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推进高校财务管理
2019-01-14刘德志邵丽华
刘德志 邵丽华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我国高校建设事业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而在现代高校建设过程中,基于高校资金获取渠道由政府扶持主导向多方资金整合方向发生的转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于高校办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模式并不能满足当前日益提高的财务管理需求,对此,文章结合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详细分析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和意义,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给予廣大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行的帮助和建议,并最终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乃至整个高校办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一、引言
近年来,基于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的下发,高校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已经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中占有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下,就现有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从现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模式来看,由于整体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使得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或预算管理不透明问题,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制约了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对此,基于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模式进行创新,符合当前我国高校发展需求,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思想相对落后,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多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增量预算法”是管理人员最为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但“增量预算法”既不能就预算成本进行降低,也不能有效确保预算工作的创新,因此从目前来看,“增量预算法”并不适用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针对在“增量预算法”基础上提出的“零基预算法”,其虽能够借助系统费用审核不断整合部门的成本和需求,但由于推广难度较大,尚未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在此背景下,多数高校普遍沿用以降低成本为主的落后预算管理模式,不仅不注重管控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同时也极易出现重复预算问题,轻则导致高校资金浪费,重则影响高校的正常办学工作。
(二)预算支出不够透明,管理过程缺乏监管
在以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全权负责财务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不仅不具备上级的统筹监管,同时也不拥有群众的透明监督,这就使得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完全沦为“黑箱操作”,轻则发生资金浪费问题,重则导致财产流失事故。同时,由于缺乏监督机制约束,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往往难以保障,其中尤其是完善薪酬措施和责任机制的缺乏,使得管理队伍整体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毫无积极性,既不能不断就自身财务工作进行创新,又不能积极应对各种财务管理风险,进而便导致了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的失效,使得整个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
(三)预算模式有待完善,管理政策有待落实
近年来,我国公共财务教育投入已经呈现了年均20.2%的增长态势,且整个教育支出已经占到了国家总财政支出的15.8%之高,这标志着国家对于高校建设事业的重视程度早已不同以往。然而,从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发展情况来看,即使国家已经给予了足够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但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落后,使得大量的扶持资金遭到浪费,并没有给高校的创新发展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一方面,很多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相对落后,只知道用钱不知道省钱的现象十分严重,使得高校资金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既不利于高校办学工作的健康进步,同时也违背了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管理内容相对单一,许多财务管理工作者并不重视高校资金的支出情况,使得校内硬件设施重复购买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在资金支出超出预算后,很多高校一味申请追加资金,而不重视审视自身预算管理问题,使得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最终便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陷入发展瓶颈。
三、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
(一)有助于优化高校发展决策
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来说,其多以预算绩效为核心、以提高绩效为目标来开展评价管理,这就意味着在评价过程需要考量高校宏观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因此,依托于系统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能够不断优化高校发展战略,并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质量
基于以往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职责划分不清、管理过程混乱等问题,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为我们提出了有效解决途径。其中,借助完整的评价体系,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能够实现对高校财务资金收入、支出、流通等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借此,一方面可有效确保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从根本上规避财务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助于促进完善管理模式的构建。
四、借助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推进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明确预算管理目标
针对预算管理目标,应基于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调整宏观财务管理计划和阶段性财务管理方案,最终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一方面,高校应尽快召集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商谈,借助问卷调查等方式统一整合各院系的人员编制情况和组织结构情况,依托于现代管理理念合理评估各部门收入支出情况,借此为制定预算管理目标提供充足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落实国家强制性政策规定,不断根据国家政策方向调整校内预算绩效评价方案,尽可能确保高效建设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明确预算监督机制
于预算绩效管理过程,应逐步明确多级预算监督机制,尽可能确保预算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和工作水平。一方面,要秉承公开性和透明性原则,尽量给予基层高校师生足够的财务管理参与机会,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也应积极听取基层师生的意见建议,在保障自身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不断就自身工作进行优化创新,最终构建一套符合校内环境特点的人性化预算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和监督制度,尽可能清楚划分不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依托于完善的薪酬措施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基础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迎接现代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终在立足实际的同时就自身管理评价模式进行创新。
(三)明确预算管理内容
于管理内容层面,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应涉及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分析、绩效评价优化等过程,因此,需进一步整合整体管理内容,逐步构建完整的预算绩效体系,最终确保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具体性。一方面,应尽快明确绩效评价内容,尽量依托于公开公正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同时,在实际进行绩效评价时,应综合考量自评与专家评结合进行的评价方法,最终从根本上保障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应构建完善的评价内容体系,其中,除了应涉及不同院系的师生比重和支出比重外,还应采用一定的个性化指标衡量整体院校的综合预算评价能力,进而不断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创新发展。
五、结语
综上,本文基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结合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详细分析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其中,面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于高校财务管理及整个高校办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财务管理部门只有积极落实政策,借助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进行财务预算管控,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高校资金浪费问题,才能有效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