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比较
2019-01-15马也营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营口115000
马也 营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辽宁 营口 1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试验组行腹腔镜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缺损面积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间的疝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能利用更短的手术时间完成疝囊回纳,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腹壁疝是指腹内脏器通过腹壁上薄弱区或先天孔道向体表突出形成的疝气,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最常见的修补方式为开放式人工材料修补术,能彻底去除疝囊,适当关闭疝环缺损,获得良好的腹壁塑形效果[1],但是因创伤较大,腹部组织强行缝合后张力较大,不利于患者恢复,且易造成创口感染[2],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腔镜技术辅助下,是在开放性手术基础上优化发展而来的一种在疝囊部位的填充人工复合材料的无张力补片法,本院自开展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腹壁疝以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8例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32~58岁,平均(45.6±5.7)岁,身体质量指数平均(25.8±2.9)kg/m2,其中腹股沟疝55例,股疝13例,脐疝10例。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2~57岁,平均(45.9±5.5)岁,身体质量指数平均(25.5±3.0)kg/m2,其中腹股沟疝34例,股疝8例,脐疝6例。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3~58岁,平均(45.3±5.9)岁,身体质量指数平均(26.1±2.8)kg/m2,其中腹股沟疝21例,股疝5例,脐疝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顺疝中央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以斜切口层层分离至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显露疝囊,完全还纳疝内容物,选择适合大小的补片并适当固定,最后对皮下组织与皮肤逐层缝合。试验组:脐部取观察孔并置入套管,脐水平与腹直肌外缘交点处取操作孔,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器械安置完善后,完全还纳疝内容物,选择大于疝环5cm的防粘连铺平补片并适当固定,检查有无出血、隐匿疝,完成缝合、解除气腹。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缺损面积和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率用[n(%)]表示,计量用(±s)表示,进一步行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缺损面积和住院时间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7.2±11.6)min、(7.5±1.5)d,术中出血量为(22.7±4.9)mL,疝缺损面积(80.3±35.6)cm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0.8±15.0)min、(10.6±2.1)d,术中出血量为(70.2±7.3)mL,疝缺损面积(78.6±38.4)cm2,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间的疝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有创口感染1例(2.1%)、血肿1例(2.1%)、肠梗阻1例(2.1%),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有创口感染4例(13.3%)、血肿3例(10.0%)、肠梗阻1例(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壁疝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造口旁疝、腰疝等[3],临床治疗采取外科手术修补,开放手术能安全的分离粘连,关闭肌筋膜缺损,但该方法创伤较大,强行缝合患者腹部的多层次组织,补片所受张力较大,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临床越来越多地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对原发性腹壁疝进行治疗[4],它是基于开放性手术治疗思路优化的腹腔镜无张力补片法[5],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后入路、腹腔内修补等特点,术者可以通过腹腔镜获得清晰的术野,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证实[6]。
本研究中,使用腹腔镜治疗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能在更短的手术时间内对腹壁疝进行回纳、补片修补,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具有足够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在建立气腹时,为避免伤及粘连脏器,穿刺点应远离切口[7],探查应全面仔细,避免遗漏,分离粘连时,谨慎操作,避免伤及肠管,操作时辨别清楚血管、输精管、膀胱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尤其需要注意髂外血管。肠梗阻的发生可能与固定补片钉枪间距过大,不能阻止肠管滑入其间有关,可以肠梗阻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置。血肿是腹腔镜下治疗腹壁疝的常见并发症,可使患者出现暂时性地神经感觉异常,一般无需处置,2~4周可自行缓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需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改进,令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诊疗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能利用更短的手术时间完成疝囊回纳,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