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人口分布的运营商网点体系布局规划研究

2019-01-15谢昊洋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格网存量网点

程 炜,谢昊洋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现代城市区域功能设置差异明显,用户消费形式与规模差异也逐步加大,传统行业零售网点正面临消费升级带来的契机与挑战。一方面需要继续服务商圈,保持消费客群的稳定开拓;另一方面需要下沉社区,尽可能贴近潜在用户。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通过服务网点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实现对城市的全域覆盖,保障绝大多数居民能享受到电信运营商的普遍服务,对电信运营商的有着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电信运营商作为国企,行政色彩浓厚,其网点规划建设多数与行政区划相一致,而较少考虑网点的服务半径和对周边居民的业务需求承接能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区域功能调整,带来社区分布变化和人口迁移,新型城镇、大型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导致部分区域的网点距离社区较远,用户不能就近办理业务,同时有些区域现有网点数量偏少,用户难以及时快速办理业务,给用户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

此外电信运营商网点建设也须结合投入产出比,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商业氛围、社区情况、存量覆盖等因素形成网点布局的优先排序,为验证存量网点覆盖合理性及指引网点新建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本文探索有效的社区规划方式,形成可指导、可操作的工具模型,锁定高值潜力区域,支撑电信运营商优质渠道拓展。

1 商业区域与居住区域功能分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

现代城市区域承载功能设置分化越发明显,城市商圈流动性较强,商务、消费用户增长迅速,带动传统商圈逐渐发展及新型商圈出现,行业聚类效应越发明显,势必带来城镇社区承载功能的变化。

城镇社区逐步回归居住本质,带来社区公共空间、商业、文体设施等方面的重新定义。以定点居住、生活的居民为主,围绕基本生活需求,社区商业街及沿街商铺开始进行整顿,相关商业设施加快布局,包括以社区菜场为主,辅以家政修理、快递收发、菜店饭店等配套设施。

电信运营商建设网点,应兼顾其销售与服务的双重特性,关注用户业务需求,加载相应的产品,达到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如商圈内用户流动性强、商业氛围浓厚,建设以移动、终端产品为主的销售型网点;社区用户居住特性明显,建设以面向社区的宽带为主的服务型网点。

2 合理覆盖半径充分考虑网点特性及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网点功能承载和光顾频次决定网点特性,具有服务功能的网点普遍采取广域覆盖,通常不会集中布局;而居民光顾频次高的销售型网点集中度较高,不注重广域覆盖。运营商由于业务特点兼顾服务与销售的双重特性,在实现对全市广域覆盖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集中布局。

以上海为例,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化社区生活、就业和出行环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将达到99%左右,考虑运营商本地属性与服务特性,通过正常成人步行速率获得网点覆盖半径r,此项数据可作为网点覆盖范围参考值。

图1 社区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

3 城市全域渠道专营网点覆盖的布局规划思路

通过全市社区分布形成基础图层,并将社区收敛至所属街道/乡镇形成最小覆盖区域,导入覆盖格网形成街道/乡镇与覆盖格网的对应关系,并考虑区域特性、人口密度、存量专营网点覆盖情况进一步分析。

3.1 基于居民社区的构成特征明确采样信息,借助可视化电子地图形成覆盖格网信息及标签化管理宽表

(1)为提高作业效率及数据读写准确性,获取更精准的布局规划结果,因此需准备一个可人工操作的可视化电子地图坐标操作平台,并具备地图应用、数据录入及导出、格网编辑及分析等功能。

(2)通过市政房产网站获取全市居住小区信息,设单个小区为基本独立点位,包含户数、行政区划、街道信息等信息,导入可视化电子地图,此时小区在电子地图成点状分布,并能展示相关信息。

图2 居民小区录入可视化电子地图示意图

(3)以基于市政规划要求而获得的网点覆盖半径r为基础,形成各行政区划的覆盖格网,但覆盖半径r形成的圆形覆盖存在重叠/遗漏现象,为方便在可视化电子地图上进行规划操作,调整成与覆盖圆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并向可视化电子地图输入该正方形边长为覆盖格网边长。

正方形边长L=πr2

(4)考虑电信运营商会根据行政区划进行业务属地划分,利用小区行政区划信息自动归档分配到相应的行政区域,并按照各行政区(街道/乡镇)为维度独立生成覆盖格网图层,并根据户数规模大小对覆盖格网进行初步染色区分。

图3 上海市宝山区社区覆盖格网生成示意图

(5)隐去社区居民小区点位图层,向可视化电子地图导入电信运营商存量专营网点,并与覆盖格网建立对应关系生成存量覆盖格网与空白覆盖格网信息,并根据存量网点信息,对应覆盖格网统计当年业务受理量,包括移动、宽带、缴费及简单业务受理等。

