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
2019-01-15费燕
费燕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扬州 225001)
随着临床疾病种类的增加,人们对用药的安全性日益关注,药学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对于患者来说,若用药不合理[1],会加重其病情,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要想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需要药剂师进行适当干预。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内科患者为例,探讨药剂师参与其中的运用价值及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内科患者,将其纳入研究,依据药剂师干预,成立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年龄为35岁-68岁,平均年龄为(50.12±3.45)岁;参照组年龄为36岁-68岁,平均年龄为(50.26±3.37)岁。本次研究纳入临床用药治疗患者,排除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者。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实验获得委员伦理委员会允许,患者均在自愿原则下参与,并与医院签署了相关书面文件。
1.2 研究方法 参照组按照医院治疗流程开药,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实验组在基础流程上,加入药剂师干预措施,具体有:药剂师仔细核对药方,若发现药方存在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协调;每周总结患者的用药情况,对其用药效果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关建议。同时,宣传药品管理方法[2],对于不符合医院标准的药品,要严格禁用,分析每种药物的配伍、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仔细讲解给患者;对患者讲解药品的不良反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等;药师每月抽检处方,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及时反馈,于月底与医生开会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胃肠道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
1.4 统计学分析 依据两组临床资料,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所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少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院中,药剂师的职责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这就需要药剂师做好指导工作,为医生及患者提供参考意见,同时还需要药剂师了解药物的配伍、特性及禁忌,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3],全身全意的为患者服务。药剂师参与合理用药后,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1)药物咨询:可以及时
解答患者对药物使用的疑问,提高治疗依从性,延缓疾病进程;及时提醒患者用药的禁忌,指导其正确用药;(2)提供药学服务:对于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及时向科室通报,有效收集相关信息;(3)科室内业务学习:增强药剂师的责任感,将业务能力落到实处,提高药剂师工作积极性,通过药剂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以此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总体来说,药剂师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4],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患者用药管理,方便监管患者用药情况,对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通过在患者用药中加入药剂师干预措施,与没有干预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用药更加合理性,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经药师参与后,只有7.50%,参照组高达25.00%,说明药剂师参与后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允许药剂师参与其中,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用药错误情况出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