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三融入”教学改革探讨

2019-01-14马宏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专创融合

马宏艳

摘 要:北京服装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的“三融入”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学习,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

关键词:思政融合;专创融合;创业实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等政策文件精神,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以下简称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三融入”工作的开展,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教育

为了培养德才兼备、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与学生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而且还融入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内容的思政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民族服饰文化活动,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兴趣。例如:古典服饰文化分享、缂丝艺术作品展、中国传统皇家刺绣讲座、传统服饰裁制技艺讲座、螺钿—传承千年的极致工艺讲座等,传播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思路,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了文化创新及技术支持的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一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专创衔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设置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体系,在基础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必修课,在公选课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并建设系列选修课程。目前,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课,如“创业学”和“创新创业基础”线下课程,“超星尔雅”和“创业云平台”等创新创业类在线课程。产教结合,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训练环节,包含创新思维训练、创新研究方法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业体验训练,将创新创业教育灵活嵌入专业教学中,树立专业自信。

二是助力课堂教学与参赛并行。课堂教学与参赛相结合,二级学院的设计类课程率先将设计竞赛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对其所承担的大赛全权负责,对学生参赛进行全面指导。课堂教学与参赛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树立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学生先后获得:2018年全国3D大赛北京赛区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配饰类金奖、2018年东方时尚珠宝首饰设计大赛金奖、2018年深圳国际创新材料与创新设计大赛—IMDA概念组金奖等多个奖项。

三是推进专创融合全面升级。着力打造“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学校于2017年完成了“创业学”课程慕课(MOOCs)录制工作。2018年,学校“学堂在线云平台”上线,供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在线学习。2018年9月,“创业学”课程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授课方式,增加了有效学习时长。在此基础上,2019年,学校重点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业项目案例跟踪研究工作。其中,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业项目案例分享”慕课(MOOCs)建设课题获“2018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创业类慕课建设课题立项”,目前该项目已制作完成了四个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案例的调研、访谈、撰写、慕课(MOOCs)录制工作,2019年10月在“爱课程”平台上线。结合“创业学”课程教学知识点,充分挖掘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案例,2019年,学校选择四个艺术设计类专业典型创业案例开展“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建设,以丰富“创业学”课程内容。在“创业学”慕课(MOOCs)相关章节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业能力,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师生赴全国各地开展专业实践,通过跨专业、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创新实践,全面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发展。

一是开展创业游学及调研。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赴景德镇、麦积山、威海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创作研究;组织学生到创新园海宁分园开展皮草设计与工艺实践实训课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雄安新区创意集市活动,积累实践经验;组织师生参观多家知名企业,感受企业环境、聆听企业发展历程、感受创业精神。系列走访调研活动开拓了学生创新创业视野,对创新创业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

二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力育人,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继续教育学院与淘宝大学开展合作,开设电商运营公共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为有创业意向学生免费开放淘宝大学线上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淘宝IFASHION平台”活动。与唯品会签约战略合作,专场售卖非遗传承人和学校设计师设计非遗衍生品。在创新园晨风分园和京工集团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三是深化基层社会实践。为充分发挥学校设计类专业优势,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艺术设计学院开展“设计改变乡村”系列乡村振兴行动。倡导和实施“以设计改造乡村、以设计美化乡村、以設计带动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三年间先后赴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石城子村、山西省铜炉村、黑龙江省安宁镇、贵州遵义和清镇等多个乡镇展开实践调研和智力帮困,开展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品牌设计、纺织品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和类别的服务实践。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及首都文化创意创业发展,组织师生赴北京房山区灵水村、延庆区的北地乡和庙梁村、通州区西集镇吕家湾村等多地开展设计实践,帮助乡村因地制宜地挖掘自身优势,突出特质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开展乡村建筑景观的设计改造,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近五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较好,自主创业规模及质量显著提升。本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保持在7%以上,每年有百余名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艺术类二级学院,学生依托所学专业开展创业活动,学以致用,创业成功率较高。近两年,有二十多名毕业生选择“以注册公司的形式进行创业活动”(部分学生正在注册中),且创业质量显著提升。调研显示:学校自主创业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持续创业比例仍较高,业绩较好。同时,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屡获佳绩。学校注重对学生参赛的跟踪指导,组建专业队伍,做好赛事的指导、服务和顾问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以赛促创。2018年,学校多支学生团队获得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首次入围“互联网+”大赛国赛。获首届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精品成果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纺织高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项。2019年,学校学生赵贝勒的“新中式原创面料创新服饰品牌创业方案”,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两位指导教师被北京市教委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本文系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教改立项—北服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DJG-17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专创融合
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创业环境约束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