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管理机制*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贫困生工匠精神资助

曹 晖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根据百度名片,工匠是指专注于某一领域,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完成整个过程的人。对于从事高职院校资助的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必须秉承一颗工匠之心,面对新形势认真研究,梳理资助过程,反复实践、论证、修改,最终形成适用于本校特色的资助育人管理机制[1]。

分析当前资助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资助来源

通过走访、调研,查阅文献,当前高职院校主要依托政府办学,社会支持资源匮乏。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如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少数由企业和个人捐赠作为补充,如我院的移动助学金、金震助学金、扬子江奖学金等;另外,学校内部也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给予学生资助,如学院图书馆、食堂、行政办公楼等场所。

二、存在问题

(一)形式比较单一

以我院为例,资助形式为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主要是从经济层面上暂时解决了学生的生活问题,保障了其学习行为。但是并没有从主观上培育他们主动解决生活经济问题的能力。从“工匠精神”的视角出发,应该认真剖析、研究这个问题,主要探寻解决途径,争取扩充多种形式[2]。

(二)观念比较落后

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资助都是指资金层面,扩展到精神层面、内心世界的寥寥无几。学院可以暂时满足学生的物质基本需求,但是更深层面如学生其他的需求,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等需要去研究。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必须及时更新观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职生源,更好的从事资助服务工作。

(三)功能比较弱小

在高职谈资助必谈资助育人,因此在资助工作中学院一直以育人为导向,不断开展资助工作。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资助工作的时限性,以及配备的资金、人员、精力跟不上,都无法保证其育人功能的实现,使得育人工作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功能的弱小造成育人缺位,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缺少了一个良好的抓手促进学生工作的发展,及时增强其育人功能性迫在眉睫。

(四)认定偏向简单

当前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主要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来确定困难与否和等级,学生需要填写《本人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由当地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确认。根据摸底排查,确认工作并不太严谨,偶尔也会掺杂人情因素。这就造成了实际情况与认定情况偶有出入,学校审查缺乏前期客观依据,精度、准度不高,中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也容易造成学生群体中的矛盾[3]。

(五)结论偏差较大

基于以上基本情况和认定流程,学院确认的最终评定结果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客观性,这使得资助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也许有些确实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另外让育人工作没有着力点,容易造成个别学生与教师、学校对立,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成长。

三、完善资助育人过程管理机制

(一)完善资助来源

1.完善资金资助来源

当前资助覆盖率已经超过学生总体人数的30%,加上助学贷款甚至可以达到50-60%,极大地保障了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他们安心学习,学好技能本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特殊困难的学生、遭意外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学院除了应该建立应急机制以外,更需要扩大企业和个人资助途径,准备充足的资金来源来应对这些问题[4]。

2.引入精神层面资助

通过前人研究可知,原生态家庭的贫困必然会造成学生性格或心理上的缺陷。所谓资助育人就是通过资助同时达到育人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引入精神层面的资助,比如配备有经验的辅导员,有心理咨询师认证的教师跟踪服务,重点解决精神贫困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从心理上脱贫,鼓励他们学习,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脱贫往往比物质脱贫更加重要、更有意义价值。

(二)完善审核机制

1.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

重新梳理贫困生认定工作流程与办法,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考量,综合的评估。在认定表的基础上,通过电话、电邮、近处家访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核实,细化认定规则,增加通过与本人谈话、同学了解等环节,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初定等级,并通过公示征求最广泛的意见,完成贫困生认定工作。

2.完善队伍建设工作

立足学校实际,对资助育人队伍进行重新梳理,不断创新,建议定期组织相关的资助培训、集体沙龙和头脑风暴,强化专业知识、加强案例宣传、树立资助典型。对资助育人队伍和政策进行顶层设计,以制度来保障,以资金来支撑,以科学来管理,在年终考核、评奖评优方面有所体现和倾斜,鼓励教师进行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突出育人导向[5]。

(三)完善过程管理

完善过程管理,强化育人功能,不能以一次评定作为三年的结果,必须在评定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赋予一定的责任与规范对应,并根据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比如一些学生在助学金评定之后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一些学生出现了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一些学生出现了成绩下滑甚至挂科的情况……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研究。以工匠之心,认真对待这些具体的事务问题,仔细分析举例,针对具体的情况,逐条制定相关的规定,并在实际过程中不断的补充优化,加强过程的管控,不断深入育人的内涵和方式。

(四)完善文化育人

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发挥高职院校的文化优势,帮助资助学生群体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1.加强诚信教育

营造从上而下的诚信氛围,将诚信教育融入特色主题活动中去,如诚信助学写作、答题竞赛等;适当考虑建立诚信档案,以分院为单位开展工作,用于记录不良行为,对于有不良记录者,可建立相关制度、措施进行处理,甚至追回。

2.加强责任担当教育

对于已经享受资助的学生,要加强责任担当教育,鼓励或强制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用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杜绝成为社会蛀虫、懒虫,增强自我的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意识。

3.加强心理关怀

贫困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焦虑、自卑等。对于这些情况,用工匠之心进行研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怀,通过心理课堂、讲座、活动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塑信心与人格。

4.加强活动开发

树立优秀贫困学生典型,定期回校开设讲座、交流会,与在校贫困生交流,以自身经验经历来引导学弟学妹们上进;邀请合作紧密型企业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引导学生加强实践,增强职业自信;以感恩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心存感激,传递爱心等。

(五)完善教育跟踪

建立贫困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对贫困学生的毕业后发展进行长期跟踪,以班主任为实施者坚持此项工作,挖掘更多的贫困典型,可作为优秀校友类别整理,为今后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典型案例和具体素材。

猜你喜欢

贫困生工匠精神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