图4 上海市宝山区专营存量覆盖及专营空白覆盖格网生成示意图

(6)完善覆盖格网数据及标签化管理宽表,考虑商业居住特性,覆盖格网从功能布局方面会分为二类:商圈、社区。商圈格网基本以流动型人群消费为主,网点以销售为主,规划建设主要考虑扎堆式密集覆盖;社区格网以常住居民消费为主,网点以服务为主,规划建设主要考虑合理、均衡覆盖。

表1 覆盖格网信息及标签化管理宽表示例

3.2 格网服务网点消费潜力测算

在划定格网后,对于其中的网点覆盖水平,从服务能力满足居民需求的角度构建格网服务网点“消费潜力-业务能力”测算模型,也即格网内居民在服务网点购买电信产品(如移动号卡、家庭宽带接入产品)或办理电信业务(更名过户、账单查询或缴费等)产生的业务办理量,对应网点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所能承担的平均业务受理能力,测算需要多少网点才能满足,以此综合评估格网内网点覆盖是否合理。

本模型基于2个假设前提:一是格网内居民优先在自己所在格网内的电信网点办理电信业务;二是格网内居民全部在网点办理业务,不考虑线上办理情况。3.2.1 格网内网点消费潜力

Q:格网内网点数量,这里专指电信运营商自有的网点,包括自营营业厅、合作营业厅、专营店,不包括社会渠道代理网点,如手机终端零售店、代办点等

P:格网内居民业务量(即消费潜力,根据格网人口、电信用户渗透率和户均业务办理量等数据获取)

A:单个网点年平均受理量(即业务能力)3.2.2 格网内居民业务量

P=S·V(1+R)·B

S:格网内人口数,这里指格网内包含的社区常住居民数

V:电信用户渗透率,根据全市居住社区人口中电信用户比例,按经验取值

R:当年电信用户增长率,根据最近3年电信用户实际增长情况按经验取值

B:户均业务网点受理量,根据全市网点业务受理总量/全市电信用户数

3.2.3 单个网点年均服务量

T:网点年均工作总时长

T=网点年均营业时间·网点平均柜台数·柜台平均利用率

网点年均营业时间:根据全市网点营业时间,日营业时间大多在8:00~18:00

网点平均柜台数:全市网点柜台总数/全市网点数

柜台平均利用率:考虑到网点柜台并非一直处于饱负荷运作的状态,因此引入“柜台平均利用率”的概念,按照经验取值

t:单笔业务平均办理时长,根据各类业务日常平均受理时间,按照经验取值

3.3 格网服务网点优化调整

3.3.1 判断是否需要格网空白覆盖和格网存量优化

在计算出格网内服务网点消费潜力之后,导入电信运营商存量网点数据,根据格网内网点数量和单店服务能力测算,判断是否需要格网空白覆盖和格网存量优化。

(1)格网内实际网点数<网点消费潜力,表明格网服务能力达不到居民需求,网点覆盖薄弱,需要新建网点。

(2)格网内实际网点数>网点消费潜力,表明格网服务能力超出居民服务需求,网点覆盖过多,在实际执行中应对网点进行具体分析,对服务量较小的网点可进行合并、关闭或搬迁。

(3)格网内实际网点数=网点消费潜力,表明格网能力和居民需求相当,网点覆盖均衡,则保持现有网点数量。3.3.2 模型应用说明

该模型主要针对以服务功能为主的专营渠道网点(如自营厅、合作厅、服务点等),对于部分以销售工作为主、同时承担部分服务职责的专营渠道网点,如专营店,在实际测算中不作为服务网点考虑,其网点布局将纳入销售网点规划中统筹考虑。

3.4 格网内销售网点规划

对于居民的移动业务和终端零售购买需求,主要在商圈或大型社区商业区内实现,渠道覆盖形式包括专营店、商圈店、社会开放渠道(全国大连锁渠道、本地连锁渠道、中小渠道、终端厂商自有渠道等),渠道布局不强调覆盖密度,而主要基于建设和运营成本收益测算;对于面向社区的宽带及家庭融合套餐业务的受理和续约维系,由格网内服务网点及单独建设的营维社区店承接。

4 规划后续落地实施建议

本规划方案为电信运营商新建服务网点提供充足的规划依据,同时也对存量网点布局调整提供优化思路。在实际建设和存量优化调整中,还需要结合格网地理位置、覆盖范围、交通条件、客流情况等条件进行合理选址。本文提出的基于社区网点有效覆盖半径规划覆盖格网和能力-需求模型,建设服务网点的规划方法,不仅适用于电信运营商网点规划,也适合金融、零售等面向社区服务行业,为其在建设社区服务网点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猜你喜欢

格网存量网点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遥感数据即得即用(Ready To Use,RTU)地理格网产品规范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实时电离层格网数据精度评估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矢量点状数据抽稀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正六边形规则格网表达的DEM谷地线提取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腐败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