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关键能力的训练策略
2019-01-14苏益双
苏益双
摘 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成为一个懂得自主学习的人。作者针对这一课题,从诵读、感悟、抒见、实践等方面进行尝试,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欣赏评价能力和拓展延伸能力,最终形成人生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关键能力;诵读练习;感悟训练;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4-0028-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要讲究方法策略,借助行之有效的手段或抓手。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里所指的能力就是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界定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之一。要如何训练?采取什么策略?下面笔者谈谈一些自己的收获。
一、抓实诵读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自主阅读的第一要素就是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进一步理解、欣赏文本的基础,小至领会文句意思、理解文本内容,大至感悟作者情感,与之同喜乐、共愁苦,产生情感共鸣,都有赖于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诵读。“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总结出的精华都已明确了诵读的重要性。为了能有效地诵读,首先,教师要做好诵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每个句子中的重音、停顿、语速和语调,还要提醒学生不能在诵读的过程中多字、少字,如果有形近字、多音字、音的变调、儿化音节、轻声音节等,诵读时要注意其变化;其次,教师要多加引领示范,主要形式有磁带范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还可借助“班班通”设备下载朗读录音等多次训练,虽然一定的齐读是少不了的,但要坚决杜绝“唱读”,还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性朗读的训练,争取做到把每个字都读好、读准,打好诵读的基石;再次,要加强朗读指导,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接着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朗读时语气、语调、重音等的变化,从中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再让学生模仿练习,通过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的技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而且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标点,不同的标点作用不同,读时停顿要把握好。在节奏上,以“小山羊欢快地叫着跑向长满嫩草的山坡”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小山羊在干什么?怎样跑?跑向怎样的山坡?”这样就能读好节奏了,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最后,重视对朗读效果的评价,让学生根据朗读前提出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价,评议其优缺点(也可以学生自评),从中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诵读训练要有始有终,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甚至达到熟读成诵,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良好的语感。
二、强化感悟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发现这些问题,明明一篇激情昂扬、立意明确的文本,可却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唱读文本,流于形式。当然,也有教师不重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墨守成规,不让学生有除标准答案以外的想法。
学生的语言分析理解能力是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能理解才能有见解,有见解才能有收获。这种分析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不断地训练和积淀。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能用自己冗长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无端地耗费学生宝贵的自读时间,要沉得住气,沉得下心,拿出慢工出细活的勇气,给足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情感的活动,在阅读中潜心思考,在思考中深化感悟,在感悟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获得启迪。当然,这种自读自悟不是盲目地放任自流,而是要有的放矢。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每天一读,雷打不动,并有圈点勾注的阅读习惯。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读书时心到、眼到、口到,就要做到对阅读中不理解的字词习惯勤翻阅字词典,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进行理解,甚至还要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喜好。其次,阅读可贵在有疑问,有小问题就有小进步,有大问题就有大进步。学生自读前,教师要提前设计好问题,先不把问题出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读着课文,能边读边提出问题,问题越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越浓厚,思维也就越活跃了,收获也就越多了。如《飞夺泸定桥》的自读,“怎么飞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这两个问题便是阅读思考的关键。当学生遇上无法突破的问题瓶颈,需要教师的帮助时,教师也要以点拨为主,即便是分析讲解也要抓住精要,不能啰里啰唆,要点到为止,适当留白,留给学生自悟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中形成习惯,锻炼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办。这样训练下来,学生从被动式地“填鸭”,到自主探究地学习,这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是教师手把手不能替代的。再次,要训练学生设疑解疑的能力,让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继续深入的阅读借助文本自行(也可与同学合作)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在体会到快乐的同时就会更主动积极地去读更多的书,去品更多的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独特见解,蕴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阅读喜好、思维习惯都不尽相同,再加上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以及性格、性别的差异,造成他们对周圍事物以及阅读对象的看法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对于这种现象,教师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可以求同存异,耐心疏导。在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有不少写人物的课文,这类型的课文可以用于培养学生阅读的欣赏评价能力的训练。关于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从而阅读分析,使人物的形象饱满,以帮助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例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邓爷爷植树动作的语句,学生圈画这些词语既可以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让学生更了解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进而感受到邓小平爷爷认真的态度。接下来抓住“兴致勃勃”“满是汗珠”“露出满意的笑容”等神态的词句,感受邓小平爷爷即使83岁高龄、工作繁忙,但依然精神饱满、热情不减,不顾劳累地投入植树活动的形象。又如,在教学《农夫与蛇》这篇文章时,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谈谈对文中农夫与蛇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农夫非常善良,可惜好人没好报。”;有的学生说:“蛇恩将仇报是冷血动物。”;有的说:“农夫明知蛇有毒,救蛇太愚蠢。”;有的说:“行善也要分对象,对待恶人不能心慈手软。”……正如看杨桃,看的角度不同,结果肯定也不一样。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全面,但教师仍应精心呵护,要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用理解的心态去包容他们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的情感碰撞,与不同的读者激辩。只有善于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会更高,阅读自信心才会更足,创新思维才会更旺,欣赏评价能力才能早日养成。
四、注重积累实践,培养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感知、理解、评判能力之后,还要经常付诸实践,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断累积语言、积淀语感、提升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学完一篇课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把在课堂上习得的能力、积累到的语句以及读了文本后意犹未尽的感悟等,延伸到日常的课外阅读中去,以此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要在同类型的文章中实践。同类型的文章因其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适合学生现学现卖,模仿实践,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如同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文章,学生易于分辨其体裁;又如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细节描写等的文章,学生容易习得其写法。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样的训练就更有效了,在学习《祖先的摇篮》时,在进行仿说训练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做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想象,说一说像“掏鹊蛋、逗松鼠”这样的词语,教师板书出来,再仿照第二或第三小节说句子。学生说句子的难点解决了,个个都兴致勃勃,说得很积极,说得很生动,一节课下来,有收有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师生互动很和谐。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仿说词语,这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降低了难度。仿说句子,是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能提升教学实效。学生學会了这种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思维就会延伸了。这不仅是对已学知识巩固的过程,更是让所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学以致用”的锻炼。同时,要在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中实践。现行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都附有推荐阅读书目,这些书目要么与所学文本一脉相承,要么与所学文本内容相似,要么与所学文本写法相通,都适合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迁移运用。如学了《景阳冈》,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了《临死前的严监生》,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学了《鲁滨孙漂流记》,推荐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此外,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中实践,包括读其他不同学科的读物。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历史科学,甚或是动物科幻,学生只要感兴趣,阅读积极性一定很高,阅读效果也一定显著。另外,训练学生养成做好读书笔记、加大语言积累、注重读写结合等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文章中的好的观点、与众不同的事例、精妙的句子或段落等,要及时地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
教师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各种教学策略、训练手段需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各种策略手段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再假以滴水穿石之功,才能取得水到渠成之效。
参考文献:
[1]林志缎.试谈新课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5(33):23.
[2]张 蕾.浅论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陈 琛.小学阅读课教学创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周丽华,邢玉峰.高中语文教学智慧浅谈[J].高中生学习,2018(1):36.
[5]曹丽萍.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跳跃[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8(7):28-30.