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材修订之我见

2019-01-15聂宜军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

聂宜军

摘 要:修订地理教材,要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应是如何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兴趣与动机,而不是只陷入学科体系,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应是把基本概念的形成与学生经验的归纳与抽象结合起来,而不是只满足于灌输,忽视建构的意义;应是引导学生按科学规律来解释客观现象或事物,而不是只关注结论,忽视理解原理的过程等

关键词:教材修订 课程 科学设计 义务教育 容量恰当 意识和能力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一轮的中学教材修订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中国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要求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修订和完善教科书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深化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修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材既是全面落实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材体系的重大举措,更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迎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需要。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正是这样的远见卓识,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推进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境界,成为研制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指路灯塔。

《教育规划纲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修订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材体系,提升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中國特色的地理课程教材体系,教材修订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

修订地理新课程教材的挑战,就是要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应是如何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兴趣与动机,而不是只陷入学科体系,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应是把基本概念的形成与学生经验的归纳与抽象结合起来,而不是只满足于灌输,忽视建构的意义;应是引导学生按科学规律来解释客观现象或事物,而不是只关注结论,忽视理解原理的过程等。

随着我国地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地理实验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也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只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没有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过重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没能将“为局部地理环境整治提供依据”“为可持续地球宏观战略的提出作出指导”两个地理学的价值核心很好地体现出来;知、能、观三维目标不能一体化落实,在自然地理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略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人文地理中又过于强调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等。在现行的地理教材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对教科书做进一步的修改。

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活动,教学的任务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现代教育要求人们统一地考虑教学的“传授”、“发展”、“塑造”功能。这意味着,当代教学论不再把向学生传授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和训练他们的智能认为是教学唯一的任务,它还包括培养学生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所以,笔者认为,如何将知、能、观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教材修订中相当关键的一环。

为做好地理教科书的修订工作,我对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和访谈工作。调查表明教科书坚持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地理学科特征,较好的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合理减轻学生负担。具体,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全面渗透和正确表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国家法律。

2.教材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适应,引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融合学科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大量活动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内容的启蒙性和基础性,选取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材整体上容量恰当,难度适宜,比较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注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克服以往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现象。

4.教材较好地契合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建立了合理的内容结构。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结构体系,不拘泥于区域地理的学科体系,注意了区域选择的典型性、独特性,区域知识组合的覆盖面,适当分散了难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体现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如,地球运动部分,内容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降低了不必要知识的难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国家和地区的选择、国家和地区内知识点的确定,都是以它的典型性和独特性为主,同时也考虑到了大洲的均衡性。

5.教材注重引导教学,教材设计尽可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能有意识的注意引导和方便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乐生;浅谈地理教学的人文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7期

[2] 杨晓红;;学生问题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J].成功(教育) 2007年10期

[3] 周澜;;对地理学科新课程的点滴思考[J].现代教学研究 2011年11期

[4] 陈雨.初中地理教学艺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

[5] 徐文.浅谈地理教学的逻辑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

[6] 吴非.对地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 2011年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