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青少年近视 刻不容缓
2019-01-15李建波
认识篇近视也受遗传影响
西安市北方医院眼科 李建波
近视是指眼睛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前。大家可以想到,远处来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觉得远视力下降,主诉常常是看不清楚远处。但是,看近处的物体时,近处目标发过来的分散光线进入眼内,可以聚焦在视网膜上,所以看近处物体仍然清楚。
诱因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1.内因
遗传因素 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于一般近视,这一倾向不是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小,屈光度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属多因子遗传病。
发育因素 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屈光度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者的屈光度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度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也称为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
2.外因
环境因素 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的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的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尤其是青少年,其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用眼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用眼时间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不注意用眼卫生,是形成近视的直接原因。
症状
视力减退 看远处比较模糊,对远距离目标难以辨认,喜欢眯眼,是近视者的早期症状。儿童由于看远处不清楚,大多不喜欢室外活动,而对看书、绘画等室内活动的兴趣较大,这也反过来促进近视的发展,近视者的近视力一般较好,看近比较清楚;病理性近视者不但看远处模糊,看近处亦不是非常清楚。这是青少年近视的早期症状之一。
视疲劳 由于视物不清,阅读距离过近,过度调节而发生眼肌调节痉挛,从而引起视疲劳。
飞蚊幻视 中度以上的近视者由于玻璃体混浊液化而产生飞蚊症。
重影 重影也是青少年近视的早期症状,常见于病理性近视或屈光参差。
视物变形 常见于病理性近视或出现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情况下。
闪光感 常见于病理性近视或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
突眼 高度近视者由于眼轴过长,外观上呈轻度突眼状态。
诊断如发现视力降低或矫正眼镜效果不佳,应到正规医院眼科做全面的眼部检查,既可明确诊断,准确客观地了解眼的屈光状态,又可检测有无近视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排除其他眼病。
预防篇好习惯能防近视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栾 瑛
儿童与青少年阶段是预防近视的重要阶段,尽量减少儿童近视形成的各种环境诱因,注意眼球发育期的营养搭配,积极治疗假性近视,选用改善眼部血循环、减少睫状肌痉挛的有效方法,还是有可能减少近视的发生或减轻近视发展程度的。
1.避免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
防止用眼过度,近距离用眼一次以不超过50分钟为宜,每小时应休息10分钟,极目远眺可以预防近视。经常做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也有一定作用。
2.照明光线不能过强或过弱
教室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教室大小适宜,学生离黑板的距离要适中,近不能小于2米,远不能超过6米,学习时眼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黑板不要反光,所用印刷品字迹要清楚,对比要鲜明。
3.不在行驶的车中或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驶的车中看书,眼睛和书本的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会增加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会增加眼睛负担,日久就形成近视。
4.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糖
注意饮食营养,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胡萝卜、蔬菜等。
5.睡眠充足
当睡眠不足时,疲劳未能消除,会增加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
6.课桌椅高度比例适当,写字姿势端正
若桌椅太低,会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学生座位前、后、左、右要定期调换。
7.避免视频终端综合征
经常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很容易使眼肌疲劳,长时间操作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都能直接引起近视,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治疗篇治疗近视有多种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翟长斌
目前还没有根治近视的方法。近视一旦发生,其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戴框架眼镜是很好的选择,也有很多人选择手术治疗。配眼镜时一定注意要去正规的医院或眼镜店,在散瞳后进行验光,然后再配眼镜。
1.眼镜矫正
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一直是矫治近视性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目前树脂镜片得到良好的普及。
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角膜接触镜(CL)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达到视力矫正的目的。与框架眼镜相比,CL有更大的视野,在所有注视方向均能保持光学矫正性能,消除框架眼镜的三棱镜作用,消除斜向散光,减少双眼视网膜像差,保持更好的双眼视,使用安全、方便、美观,一些特殊镜片可满足一些特殊要求。我国目前矫正近视以软性角膜接触镜(SCL)为主,其类型分为传统型、频繁更换型和抛弃型。SCL含水量大、直径大,戴时贴附好,较舒适,适应性强。
还有一种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其材质的氧通透性很高,具有良好的矫正近视、散光及圆锥角膜的光学特性,使用更安全,护理更简便。在发达国家,RGP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其是眼科公认的良好的视力矫正方法,在我国也已有较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开始认识到RGP比SCL有更大的优越性。
2.手术治疗
准分子激光属紫外光,对周围组织几乎无损伤,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切削,其精确性、准确性是任何屈光手术无法媲美的。尤其目前新的性能优异的准分子激光器光斑质量好,输出能量稳定且运行寿命长,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准分子激光术已被广大眼科医生和近视患者接受。我国的近视眼激光手术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证
①患者本人有摘眼镜的要求。
②年龄在18周岁(最好是20周岁)以上。
③近两年屈光度稳定。
④矫正屈光度范围:近视最好不超过1500度,散光不超过600度,远视不超过600度。
⑤屈光参差。
⑥现戴角膜接触镜者:软镜应停戴2周以上,硬镜应停戴3周以上。
⑦角膜厚度大于450微米(取决于屈光状态)。
⑧眼部无活动性疾病等。
附: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
近视一般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以及混合性近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得的是假性近视,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是真性近视,假性近视患者一般不超过近视患者总数的5%。
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之前的一种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得到缓解,最终会导致眼轴变大而成为真性近视。判断真、假性近视需要做散瞳验光。有些家长担心散瞳对孩子眼睛有害,其实散瞳的目的是解除眼睛疲劳,让紧张的肌肉放松,这样验出的屈光度才是准确的。如果散瞳后裸眼视力能够达到1.0,那就是“假性近视”,视力有可能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散瞳后裸眼视力低于0.8,就是真性近视了。真性近视一旦形成即不可逆转,它是眼球发生的器质性改变。眼球的前后轴变长,外界物像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前,视网膜上没有清晰的物像,当然就不会有良好的视力了。这种器质性改变除了手术外,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眼球缩短、屈光度改变,这就是近视难以治愈的原因。
鉴别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是:在5米远处挂一张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3天,视力依旧或下降,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一般是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用眼习惯不良所致,如长时间伏在桌上、躺在床上看书或在动荡不稳的车中看书;光线过强过弱等使眼睛睫状肌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造成视力减退。如经适当休息或用阿托品药水滴眼,使麻痹痉挛的睫状肌放松,视力就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