条是通过对自然界客观物象的观察而提炼出来的,由画面构图的需要,来决定画面中的线该如何安排和组织,怎样穿插才能使得画面具有整体感。再者,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毛笔、宣纸为这种写意提供了载体,在这种条件下,线便成了使用这种工具的主要表现方式,尽管后来的泼墨法、大写意,对线条的应用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也讲究连贯性,在墨色的运用上也强调书写的感觉,甚至是着色的写意画,在运用颜色的时候也讲究笔笔生发、笔断意连的感觉,而这些都是线在其中起支撑作用,所以线是中国画造型的主体。

三、线造型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

画如其人,人画其画。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作画亦如此。画与作者本为一体,二者合二为一。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即前面提到过的画是作者心性和性格的体现,而画又能展现作画之人的生命气质。画的线条一笔一墨要对应自然万物的规律,也要符合自己的精神气质,由此达到人和自然的统一性,这也是道家思想中说的“天人合一”。何为天?“中国传统中的‘天归纳起来约有三种含义:第一是主宰意思的人格神之‘天;第二是在诸子时由人格神之‘天转化而成的‘道的意义的‘天,后来也直接称为‘道,但‘天這一概念并没有停止使用,并与道常常是同一个意思;第三则是泛指的自然界的‘天,这样的天同时包含天、地乃至万物于其中。” 而我们平时说的更多的是第三者,这种包括了自然万物的“天”,合于“道”的“天”。每一笔(线)都和自然对应,每一个点都有“点如高山落石”、每一线都有“横如千里阵云”之势。此意境也只有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之人才会有所体悟

中国绘画是客观物象和主观精神的交合,而线便担当起融合这两方面的责任。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张摆在我们面前的画纸便是道,便是一个宇宙,混沌一片,就需要我们用斧头去开天辟地,毛笔便是我们手中的利斧,落在纸上便成了点线,有一笔就有两笔,有两笔便有三筆乃至无数笔,从而构成不同的且合于内心、合于自然、合于规律的完整的形,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画。这张画包罗万象,里面的一点一线很和谐的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形于一张纸上,这便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性的体现。

线在中国画中的重中之重的作用,表明了它是中国画造型众多元素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其他造型元素的支撑,更是中国画造型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3

[4] 傅慧敏.《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社.2012. 01.

[5]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11.

[6] 《潘天寿画语录》.

[7] 邬建.《象中有意 意依象生》

[8] 清·王昱《东庄论画》

[9] 《典论·论文》

[10] 毕建勋.《造形本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

[11] 韩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及其历史影响》-《孔子研究》.2014

[12] 引自《石涛画语录》“一变于水,二运于墨,三受于蒙。水不变不醒,墨不运不透,醒透不蒙则素,此三胜也。”

[13] 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中国画从线开始,审美崇尚骨法用笔”。

[14]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5]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不过当草创之始,…实为吾国绘画只雏形”。

[16] 《听天阁画谈随笔》.潘天寿-《中国书画》

[17] 《潘天寿画语录》“吾国文字与绘画之组成,…即以气行也。”

[18] 引自 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笔墨主观造型关键用笔有度有技巧的笔力…线的快慢节奏”。

[19] 引自邬建《象中有意 意依象生》-夏北山山水画读后“所谓‘意,…情感。”

[20] 引自 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一次性的挥运把文字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造型审美之必需。”

[21] 引自王昱《东庄画论》“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光明正大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豪端。”

[22] 引自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23] 引自毕建勋.《造形本源》“中国传统中的‘天归纳起来约有三种含义:第一是主宰意思的人格神之‘天;…于其中。”

作者简介:何兆容,1993年7月27日,女,汉族,四川成都,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物象用笔线条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包饺子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