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需要积极参与“1+X”证书建设
2019-01-15阮利群
阮利群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教育部“1+X”证书制度正式建立。“1+X”证书制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将学校学历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两个方面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内容和企业职业要求融合,另外1+X证书制度能够将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得更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基础。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对毕业要求一般包括:课程学分、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其中推行的“双证书”制度就是要求毕业生毕业前至少需要取一个某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但随着国家深化“放管服”改背景下,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做了较大幅度减少,目前仅保留了140种。在2019年出现了断档期。职业学校面临职业资格证书数量不够,学生无法获得合适的证书。当前各行业企业也组织开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化证书,但普遍存在:内容宽泛,重叠较多,系统性不强的现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如果将不同体系、不同规则、不同逻辑的内容融合起来难度较大,非常不利于落实。但原有的双证书制度为1+X证书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
1+X证书制度将1+X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制度基础,学历证书“1”作为基础,它促进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X”证书主要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或任务集,让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新技术、新工艺补充或拓展。[1]“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国家原有职业资格证书概念分歧、口径分歧、划分的等级层次也有不同,所以1+X不是双证书轨制的延续,也不是双证书轨制的“升级版”。
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试点学校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需要积极参与其中,热情拥抱1+X证书制度,并进行以下的建设工作:
一是本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开发主体是“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X”证书的开发不仅需要研究职业学校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还需要研究行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职业学校要积极争取成为“X”证书授权培训或评价站点,不断开发出各种符合行业实际需要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
二是职业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师团队,在“X”证书和标准的开发建设工作中,积极努力成为培训导师,对培训方案提出有效的建议,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实施试点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X”证书由国家教育部、人社部两部门统一组织,社会上企业职工或其他社会学习者单独参与学习,获得的学分纳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账户。这是一个庞大的鼎新,或许可以增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四是职业学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需要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通过社会调研,确定专业职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今后可以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扩大与“1”的课程交集,从而构建学校新的1+X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让师生明白新出现的职业素质或者在传统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要求等。抓住职业证书崛起的机遇,争先拿到1-2个合适的职业证书,保证未来数年的职业生涯。
五是1+X是一种新的标准体系,它们彼此促进。因为“1”与“X”都以职业院校的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为证书与标准开发的背景,并共同应用于同一个教育过程中。两者结合得好,将有利于增强学习者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推动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1”与“X”的彼此互为因果还体现在他们之间的“配伍”关系,因此中职、高职、职教本科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中级、高级不能简单地一一对应,一般中职学校主要考虑初级与中级,高职主要考虑中级与高级。
六是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场所、资源,与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培训。目前职业学校都有以集团(企业)命名班等形式的定向培养学生的合作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学校也要求教师到企业践习但目前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在校企合作中还没有真正融为一体。职业学校需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实施细则,年青教师、骨干教师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设计和先进专业技术的创新,从而不断深化校企合作。[3]
七是职业学校需要配合国家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到1+X证书制度的宣传、推广等工作,比如:在校内鼓励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前要有一个或多个职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