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几何直观教学思维

2019-01-14陈萍萍

教师·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几何直观渗透策略小学数学

陈萍萍

摘 要: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数学认知仍停留在具象、形象化事物的层面,教师要正确认知这一点。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直观性原则,通过几何直观思维的渗透来引导学生直观认知、感性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几何直观教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有利于简化数学知识,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品质、逻辑性探究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4-0054-02

近年间,有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尝试运用、创新“几何直观”教学形式,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本文以如何展开小学数学的几何直观教学为出发点,进行相关策略的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可行性参考,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图形直观化,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的图形直观化,表现为教师以几何图形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以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梳理知识难点并进行加工解读,根据具体学情来规划教学层次,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数学问题,在立体直观化的学习过程中拓展逻辑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课时学习中,教师可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

师:同学们,假设我们现在正在玩踢足球游戏,请你们做裁判,你们觉得作为裁判需要什么?让学生思考,接着教师出示课件如图1(左图为男生成绩,右图为女生成绩)。

学生观察上图后,教师询问学生哪一队伍获取了胜利。

生1:我认为男生总成绩为5+9+8+6=28(个),女生10+5+6+5=26(个),所以是男生队胜利。

生2:我不这么认为,女生队中秦同学踢中了10个球,每位同学踢中的足球个数有多有少,不能用踢球总数来衡量。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那我们如何来公平比较呢?这就是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平均数。首先可引导学生回忆已经接触过的平均分,寻找平均数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到如男生队中孙同学踢中的9个球,一定不是队伍中的平均数,平均数会小于9且大于5。

教师小结:平均数介于最小、最大值之间。之后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讨论形式移动图表中的方格,通过“移多补少”来得到平均数。教师根据学生移动方块的结果,进行平均数计算。板书:女生队,10+5+6+5=26(个),26÷4=6.5(个);男生队,5+9+8+6=28(个),28÷4=7(个)。通过求和、平分的步骤来获取平均数。以除法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使学生直观了解平均数的统计量知识,掌握平均分与平均数的关联性,利于学生拓展逻辑思维,在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下掌握学习技巧,从而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几何直观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二、数形结合,增强学生认知能力

数形结合思维模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重点、难点。假设学生单一地停留在模仿的思考阶段,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来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学习逐步深入地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中,教师若单一地板书乘法算式,要求学生自行观察并思考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以及数与数间的变化,尽管最终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但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使学生在数形结合中主动观察、猜想并探究数学问题。如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长方形,要求学生分析:如果长方形的长处于不变情况下,将其宽放大或缩短至原本的1/2,则长方形面积会如何变化?有学生指出,宽度变化后,长方形整体会变高,面积也会随着宽度变化放大或缩小2倍。通过数形结合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几何直观思维支撑,从而让其求解面积公式,进行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主动思考课件中长方形的面积变化规律,还能根据算式快速掌握因数与积的关联规律。在学习中正确认知单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缩小或扩大后积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概念认知能力,此为数形结合教学的主要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将数形结合作为切入点来训练,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直观认知,使学生在逐步运算中快速认知所学概念、知识的运算规律,对积的变化规律形成深入认知。依托数字、图形的有效结合,掌握因数与积相关运算公式的直观表达技巧,进而深入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掌握事物的数学本质,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直观想象方面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三、符号直观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符号的直观化,即教师基于实物直观来展现抽象的数学概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后以已知条件作为切入点的推理过程。通过个人探究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验证数学问题的意识,进而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习中,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绳子剪掉1/3,第二根绳子剪掉1/3m,則哪根绳子剪得最少?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接触到这一问题后都会认同两根绳子等长的结果。教师在深入讲解后,得出结果为无法比较。然后再引出第二个问题:将一根绳子剪为两段,第一段为总长的7/9,第二段为7/9m,则哪一段绳子短?分析后再次得出无法比较的结果。学生听了单一的概念讲解,难以深入理解分数在不同形式下的本质,此为分数意义和性质学习的一个重点。而教师通过结合几何画板将问题符号化,则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数的意义,在对比中掌握分数的性质,并在后续分数学习中进行知识迁移(如图2)。

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转化为半符号化的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形象的几何图形中进行思辨,在几何认知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独立绘制线段图,思考其异同点,学生在解决类似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预设问题,利用自身几何直观能力来探究问题本质。形成直观感知后,学生可借助线段图来清晰理解复杂的数量规律,掌握发现问题、揭示规律的解题技巧,培养建模思想;依托自身逻辑思维与已知条件来分析问题,通过画线段图展开已知条件的组合,以此来感悟条件与数学问题的关联,从而在解决类似问题的过程中拓展逻辑思维空间,学会自主运用符号直观化来探究数学问题。

四、转换思维,丰富学生几何直观体验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利用几何探索其数学概念及规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几何直观体验。教师可根据学情将教材内容转换为几何图形或数学模型,将抽象的问题转换成一般性问题,在课堂中逐步渗透几何直观思想。

例如,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课时教学中,教师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通过几何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模式,快速理解其运算原理。如“两位数和10相乘”,探讨乘法算式的规律,首先可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对比积数值与之前的两位数,在猜想、表达与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学生:“两位数乘10,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并通过课件展示直观模型,讲解这类乘法算式的一般规律。学生通过直观的模型观察与计算,可以在探究其规律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规律并学会正确表达。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灵活整合各种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深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培养学生的敏捷观察力与核心素养。借助直观形象与几何模型来探究问题,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算对象,懂得灵活利用运算法则来获取运算结果,以运算能力来拓展数学逻辑思维,在丰富几何直观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严谨细致的数学精神。

以六年级的“比例”学习为例,教师可通过几何直观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概念与规律,将比例数据转换成图形或模型,以点子图的形式来参照数据,将表示比例的图形抽象理解为比例关系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结合算式进行运算,将算式与结果关联在一起,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学生问题思考得不够深入时,可指导学生将各比例数据通过直观图来表示,体验高效的运算方法。这在提高学生画图能力的同时,可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并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转换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画图—探究数量关系—罗列公式—代入数学展开运算”的解题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几何直观学习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学情,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教材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几何直观教学方案,提出数学知识难点、重点,向学生直观清晰地罗列数学规律本质与逻辑联系。并通过数形结合、符号直观化、图形直观化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运算与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灵活转换解题思路,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顾晓东.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0):40-42.

[2]杭晓敏.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104.

猜你喜欢

几何直观渗透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