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1-15吴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开封47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息肉结肠

吴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由慢性黏膜炎症反应所引起的结肠黏膜上皮增生,直径超过2cm的息肉被成为结肠大息肉[1,2]。有研究表明,结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结肠息肉易发展为结肠癌。在结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采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是实施开放手术时需要的切口较大,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并且还会影响美观度,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而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创伤小以及患者疼痛程度低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3,4]。本次研究探讨本院收治的结肠大息肉患者接受内镜全套息肉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结肠大息肉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52.49±6.48)岁;实验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53.17±6.19)岁。本次研究对象经过相关检查已经被确诊为患有结肠大息肉,且本次研究在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进行,本次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声明。两组结肠大息肉患者年龄等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手术治疗,经由腹腔对息肉进行切除处理。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之后绕过脐部和腹部切口以找到息肉,在找到息肉以后将肠壁切开从而切除息肉,之后采取纵行缝合的方式将大肠壁进行缝合,最后留置引流管。实验组患者接受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的前1d患者需禁食,在术前2h服用生理盐水,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采用左侧两腿弯曲的卧位,将内镜从肛门置入,在达到息肉部位后吸出病变,使用圈套套取病变部位后用高频电仪刺激息肉,之后摘除息肉,在手术后给予患者服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治疗时间四项指标;(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主要有穿孔、切口感染以及切口出血三种;(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在术后,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以一年为期限的随访,对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加以了解。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结肠大息肉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进行录入和处理,其中手术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88±2.16)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27±0.36)d,手术出血量为(14.35±3.74)mL,手术时间为(50.68±10.59)min;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89±0.57)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2.94±3.35)d,手术出血量为(74.59±21.79)mL,手术时间为(129.56±17.98)min。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0%;而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切口出血,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3例患者发生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

手术后,实验组中复发的有1例,复发率为2.0%;而对照组中复发的有7例,复发率为14.0%。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患者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是一种结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主要包括错构瘤、腺瘤、炎症性、增生性以及其他的良性肿瘤,直径超过2cm的息肉被成为结肠大息肉。结肠大息肉的癌变倾向较强,其演变为癌的几率较高,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4]。

结肠大息肉患者的治疗手段多为手术治疗,但是由于结肠的位置特殊,因此手术难度大,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且术后发生感染、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5]。与此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可能损伤结肠周围的脏器,从而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6]。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时需要切除肠管病变部位,对于体质虚弱或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该类患者的耐受性较低,因此会延缓患者的病情恢复。由于传统手术的切口较大,术后肠梗阻和肠粘连的发病率较高,胃肠道的功能极易发生紊乱,并且会影响到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以及痛苦小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结肠大息肉患者接受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且复发率低,安全性也更高,值得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摘除术息肉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