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让学习走向深入

2019-01-14万素丽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观点心理

万素丽

我校建设学习共同体一年以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讨论话题过于开放,讨论时任由学生信马由缰,不知所云。教师不能及时“拉回”学生的思维,不能以学科目标“框”住学生,让课堂显得目标不明,效率不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结合吴琼主任《四时田园杂兴二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安全,让孩子呈现自然的学习状态

笔者观课一般都会选择一个小组里显得最不活跃的孩子,因为,感觉他(她)应该是弱势群体。今天,笔者同样选择一位最安静,显得有点“蔫儿”的女孩。

吴琼主任的“挑战性问题”设计得很好,具有覆盖性,囊括了理解两首古诗的一些小问题;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调动孩子们去积极思考,给了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吴主任的问题是:细细品读两首古诗,说一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乡村田园印象。结合诗句写一写你的理由。

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着,忙碌地独自批注着。女孩只是默默地看着,一直不动笔。直到5分钟后才在《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后面写上“田园风光”4个字。7分钟后,在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晚春》后面写上“悠然自在”。我心里已经认定她的羞涩、胆怯,想当然认为她是“弱势”学生。

这时斜对角的男孩子停止批注,抬起头来。女孩迎着目光,往前凑了凑作业单,与男孩子轻声讨论起自己的想法来。原来这女孩子心理没有丝毫胆怯和羞涩!那自信的声音和主动的态度说明她虽然没动笔,但思维是动态的、是积极的。

女孩子能如此自如,缘于吴琼主任给孩子们任务后,就“退后”了,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感到安心、舒适,没有焦虑感,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

二、倾听,让自主探究式学习萌芽

在经历充分的独立学习后,小组中另外两名同学停下来,四人小组讨论开始了。两位男同学坐在同侧,表达积极性较高,两两讨论的局面形成了。我发现女孩子开始忙碌起来,急急地在相应位置记录着别人的观点。可是,她并不是实录,有时变换一下词语记下来。可见,她先前没有写时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之后融合自己的感悟再写。多有想法的孩子,安静的表象后面竟然是思维的涌动。

张华教授是和我们坐在一起观课的,之前张华教授和丛智芳老师非常自然地参与了小组的讨论,与孩子们讨论了“窦”“稀”等词的含义,他們的加入没让讨论有丝毫的违和感。当小组讨论静下来后,笔者也参与其中,问了一句:“还有什么问题吗?”笔者是面向女孩问的,女孩说没有问题了。

这时,吴琼主任走过了,弯下身来倾听。一个男孩子说:“为什么两首诗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夏日,一个是晚春,可都写‘日长呢?”另一个男孩子也一时没有答案。吴主任只是认真地听着,微笑地望着,不干预、不打扰、不插入。这时女孩子突然说:“两首诗都说到无人,可最后一句说‘知有行商来买茶,这不是有人吗?”

杜威说:“当我们质疑时就是在进行探索。”教师的倾听与等待给了孩子们信任和鼓励,孩子们互相倾听又触发了思维的火花。刚刚还说没有问题,现在竟然从对比中发现了问题,深度学习开始萌发。

三、对话,让学习走向深入

对话课堂以知识的对话、思维的对话和心灵的对话为主要特征。当小组讨论出现沉默时,是孩子们在与自己对话,寻找已有经验和新知的契合点。

这个小组讨论“日长”时,孩子们又一次陷入了沉默。不知谁说了一句“看注释”,孩子们都把目光投入到文后注释上,小声读起来:“春末夏初,白天越来越长。”“日长”的问题解决了。关于女孩子的问题又议论起来,有的说应该是“无人”,农民都到田里忙着干农活去了;有的说应该是“闲”,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是悠闲自在的……一时不确定是“闲”是“忙”,孩子们又去默默地读诗,品词析句,勾画圈点,去寻找自己观点的依据,思考问题的答案。

是孩子们之间的一次次对话,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和文本的对话,激发了反复与自我已有经验的对话。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深入,不自觉地运用了对比阅读法,注意到两首诗都写到了“蝴蝶、采花、日长、无人(客)、篱”等,深度思考即将开始,可惜的是下课时间到了。如果此时教师再稍稍提醒一下,让孩子们对比一下两首诗的异同,相信孩子们零散的联想会变成继续探索的愿望。

本次课后案例研讨时,刚刚接触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观察员发现:“公共发表时,教师只顾板书,忽略对学生精彩观点的及时肯定,也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困惑点引领全班进行焦点讨论。所以‘问题生成点稍纵即逝,孩子们的发言又转向关注其他,问题讨论不深不透。”

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课堂是学生平等对话的空间,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望,无节制地介入师者的观点、评价,聚焦讨论点,教师在心理上会优势于学生,有强势之嫌。孩子们再发表观点时,自然会去考虑教师的喜好,必然会去猜测教师的价值取向,去迎合教师。从根本上来说,孩子们的心理是不安全的,心有旁骛就不能全身心投入,真实学习根本不存在,更不用说深度学习了。

正是吴琼主任的看似不作为,没有干扰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才敢于说出自己的思考。没有被教师不认同的挫败感和伤害感,才能培养出一个心理自信、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人。

同理,教师尽量不要去评价孩子发言的优劣。

如果教师肯定一种观点,就是否定另外的观点,武断地把孩子们的发言分成好坏等级,同学之间的心理关系不再平等。长此以往,学优生心理越来越优越,思维越来越敏捷,发言越来越积极;相反,不被教师欣赏的学生心理越来越自卑,形成惰性思维,越来越不爱发言,或者形成心理封闭。

我们的教育绝不以牺牲一部分孩子来成就另一部分孩子。我们的眼里要有每一个孩子,要小心翼翼地去呵护每一个孩子。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观点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观点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业内观点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新锐观点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