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措施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心理

陈 娟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也迅速崛起,从而使得新媒体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尤其当今的青年大学生,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受过高等教育,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生活理念,但是新媒体中充斥的信息良莠不齐,青年大学生容易受这些信息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的冲击他们的心理以及价值观。青年一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果能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不断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甚至某些方面严重脱节

在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理论内容较为滞后的问题,不能与当今的社会实践相适应,切实地做到与时俱进,甚至在某些环节,理论与客观实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大部分高校都响应教育部的号召,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每年都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并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但是这其中的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局限在理论层面,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有所欠缺。例如众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对于心理健康个案的分析上,同时教学内容陈旧,与时代脱节,缺乏较高水平的师资以及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因此在实践中缺乏执行力,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疾病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时,不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标本兼治。

(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合理,质量欠佳,实效性不强

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完全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来开设的,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缺乏创新性。同时,师资队伍方面,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少,有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甚至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兼职,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格。可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必然有所欠佳。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主要停滞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而对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操作系统。因此,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也存一定的问题。

(三)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浮于问题表面,对于发展性的健康教育研究较少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各地高校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可见高校也是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当今各大高校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相对较少,检测出的数据不到总人数的1%,大部分学生只是有一定的心理困扰,这并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到那1%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比如在很多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的功能,让更多的同学去了解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扰是否属于心理疾病,面对心理困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得不到心理疏导,就会增加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风险。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在认知维度,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接触到新事物是以心理的认知为基础的,外界的信息通过人的感知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事物的形象,进而让人们认识这个世界。但是新媒体中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认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大学生虽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价值观,但是批判性思维、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很多新媒体的信息无法正确筛选,几乎全盘接受,还完全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基础。网络上的一些观念过于偏激,很多达人的观念有非黑即白的特点,很容易对大学生看待事物和世界的观念形成片面化的理解,对认知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独自思考时的能力降低等。缺少批判精神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会对生活中的事物贴上刻板的标签,这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在情感维度,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情感体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寄托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人们有表达喜怒哀乐的需要,有与好朋友分享成功和喜悦的需求,也有与人分享悲伤和落魄心情的需求。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过少,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新媒体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性信息。在大学这个特殊时期,大学生往往拥有充沛的精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开始拥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但是很多大学生也会感受到孤独和寂寞,情绪无处宣泄,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媒体的匿名性给这类群体提供了宣泄空间。情绪体验消极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采取网络语言暴力或者其他的消极宣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绪,给自己和周围人造成消极影响。

(三)在意志维度,新媒体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意志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干扰时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初心,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够承担行为的后果,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功,也不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新媒体环境下的多样化信息给意志力尚不坚定的大学生形成了认知上的负担,机不离手的习惯让大学生产生了强迫感,明明没有什么信息,明明手机没有什么可以看的,却还是不停地在刷,不停地让外界的信息进入自己的大脑,这种对信息进入的“无助感”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的抑制能力,造成意志力下降,无心学习,同时缺少了上进的动力。无法掌控浏览信息的时间、无法掌控浏览信息的类别无形中也降低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意志力消沉造成的情绪低落和态度消沉将严重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影响。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围策略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心理健康十分重视。在新时代国家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只是单方面的要求学习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作为大学生,他们处于各方面能力不断形成和定型的时期,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与身体的健康与否,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比如通过微信、微博以及QQ等大家感兴趣的新媒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广泛传播。此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机制,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统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数据,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环境对人的身心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谐的环境能够推动人健康心理的养成,而相对比较紧张的环境也会在无形当中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我们要努力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公平和优质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上的措施都有助于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因此,高校也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交往平台,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整,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高校应健全多元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和引导。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增强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一定程度上,它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国家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更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让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时能够有人为其排忧解难,进行疏导。比如,作为学校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一平台,让学生的隐私在得到充分保护和尊重的前提下,直接与相关的专业心理教育和咨询的教师进行沟通,使老师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心中存在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并不断地为其找寻更加适合的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机制,提供更有力的方法和策略。

四、结论

新媒体的出现,成为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不断地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和眼界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心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比如,新媒体具有匿名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且广的特点,这也极易导致很多平台为了商业利益不择手段,严重搅扰社会秩序和市场纪律。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新媒体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并建立一定的防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人们对于新媒体运用的不断娴熟,新媒体环境视阈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心理小测试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