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2019-01-14原斌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时代

原斌

【摘 要】 文章介绍了20世纪20、30年代卢作孚先生乡村现代化建设根源,以北碚模式为例阐释了卢作孚先生乡村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运输为先行,以乡村建设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并概括出卢先生在北碚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乡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的几点启示:坚持以經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加强现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建设;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关键词】 新时代;卢作孚;乡村现代化;价值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我们两个阶段新的安排时,反复提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名词。在我们现今社会,现代化一词,大家已耳熟能详,但是在90年前,在那个动荡,中华民族饱受欺侮的时代,这一提法堪称是惊人的见解。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再次探寻卢作孚先生的乡村建设之路,从中提取宝贵经验,为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一、卢作孚个人简要概述及其乡村建设思想的根源

1、个人简述

关于卢作孚个人,大家了解最多的就是,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同时他也是我国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民生公司的创办人。有“中国船王”、“北碚之父”之称。幼年家境贫寒,后担任过老师、主编、记者,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抗战期间,他领导民生公司组织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卢先生的一生为救国四处奔走,一生坚持从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无时无刻不将个人与国家联系到一起。毛泽东称他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冯玉祥称他为“最爱国,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2、乡村建设理念根源

(1)政治根源。在政治方面,主要和当时民国社会动乱的大环境有关。国家动荡,军阀混战,土匪遍地,帝国主义列强和法西斯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长期的战乱导致农村土地荒芜,农民流离失所。农村作为国家最基层的单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保障,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必须率先对他们进行保障,农村兴则国家兴。

(2)自然根源。自然根源表现在水灾旱灾,蝗灾虫灾频繁,受灾面积很广,土地上的农作物遭到巨大破坏,收成逐年下降。在社会动荡,苛捐杂税较多的情况下,自然灾害较多无疑是雪上加霜,农民生活极度贫困,四处逃荒要饭。

(3)经济根源。经济层面对我们打击较重的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当时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农村经济就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中国当时以出口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原料为主,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积压。而农民主要依靠这些来维持生活,且生产农产品的资金大多也是从地主手里高利贷来的,农产品的滞销导致农民收不回成本,不仅无力偿还高利贷,连自身生存都受到了危及。所以说,快速恢复农村经济对于国家建设至关重要。

二、卢作孚先生乡村现代化理念详述

1、提出

1934年10月,卢作孚在其《四川嘉陵江的乡村建设运动》一文中也明确提出:“中华民国当下的革命要求是要赶快将这样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要赶快将这一乡村现代化起来。”北碚的乡村建设目的就是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倘若北碚的实践成功,便将这一个案例推广到全国。这也是卢作孚不同于其他乡建人士的地方,他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令我们后人无比敬佩。

2、乡村现代化的内涵

对于乡村现代化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从他的思想和实践中得出结论。对待北碚的乡村建设,他并未像晏阳初、梁溯溟只是将改造的重点放在民众的文化教育上。卢先生看重的是把北碚建设成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达的现代化特色的乡镇。从经济上看,乡村发展的落后,便会引起大量的人走向城市,那么乡村的土地便无人可以耕种了,城市中的生产原料来自农村,进而导致城市发展中所需的原料供给不足;从政治上来看,乡村是国家的基层组织单位,乡村的发展出现问题,严重的话便会导致整个区域进而使整个国家产生问题;从文化上来看,乡村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民众的知识水平很低,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已严重制约国家的整体发展。正是基于此,卢先生便对乡村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进行改造,一方面加强物质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3、乡村现代化内容阐述

卢先生构建的乡村现代化宏伟蓝图是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建设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展开的。如果大家细看的话,当时的这个实施战略与我们当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许多共通之处,这也是我们今天再次研读卢先生乡村建设理念的重要原因。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卢先生就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卢先生认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而这其中以经济建设最为重要。他曾说:“政府机关是用以管理经济建设的,法律是用以保障经济建设的,教育是用以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的,科学研究是用以克服经济建设所遭遇的困难的。”所以,必须把经济摆在优先发展地位。

在工业方面,采煤、纺织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骨干产业。北碚附近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卢先生上任伊始,就致力于发展采煤业。除了开采煤炭之外,卢作孚还在北碚发展染织、织布业。北碚该地盛产棉麻作物,这为该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该厂引进先进设备,聘请高端技师。抗战之后,卢作孚又积极的与内迁的纺织厂和染织厂合作,进一步改进技术设备,为支援抗战和保障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除了注重发展工业之外,卢先生还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20年间,北碚从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小乡村发展成为拥有原煤、棉纺、化工等十多个工业种类的中等现代化城市,不得不令人赞叹。

