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15吴晓光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鞍山114001
吴晓光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辽宁 鞍山 11400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研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的为对照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33/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囊袋血肿1例,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术后出现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起搏器不断改进,更加接近人体生理功能。由于该设备能够有效模拟心脏电激动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通过低能量电脉冲对心脏产生微弱刺激,诱发其激动而恢复心律、心率,所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缓慢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及预防阵发性房颤等疾病的相关治疗中[1,2]。本文选取8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均出现有乏力、头晕、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31~80岁,平均69.3岁。病情分类:传导阻滞29例,窦性心律过缓25例,心室自主性心律19例,房室交界性心律7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7例,Ⅲ级38例,Ⅳ级15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心内膜起搏术,即在局部麻醉后进行穿刺[3]。其中对照组患者将心室电极导线置于右室心尖部,起搏低限频率≥60次/min;观察组患者则将心房电极导线与心室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右心耳与右室心尖部,房室间期程控范围为120~220ms。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记录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和无效[4];②记录两组患者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指标改善状况;③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若经比较差异显著,由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0%(33/4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分别为(71.3±4.0)次/min、(6.7±2.9)L/min、(4.1±0.5)L/(min·m2),对照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分别为(51.2±7.1)次/min、(4.2±1.0)L/min、(3.1±0.7)L/(min ·m2),观察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术后出现囊袋血肿1例,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术后出现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律失常是因患者的心脏传导束支出现异常而导致的心律不齐及心律紊乱的症状,进而致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减慢,严重危害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身体健康[5]。心脏起搏器有多年历史,伴随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起搏器制造技术也日益完善,由单腔发展至双腔,能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调整起博参数,可用于复杂临床症状。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安置在人体内部的电子治疗仪器,大多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导线电极进行传导,刺激电极接触心肌致使心脏行有效收缩,以此治疗因某些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6]。双腔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模拟正常心脏的生理性双腔按需起搏器,具有双腔起搏、双腔感知以及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方式,能保持正常的房室顺序收缩,维持较理想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提高患者运动耐量[7]。双腔心脏起搏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与单腔心脏起搏器相比,可以进行单、双腔模式的转变,为患者匹配自身的频率需要,同时还能够模拟心脏的传导以及电激动,能够更好地复制心脏的起搏功能。可以根据窦房结节律进行起搏,通过微弱的电脉冲刺心脏,使患者的心脏被刺激,进行常规的生理性频率收缩,最终改善患者的心率以及心功能。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双腔心脏起搏器能提高临床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疗效。黄凯荣[8]研究显示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可明显改善个体心功能,与本文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双腔起搏器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