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构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15石厚莉张广科
石厚莉 张广科
摘 要:本文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院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积累,对课程的分析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总结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程计划。其中对构成课程的改革比较成功,在课程体系中成为了一门示范性课程。经过研究对构成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方式等进行了深入改革,例如分析课程对学生毕业后职业规划意识的重要性,紧密结合学生专业以及市场需求,使构成课更加专业化、多样化,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构成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实践与探索
根据市场需求,目前国内不管是独立的艺术设计院校还是综合类大学都有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构成课作为学科基础课程,不管在哪个设计专业都属于必修课程。而此门课程的授课方式却让人不尽人意,不同的专业在构成课的教学模式上没有侧重点,课程无变化,固化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该专业上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甚至不知道学习此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对课程也是毫无规划。鉴于以上问题,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专业自身需求重新制定了本门课程的人才培养计划。
构成课既是独立的艺术学科,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在课程改革之前,每门课程分开授课,分别由不同教师授课,授课时间为四周,课时量为四十八课时。最终学生作业展览时,会发现和其他设计专业学生作业几乎雷同毫无特色。不仅课程时间浪费,也看不到学科优势,让学生怀疑自己所学专业在就业后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积极性不高,抄袭严重交作业完事,对待课程不认真,思维发散得不到训练。当然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授课教师资历不均,有的教师是绘画专业对专业课程的了解不深入,缺少设计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延伸,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在创新和设计思维方面的能力体现;其次,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课程感到枯燥学习兴趣不浓,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课程中,作业形式单一还是用传统的纸和笔来绘制或是用普通的材料来做立构,可以加入电脑多媒体来制作;最后,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抽象元素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空间形态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在课程中体现。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教研团队摸索出一条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道路。教师把之前独立分开上的构成课合并在一起上,通过对平面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三视图、透视图及立体形态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立体形态设计方法,初步建立起立体和空间意识。学生经过了素描的学习,掌握了最基本的三视图,透视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形态的分析和表现能力,为本课程中的形态表现提供了能力支撑,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消化所学知识,动手完成实践加深对于立体空间形态的理解。教师通过对立体形态空间的分析,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来提升学生对空间形态关系的感知能力。在未来的课程中讲究的是设计的思维能力,这些是学生最欠缺的,因此要给学生一定设计基础的思维方法和评判机制。
在教学措施上要提高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深化课程研究,精心课程设计;把握好学生整体课程的节奏,给学生一套本课程研究的思路清晰,易上手,易思考,见实效的思维和表现方法,通过每一天的课程学习效果的反馈,对课程教学的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再设计;注品质量的控制,要细致的讲评,为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要指明方向。
在课题设计上分為三大块,一是平面形态研究,包括装饰与构成概述、元素的提取、元素控制因素研究、形与形之间关系研究、形式美法则研究。二是平面到立体研究,包括平面拉高绘制、实体模型的制作、空间模型的制作。三是立体和看见形态设计表现,包括立体形态设计、立体形态设计深化、手绘和模型表现推敲、模型六视图和立体效果图的绘制、模型的制作。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放弃了传统教学的素材,直接采用与专业、职业有关的道具进行装饰与构成训练,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从艺术设计基础的层面展开的,强调造型规律的研究,设计关系的训练与表现。教学目的得到改变,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学习与将来的职业能力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式的拓展上,过去教师授课虽然完整,但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专业特色,很多学生学习完构成课后不能将其运用到本专业中,降低了构成课的实用性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任何精彩设计的环境空间都是通过点、线、面、体、空间、色彩、质感等要素组合而来的,环境空间中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构成要素,而这些要素就是构成课程需要研究的内容。例如在立构的作业形式上,应该更加注重空间合理的划分、功能完整性的把握。单体组合构成是立体构成的核心,群体组合构成是学习的重点。面空间变动由弯曲、切割、交错、拉引等方式把材料进行各种变形处理,训练用任何材料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空间变动,创造各种不同的新形体,通过固定不变的组合和可变性的组合获得更多的新形态、新形象。
结 语
构成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的组合以及形象的排列与组织规律,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随着设计观念与要求的变化,课程教学也应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对构成课程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明确了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提高教学实效性,加大构成学习与专业的联系,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了这门课程要做什么怎样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马利广.三大构成教学存在问题及教改建议[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06
[2] 范静静.浅析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J]. 美术学刊,2012.09
[3] 应琦.关于构成设计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10
[4] 任冠楠.浅谈三大构成课的改革[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作者简介:石厚莉(1987.05-),女,汉族,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项目课题:本论文是2018年广西自治区本科教改项目部分成果,项目标号:2018JGA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