(2)以交通运输为先行。作为中国航运界的先驱,中国船王。他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突破口。他目睹了列强在中国纷纷修建铁路,抢占内河航运的局面,同时他也明白交通业的发展是可以带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北碚乃至四川发展的滞后与交通事业的发展滞后密不可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卢先生在交通运输上的举措。①水路运输。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方便快捷等优点,而且四川地形崎岖,有落差,支流纵横,非常适宜发展内河运输。所以,卢先生便在1925年集资创办了民生公司,由5万元资本,一条小火轮一步步做到了航运业巨头,独占川江航运。②铁路建设。针对当时北碚的煤炭运输较为困难,严重限制了采煤业的发展。卢先生上任伊始,就着手修建北川铁路。1934年,铁路全线通车。北川铁路的修建大大提升了煤的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在促进北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卢先生的北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正是北碚交通运输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各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恢复原有的铁路、公路并修建一大批新的铁路、公路。可见,如果没有便利四通八达的交通作为支撑,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无从实现的。

(3)以乡村建设为带动。在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卢作孚非常重视北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任伊始,卢作孚便在北碚创办学校、图书馆、医院等。除此之外,卢作孚还注重美化城市环境,清理城市垃圾,拓宽城市街道,在沿河沿湖修建了许多公园、温泉,在道路两旁引进了许多树种,免费为乡民治疗疾病。为了提升北碚市民的文化知识涵养,每年卢作孚都邀请名流到此演出,邀请学者到此演讲。北碚的乡村建设也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峡区的发展。

(4)以文化教育为重点。青年时期的卢作孚曾主张教育救国,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由教育转为实业,但是发展教育,卢先生却从未忘记。1939年,他在《乡村建设》一文,论述了教育建设的重要性:“乡村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是教育。因为一切事业都需要人去建设,人是需要教育培育成的,所以努力建设事业的第一步是应努力教育事业。”

①创办学校教育事业。用实业来开办教育。卢作孚每年都会从民生公司的盈利中拿出一部分来发展教育和公共事业。1928年2月,卢作孚在北碚创办第一所高级小学,接下来又创办了一批中小学,并聘请有文化素养的教师进行授课。在这些老师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毕业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多数人后来都成为我们新中国建设的重要人才。

②创办社会教育事业。除了开办专门学校进行教育外,他在北碚还设立了一个“民众教育处”,组织青年白天工作,夜晚定时学习。另外,还为民生公司举办了护航队、茶房、水手等训练班多期。通过接受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即有知识涵养又有高尚情操的人才,为北碚的建设和民生公司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创办科研和文化服务机构。卢作孚曾说过:“教育是用以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的,科学研究是用以克服经济建设所遭遇的困难的。”因此,在发展一般教育事业的同时,还应加强科研事业的发展。1930年10月,中国西部科学院创办。创办期间,他购买了大量的科研设备并聘请了一大批科学家,科学院的创办不仅推动了北碚的乡村建设,而且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除了创办科研机构外,卢作孚还创办了图书馆,博物馆。北碚图书馆到解放前夕,已经拥有各类图书24万册。中国西部博物馆是在收集整理中国西部科学院采集的标本基础上创办起来的,不仅可供观众观赏,而且还为教学科研提供了珍贵的标本材料。除了图书馆、博物馆,卢作孚还在北培创办了许多报刊、杂志。这些成果更多代表的是我们现代化城市的标志,而在90年前,在北碚,却已经实现,不得不令世人赞叹。

三、启示

北碚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受到各界关注,但是,由于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实现起来不太现实。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再次回顾卢先生在北碚的成功实践,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和乡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一思想是卢先生乡村建设思想的中心。为了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他上任伊始,就重视交通运输的建设。正因为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卢先生在乡村建设中利用北碚丰富的煤和棉麻作物,大力发展工、农、城市建设等经济事业,使北碚的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打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40年过去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GDP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二位。进入新时代后,我们要继续秉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要坚持科技创新。可见,经济建设依然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2、继续加强现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建设

卢先生是一位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特别关注民众的教育问题,他在北碚创办了一批中小学和实业学校,还建立了图书馆、博物馆。除了教育投入,卢先生还加强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民众热爱集体,增加团体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从哪里来?就是教育。可见,卢先生在90年前的高瞻远瞩与我们当下的教育强国理念不谋而合,不得不令人钦佩。

3、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90年前,在北碚,卢先生在发展工农业的同时,也号召民众要加强生态建设。在个体层面,号召人们要讲求个人卫生。社会层面,要转变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自然环境方面,沿湖沿江修建了各类公园,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同时禁止在峡区内乱砍乱伐。2012年,党在十八大上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所以我们当下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照顾生态,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生态,我们永远在路上。

四、结语

90年前,卢先生怀着浓厚的爱国热情来到北碚,花费了20年的时间,将北碚打造成一座现代化的城镇。今天,我们正处在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从卢先生的乡村现代化理念中,我们当下仍要握住经济发展这一龙头,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培養人才,发展第三产业,改善民生,保护生态,要建立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新型社会,建设美丽乡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方光华.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

[2] 李满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J].炎黄春秋,2017(11).

[3] 何强,刘倩.现代化视野下卢作孚乡村教育实践探究[J].教育探索,2016(2).

[4] 熊亚平.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历史定位[J].福建论坛,2014(4).

[5] 王孝风.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原 斌(1996.5—)男,汉族,河南鹤壁人,渤海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变迁.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