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共同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张 珂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将“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目标任务之一。各民族团结统一,培养高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稳固共有的文化和情感,事关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民族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指向

(一)意识形态:培养政治认同

培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意识形态层面主要是强调各民族成员要具有国家统一、主权神圣、领土完整的意识,不是说要抛弃自己的民族身份去认同另一个民族的意识,而是在自身民族意识身份认同的基础上认同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

(二)意识生态:培养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呈现多样性与统一性共同存在的特征,是因为中华文化善于学习和容纳不同文化的优点,最终成为各民族拥有的坚实的文化堡垒。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生态认同建构着力点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反思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要汲取新时代的文化成就,增强跨文化适应力,塑造文化整体思想格局,维护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

(三)意识心态:培养情感认同

只有各民族学生能够从心底承认共同体能够给大家带来希望,能够给予大家巨大的情感动力和心理支持,让大家拥有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对共同体进行心理上的接纳,并能够在情感上积极主动地去融入其中。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困境

(一)西方多元价值与敌对势力的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盛行,许多西方多元价值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传输和渗透,放大和神话西方的“自由”与“平等”,过度引用西方主义来阐释国内民族关系问题,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失去正确判断的基本能力,对本民族和整个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失去坚定的自信,稀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西方敌对势力打着宗教信仰的名号,制造国家分裂的舆论,极大侵蚀着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多元”与“一体”的理解偏差

“多元”指的是各民族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具特性的民族文化,总体上呈现出多样的特性;“一体”则指的是各民族在发展中不断交流交融在精神上或文化上构成的统一体。两者是辩证存在无法分割的。但是,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格局和视野的局限,以及对本民族的情感倾斜,容易过分强调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忽视或不能理性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将“汉儒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多元”与“一体”理解的偏差阻碍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心理落差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综合因素,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地区,当来到城市中大学中间,与大部分学生存有经济差异、文化差异、饮食差异、成绩差异,心理落差由此产生。这种心理落差容易让学生产生孤立感,变相推动民族文化窄化的思维惯性,一旦情绪蔓延并被媒体传播的话,容易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路径: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常态化建设

(一)发挥课程育人功效

学生容易受到西方多元价值的影响,需要高校通过课程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本领。相关课程需能够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党的理论和成果来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增进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识,使共同体意识在思想上认知、情感上认可、行动上践行,以此来直面回击西方多元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上来。例如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跨民族、跨班级年级等混合组队,扩大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的范围;通过精准的学业帮扶和贫困帮扶,满足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将有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三)线上线下齐发力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校园的宣传栏、广播等途径,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同时,高校要紧密结合当前的互联网工具,利用公众号、青年之声、易班等平台,积极宣扬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知识、高校学子的共同体参与成果,增进少数民族学生对此的价值认同,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共同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