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上升的思考*
2019-01-15胡子芬
胡子芬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019年6月,教职成〔2019〕13号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00年、2009年陆续发布的中职、高职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正式停止执行。这标志着我国中、高职职业教育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拉开序幕。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也就是说,公共基础课学时不少于625学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十八大以来,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对接各行业职业标准,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现在,对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对公共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必须要有新的认识并及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修订!
一、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后遗症之一
教育最大的目的是培养人,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具有适应就业需求的专业技能”的人,并且这些人还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潜力。这要求我们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培养:即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过去几十年里,所有的职业院校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上是不遗余力,想尽办法,但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上是一笔带过,基础知识够用就行!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它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后遗症: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后,工作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后继泛力,继续上升的能力和动力缺乏。反之,很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可能刚入职场时不如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会很快赶上,并且会后劲强劲。我们在做企业调研时,企业也提出过类似问题:一个非常出色的高职院校毕业的技术工人,想再提高一下,或者派出学习,但他的知识积累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需求,底子太差!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在于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过去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基础学科:比如:数学、大学语文、人文教育等基础学科能砍则砍,因为以后用不着!这种思想导致我们培养的高职学生只学会了动手,没有打好继续学习继续上升的基础。过于短视造成了学生后继无力!
二、现代高职院校公共课部设置现状(以湖北省部分高职学院为例)
我国的职业教育自十八大以后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近十几年,我们通过学习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先进职业教育国家的职业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从公布的各省市的双高特色职业学校、国家及各省市的优质校及优质专业名录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创新取得了改天换地的进步。
这些进步都是突出表现在对各专业领域的占领,技术及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面。而作为教育的基石部分——公共基础课,却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前期,就有学校抱着“实用就是有用、够用就行”的原则,比如:啤酒酿造专业,早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把高等数学(微积分)直接砍掉,因为以后我用不着,所以我现在没必要学。也就是后来总结:够用就行!
通过调研,现在各高职学院里,公共基础课教学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的。
(一)不再专门设置公共课部
有些学校不再设置公共课部,直接成立各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根据本学院的专业设置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配置基础课教师,比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学院等。
(二)保留公共课部并进行改革
一部分学校仍然保留公共课部,比如:湖北交通职业学院,它的公共课部设6个教研室,承担思想政治、国防、英语、数学、体育、应用文写作、艺术等教育教学任务。而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课部(人文研究所)则有教研室5个,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新成立的职业发展教研室,承担了全校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体育》、《职业发展》在内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同时开设各类了20多门公共选修课,最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了人文研究所的职能,它的重要性及启示意义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更加重大。
而武昌职业学院则是成立了文艺体育与通识教育部,负责全校通识课的教学工作及全校性的群体工作。主要开设有应用写作、高等数学、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还开设有文学欣赏、诗词诵读等选修课程。
(三)有公共课部但教研室配置不齐
也有少部分高职学校公共课部里只有思政、体育、英语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形同虚设,只有1-2名专职数学老师,反正学校数学课排的也少,认为以后用不着所以没必要排课。而语文教研室早在十几年前就砍掉,没有教研室,没有教学研究,没有教学改革。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基础课教学的目的及途径
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讲过“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我们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职业技能,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它不可能是空中楼阁!这要求我们的高职学生在接受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接受一定的文化基础教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已旗帜鲜明地提出,并规定了它所占的比例。这些是硬指标,各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课教学上要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一)开展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各二级学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探讨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如何为专业技能教学服务,组织参与的对象要有企业、有一线教师、有学生,尝试开展基础课与专业课互融教学的实践探索,奠定“一切为学生,一切为学生以后”的基础。
比如,在有的高职院校里,将枯燥的数学课程开发了如《数学欣赏》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将基础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揉合在一起,另外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中的企业文化进行梳理并融合,这些在课程教学模式上的发展进步开拓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种可能性。
(二)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师素质的培养
到目前为止,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已执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对比后发现,对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可说是不遗余力,培了一次又一次,对思政课教师、英语课教师的培养近年来也增加了一些,作为从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十多年的一员,我从来没有在国家师资培训的项目上看到有对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数学、语文、体育教师的素质提高计划,这些基层的教师们现在还在凭着一腔热血摸索在职教改革的路上,他们是值得赞颂的一批人。
四、总结
任重而道远,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要靠从上到下所有人的力量,我们崇尚职业精神,我们崇尚德技并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为着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们能飞得更高更远,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