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01-14唐雄
摘 要: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利用史料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史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历史思维;利用史料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2-0070-02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可能对历史知识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将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史料,就是指那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人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材料。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1]。史料中记载有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或者案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史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这节课时,为了能够在课堂的开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了司母戊鼎的图片,随着课件的播放,大家不禁发出了赞叹的声音。随后笔者提问学生:图片上的这个青铜器是什么?它有多高?多长?多重?很多学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之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关于司母戊鼎的相关史料: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因鼎宽大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在提到了这口鼎的制造方法之后,学生都为之惊叹,并且对青铜文明也有了更加浓厚的研究兴趣。
二、利用史料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会采用灌输式教学,一味地将历史知识塞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率,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素质教育必须加快实施的步伐。利用史料进行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并且能够有效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通过在历史课堂上渗透史料,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分析和理解,使其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史料中的一些图片、歌谣等能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营造更加生动的历史课堂氛围[2]。
例如,在教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节课时,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些歌谣类型的史料,如“社员干活聽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首歌谣再现了当年的劳动场景,在人民公社运动中,相关政策的最大弊端就是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导致了歌谣中这些现象的产生。再如,“联产搞承包,队长不用再吹哨”“全家一齐干,不到天黑不吃饭”,这些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调动了当时农民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史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则史料,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史料中抽出历史知识,构建历史学习网络。史料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不仅是诠释历史的证据,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和分析,学生能提高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认知[3]。
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俄国公使喀西尼发给俄外交大臣的一封电报,电报上的内容如下:“由我和李鸿章的谈判中看出,中国显然了解,我国的调停意在迫使日本与中国同时从朝鲜撤退军队,并认为是避免战争的唯一途径。为了报答我们的效劳,中国正式承认,俄国具有与中日两国共同解决朝鲜内部组织的权利……”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对这则电报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内容看到这样的情形:俄驻华公使已经与李鸿章进行谈判,并且得到了认可,清朝方面已经承认俄国介入解决朝鲜问题的权利,并且俄国方面建议中日军队都从朝鲜撤出,表面目的是摒除中国在朝鲜的优越势力,实际上这一做法对俄日两国都有益处。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朝已经要依靠第三国的调停来制约日本,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与虎谋皮,不仅得不到实质性的保护作用,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当时国际关系格局的复杂性。
四、利用史料活跃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不断精进业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带领学生学习时,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投影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散片,在投影展示的过程中向学生简单介绍:“经过仔细辨认,考古学家和文字专家破解了这些散片记载的内容,可以大致知晓,涉及的时间是商朝时期。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商朝时期,社会占卜之风盛行,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吉凶,那么占卜的结果保存在什么地方呢?”直观的视频展示和教师生动的讲解,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对甲骨文产生初步认识,从而为课堂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用精练的语言,直击内容要点,并不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也让课堂的开展生动、有序,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得生动不仅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板书优美,能言简意赅地反映中心内容,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一目了然。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启发,能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形成科学的思考、思维方式。
结 语
总而言之,史料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宋芳.理性引领策略,智慧点燃课堂——读《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1(16):163.
曹中原.历史教学补充史料五注意[J].教学与管理,2010(07):60-61.
包明达.新课程理念下的史料教学法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24):133-134.
作者简介:唐雄(1972.5—),男,江苏射阳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